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杨妈妈亲手做的充满琼岛风情的琼岛粉作为早餐之后,段磊一行人在杨小强的带领下登上杨家农场的车子。前往五公里之外的华侨农场而去。
一路上,鸡犬相闻、炊烟袅袅,让‘玛卡科技’的员工们都倍感新鲜,尤其是几个在城市里长大,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员工所受到的冲击就更大了。这些高学历的精英人才,第一次发现,原来在他们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居然有如此魅力。
如今的农村基础建设相当不错,杨家村和华侨农场之间是一条三级柏油路。虽说无法通行大量的载重大货车,但是作为日常的进出运输已经是足够了。
实事求是的说,华侨农场的外部基础设施要远远比渝州的示范基地要好得多,不像那边,在基地开始动工之前,还得先修一条公路到山区里面,才能保证建设物资的运输以及将来产品的外运。
如今这个农场要是能够拿下来,至少在建设的时候,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以及资金投入。
从抵达杨家村之后,段磊就已经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将来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运营联系了起来,考虑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
很快,车队抵达了华侨农场的大门口,这里已经有一些人在迎接段磊的到来了。
……
龚志国今天不到五点钟就醒了,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惹得他的老伴抱怨了好久。
龚志国的父母是五十年代从东南亚返回国内的华侨,他六十年代出生在这个农场,除了外出念书的几年之外,他的人生绝大多数的记忆都留给了这座面积超过十二万亩的超大型农场。
说起来,十二万亩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农场里大多数区域都是丘陵,这样算下来的土地面子自然是很大,其实整个农场也不过是一个长宽大约八公里的区域罢了。
当初,这个农场最顶峰的时期是拥有了上万成员,年产值超过了三个亿,成为了昌阁市远近闻名的好单位。
二三十年前,华侨农场的名声在昌阁市相当好,若是哪里的姑娘可以嫁到华侨农场,就意味着衣食无忧、生活富裕。
只不过,时过境迁,如今的华侨农场已经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龚志国是三年前接任华侨农场的场长职务,原因无他,只因为他本身就是农场子弟出身,也念过大学,懂得管理。所以,这个被当地政府以及农场本人视为烫手山芋的场长位置就这样丢到了龚志国的手上。
当上了场长之后,龚志国才发现,自己接手了怎么样的一个烂摊子!
由于前几任场长的不作为、腐败以及盲目投资等等因素,如今的华侨农场已经是严重的资不抵债,就连员工的工资、退休员工的退休金都已经无法保障了。整个农场账面上的资产也不过两个亿左右。但是在银行里的贷款以及外界的借款数量已经超过了三个亿!
更何况,由于农场的设备、基础设施等等因为长年缺少投入更新,早已经是不堪重负,能不能价值账面上的两个亿都还是两说。
因为资金严重不足,即便如今各种农产品的价格疯涨,龚志国也是没有办法拿出资金让农场开发新项目,在绿色食品种养、观光农业等暴利行业争取利润。
怎么说,龚志国就有点像是一艘破船的船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船一点点沉没,却无能为力。
如今,华侨农场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把农场里最好的土地出租给其他的农业公司,种植蔬菜、水稻等等,靠着一些租金收入来维持农场残喘苟存!
现在,昌阁市已经彻底把华侨农场抛弃。有时候龚志国去实力开会,所受到的待遇还不如一个普通的乡镇领导。这和华侨农场副处级的行政级别,实在是一点都不匹配。
现在,龚志国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重现华侨农场往昔的风光,才对得起那些开垦了这个农场的先辈!
只不过。这三年以来,龚志国使出了浑身解数,却依旧无能为力,只能看着农场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了!
前不久,附近杨家村从海城大学毕业的一个年轻人找上了龚志国,说是有一家大型企业想要注资华侨农场。利用农场的土地展开特种种植,这顿时让龚志国看到了一些希望。
第266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