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元刚踏进衙门,就听到有人议论。</p>
“荣国公病成那个样子也要支撑着去求沈昌吉,”旁边的书办低声道,“既然沈昌吉出面,那就是皇上的旨意,恐怕是满朝文武谁也没有胆子为了韩家去向皇上求情。”</p>
“真是可怜,韩将军这些年戊边也没犯过什么错。”</p>
“嘘,别说话,真是不要命了。”</p>
韩家就要这样倒了?</p>
就是因为韩璋和顾琅华的关系?徐松元忽然觉得很不真实,昨晚母亲将他叫到身边告诫他千万不要出面为韩璋说话。</p>
徐家和顾家的关系本来就很尴尬,如今顾大小姐又做出这样丢名声的事,徐家应该远远地站开才是,可他还是不能相信,那晚站在他面前那个倔强的顾琅华,真的能做出那种事来?</p>
不可能。</p>
韩璋在镇江遇到顾琅华时,顾琅华才八岁,八岁的女孩子懂得什么是男女之情。</p>
一听就是假的。</p>
他怀疑这两日御史言官就会上奏折替韩璋说话,可是这两日却静悄悄的,所有人只是私下议论罢了,每个人都在看着皇上要怎么处置韩璋。</p>
“徐大人,”中书省的官员走过来,“咱们中书省是不是要拟个奏折递上去。”</p>
徐松元没有听明白,“递什么奏折?”</p>
官员立即道:“就是赞同大齐和西夏议和的奏折啊,皇上虽然任命您出使西夏,您可一直都没有明确过态度。”</p>
“韩将军之后,下一个还不知道要轮到谁,皇上的心思是愈发难测了。”</p>
徐松元忍不住道:“真的是皇上?”</p>
官员道:“那可是皇城司去办的事啊,不是皇上授意又是谁呢?”说着指了指旁边的奏折,“您看看这些奏折就知道了,无不是对皇上歌功颂德的,咱们京里的大人们一个个都是人精,现在都想方设法地要摘清自己呢。”</p>
徐松元看着高高摞起的奏折。</p>
“大人,咱们赶紧把奏折给皇上递上去吧!”</p>
……</p>
皇帝望着韩璋。</p>
韩璋目光深沉,“微臣在镇江带兵打仗,只是记得西夏人什么时候攻打了扬州,微臣如何应对,反贼又怎么去的泰州,我们这一仗损失了多少兵力,活捉了几个反贼头目……李成茂带着援军作壁上观……我们在缺少军资和援军的情形下奋力克敌……”</p>
“但是微臣记不得几月几日遇到了顾大小姐,几月几日顾大小姐来到军营,顾大小姐在营帐里坐了多久……”</p>
“这些微臣记不得的事,却在京城里传的那么清楚,微臣想不出还有谁能知晓这些。”</p>
只有沈昌吉和他的皇城司才会将这一切查的如此精细。</p>
韩璋脸上露出几分凄然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韩璋都知道,只是恳求皇上看在韩璋为大齐立下军功的份上,不要牵连旁人。”</p>
皇帝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韩璋会来死谏。</p>
因为韩璋知道自己必死无疑。</p>
沈昌吉做出这样的事,一定是经过了他授意。</p>
所以韩璋干脆来请死。</p>
满朝文武定然也是这样想,否则怎么没有一个人来替韩璋求情。</p>
一股怒火从皇帝心头油然升起,他没有做过的事,现在却扣在了他的头上。</p>
………………………………</p>
今天第一章奉上。</p>
兄弟姐妹,有票的多投投哈~今天的票比较少,就差大家手里的一票。</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