首页 重生之全球首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56章 浮法玻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等到晚上,宋卫国才回来,原来去电信局,商量扯电话线的事情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姜小白突然想起白天在玻璃厂金国炎说的生产玻璃多少标准箱的事了。

看着宋卫国开口问道:ldquo;老宋,这算玻璃的单位是什么啊?rdquo;

宋卫国原来就是县玻璃厂销售科的科长,对玻璃厂的事情门清。

ldquo;玻璃的单位多了,厚度说的是毫米,面积说的是平方米,而产量国内的叫标准箱,国外的说的是重量。rdquo;

ldquo;这标准箱是什么东西?rdquo;姜小白疑惑的问道,以重量来计算玻璃的产量姜小白能够理解。

因为玻璃的厚度不一样,就不能够以面积来计划。

薄一点的玻璃才5毫米,而厚一点的能够达到十多毫米。

所以以平方米来计算肯定是有误差的。

但是这标准箱是什么东西,姜小白就真的没有听说过来。

宋卫国笑了笑说道:ldquo;这事不是专业领域的人还真的不知道,

标准箱由来我国现行的计算平板玻璃产量的ldquo;标准箱rdquo;折算系数,是在1952年制订,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

当时全国只有秦皇岛、沈阳、大连三个大型玻璃厂,它们计算玻璃产量都有自己的折算系数。

1952年,为统一三个玻璃厂的ldquo;标准箱rdquo;折算系数,在1952年对各厂这一年1~10月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测算hellip;hellip;rdquo;

宋卫国缓缓的说道,姜小白算是长知识了。

秦皇岛后来被誉为玻璃之城,这事姜小白还是知道的。

姜小白又向宋卫国打听了一下国内现在玻璃行业的现状。

ldquo;其实中国现代玻璃的历史,应该从50年代末,开始说起hellip;hellip;rdquo;

宋卫国抿了一口酒,就像说书人一样,开始给姜小白讲起了现代玻璃历史。

ldquo;50年代末,英国皮尔金顿玻璃公司向世界宣告平板玻璃的浮法成型工艺研制成功,这是对原来的有槽引上成型工艺的一次革命。

一时间,股股浮法热流汇成ldquo;浮法狂飚rdquo;席卷世界。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惜巨资争购皮尔金顿专利,

但皮尔金顿却对我国搞起了技术封锁。rdquo;

姜小白听着也皱起了眉头,其实我国发展成后世那样真的是不容易,因为我们一无所有,而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那是无处不在。

不仅仅是玻璃行业,是方方面面的技术封锁。

宋卫国说着,还怕姜小白听不懂,给解释道。

ldquo;我们原来的玻璃是翠绿色的,稀碎,有气泡,而浮法玻璃,透明度高,平整。没有气泡。rdquo;

姜小白点点头,这才明白过来,怪不得重生以后,看着周围的玻璃总觉得怪怪的,和后世不一样呢。

ldquo;西方的技术封锁意味着,中国浮法玻璃的研制、生产必须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于是在洛阳的洛玻集团开始实验hellip;hellip;rdquo;

随着宋卫国的叙述,姜小白感觉仿佛有一副纪录着我国现代玻璃史的画卷,在自己面前徐徐展开。

ldquo;高温玻璃水通过锡槽时容易凝结,造成玻璃厚薄不均。有时玻璃水在锡槽里乱溅,工人们身上到处是伤hellip;hellip;rdquo;

姜小白听着,紧紧的握紧了拳头,落后就要挨打。

ldquo;经过多年的实验,一次次的工艺改进,终于在三个月后终于成功地建起了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块浮法玻璃,而此后的八年一直在改进中hellip;hellip;rdquo;

酷匠g(网_*首b发_u27:s05…√8…w35

&lt;a href=&quot;<a href="http://com&quot;" target="_blank">http://com&quot;</a> target=&quot;_blank&quot;&gt;<a href="http://com&lt;/a&gt;" target="_blank">http://com&lt;/a&gt;</a>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