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见到来请辞的八皇子。
当听到八皇子向他提及,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将身赴远地屏藩,借孝道之名,为生母苏夫人请封时,皇上仿佛头一回认识这个儿子。
虽然仁本阁教皇子读书的五位翰林,都曾向他提过,八郎聪慧敏睿,好学不倦,但他都不以为意,喜欢读书是好事,能明事理,将来去了藩地,不会胡作非为。
八郎今年才八岁。
阿稷八岁在干什么?
阿稷八岁那年,因为他出门没带上他,和他闹了半个月脾气。
皇上盯着面前的儿子,含笑问道:“八郎孝顺,朕有一忧,在萧墙之内,八郎可否帮忙分忧。”
“父皇。”
八皇子惊吓得当场跪了下来,身上那份惯有的从容与谦恭,一下子没了,萧墙之内,代指兄弟隙于墙,和‘不患寡而患不均’同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篇,“父皇,儿子此生唯愿能治理南康,勤勤恳恳以报南康子民,兢兢业业以报父皇天恩。”
皇上听了,颔了下首,“记住你说的话。”
又挥了挥手,“站起来,你阿娘册封的事,你走后,朕会着皇后去办,下去吧。”
“唯。”八皇子连忙起身告退,经过一番惊恐,总算得了父皇的准话,也不枉此行,然而,饶是他在脑海中演练了无数遍向父皇请辞的场面,今儿依旧被吓到了,难怪朝中那些重臣,一个个对父皇畏如虎。
听李翰林说,唯二的硬骨头,只剩下中书令谢无和侍中华光,偶尔还能反驳一下父皇的话。
可惜,谢中书已病入膏肓。
谢中书也曾偶尔到仁本阁给他们这些皇子上过课,他原本也想去辞行,但经过刚才这么一出,他还是不去了,免得碍父皇的眼。
昌平五年,四月初四。
南康王张稹启程离京赴封地。
次日,中书令谢无薨,追封为尚国公,赠谥号文忠,配享太庙,陪葬先帝皇陵,停灵七日,宫中四皇子代皇上亲至谢府吊唁。
一个月后。
五月初王端阳节,诸皇子皆封王,并于同年八月初一赴藩国,四皇子封京兆王,朝野震惊之余,却没有遇到任何阻拦。
京兆王府就建在距离七星宫二十余里的雩县。
苏婉清由夫人晋封为九嫔之一的充仪,也于同日下发,没有掀起半点水花。
这年年底。
京城内外,突然出现一则童谣,不知何时传起,也不从何地传出,仿佛在一夜之间传遍京兆府及周围几个州府,连洛阳都在传。
童谣:颖水枯,猪成精,日蚀现,阴阳换 ,泰山塌,行水浊,妖孽为祸不斩绝,清河河宴由此败。
这种似是而非的童谣。
一开始,大家都没当回事。
直到次年六月,泰山发生地震,塌陷了一座侧峰。
作者有话说:
今天的更新,才发现,欠了好多榜单字数,接下来两日,估计得肝了~~想哭了~~
第124章 诗妖之祸
先帝庆祐十年春, 颍州府大旱。
赤地千里,颖河枯竭断流。
元妃便是那一年出生。
靖边元年,正旦日, 出现日蚀, 元妃带着四皇子在殿外观看日蚀,曾与四皇子言,日蚀为月亮挡住太阳的光所致。
以阴侵阳,后宫必生妖孽。
泰山乃五岳之宗。
泰山塌, 是上天给予的警示。
行水为衍,是皇上的名讳, 意味皇上被妖孽蒙蔽。
清河是郡望, 开国高祖出身清河张氏,本朝常用‘清河’代指皇室。
要是妖孽不除, 大虞的太平盛世, 将从此衰败。
颖水枯,猪成精,日蚀现, 阴阳换 ,泰山塌,行水浊, 妖孽为祸不斩绝,清河河宴由此败。
七星宫,玉衡殿内。
皇上听完侍中华光的解释,凌厉的目光扫过面前的六位宰相, 外加钦天监司马宴, 眼底怒火不断堆积, 却没有立即爆发, 只连连冷笑,“朕竟不知,一则童谣,还能这么解释,好得很。”
说完,盯着华光质问道:“华爱卿也这么认为?”
华光顿觉压力很大,头皮发麻,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他要答不是,不免有阿谀之嫌,堕了梗直之名,方才没人敢给皇上解释,他仗着资历深,又素来心急口快,出了头,把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流言,讲给皇上听。
转头,皇上就要他表态。
急切之下,鬼使神差间,他突然想起,他去见前中书令谢无最后一面时,谢无和他说的话来,俩人互相看不顺眼半辈子,临到头,谢无还不忘气他,说是自己死后,担心他不得善终,把他气得够呛,甩袖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