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生的日子里 作者:茱竺
第三十九章 外放
十月的时候,苏老爷被任命巡盐御史,需要前往杭州府就任三年。得知这个消息,不只锦姐儿兴奋,苏夫人也十分高兴。她决定带着小女儿跟着丈夫上任去,反正家里面有老二和老二媳妇守着。说不定就能在杭州府给锦姐儿找到一门好亲事,到时候姑爷再到京都做官,就又能住得近些了。
这些日子以来,苏夫人都把京城有适龄男子的世家盘算了一遍,都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不是早已订亲,就是行事荒唐,要不就是需要娶继室的。越看越让苏夫人着急,锦姐儿眼看就要直奔16了,如今亲事还没有着落,再这么下去,就要变成老姑娘了。虽然听说宽哥儿娶了安乐公主后,府上十分混乱,让她心理平衡了些,但是转念一想到自家的女儿,就又情绪不佳。
还是锦姐儿反过来劝慰她,嫁得不好,还不如不嫁呢。苏夫人就不信这个邪,卯足了劲到处拜托亲朋戚友帮忙介绍,就连远在陕西的二叔、东南、江南的小姑,她都写了信过去询问。
十二月的时候,曹氏生下一个女儿,苏府高高兴兴地过了这个年,年后,苏老爷就要准备走马上任了。苏府早已派了管事前往杭州府置办宅子等,提前做好各种安排。由于苏老爷急着要去上任,所以先出发前往江南。苏夫人和锦姐儿等春天开暖了,再从水路前往杭州,算了脚程,大概晚苏老爷两个月时间到达杭州。
三月的时候春暖花开,先是曹氏带着小儿子和小女儿启程回榆林,华哥儿被留在京城跟着曾祖父和二叔,开始入学。接着苏夫人带着锦姐儿先到通州,然后换船一路前往杭州府,因为不赶时间,知道锦姐儿十分喜欢各地风情,苏夫人基本上每个港口都停靠,然后顺便去拜访下城中的闺蜜,推销下自己的女儿。锦姐儿一路上都十分惊叹,原来自家娘亲年轻的时候这么多闺蜜,关系还都挺好的。
苏夫人出门后,心情也开朗不少,还时不时跟锦姐儿回忆下当年,听得锦姐儿津津有味,一路上见了不少长辈,还得了不少礼物,而且个个都出手不凡,还个个都许下诺言,一定介绍靠谱的适龄男人给锦姐儿。因此整个旅途到了最后变成了相亲旅程,锦姐儿一路上相亲到杭州府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亲都觉得十分委屈了,忍不住向父亲诉苦,却被苏夫人狠狠瞪回去,“到杭州了,你给我老老实实跟着我,杭州府我也有相熟的闺蜜。”锦姐儿惊得立马躲回自己的院子去。更年期的娘亲惹不起呀。
既然到了杭州府,就不得不说说许家了。许家现任夫人姓周,与许老爷从小就认识,俊男美女的,早就互相倾慕,奈何许老爷在京城读书考试的时候,被秦国公府看中,秦国公府将自己的嫡出女儿嫁给许老爷,许老爷后来回杭州府做官的时候,发现自己这个青梅竹马还一直在等待自己,都已经是二十岁的大龄女青年了,十分感动。本来许老爷想纳周氏为妾,奈何周氏不愿为妾,许老爷又不可能休妻,拖着拖着,嫡妻那边自从生了儿子许承周后,身体就变得很差,再加上丈夫有异心,不够体贴,郁结于心,病榻缠绵了几年,终于去了。这时候周氏已经二十三岁,周家和许家都乐得促成这门亲事,就让周氏入门做了继室。
苏夫人与丈夫见面后,自然互相分享了分别这几个月的各种见闻,苏老爷十分感慨地说,许家哥儿在我刚到杭州不久,就来拜访了。我看他十分消瘦,便问他什么时候带着妻子回京城,结果他告诉我,他还没有成亲,我问他为什么,他倒也不隐瞒,原来他那个未婚妻跟他弟弟有了私情,所以原来是他的未婚妻,却嫁给了他弟弟。他说的不是很详细,不过我听别人说了,他在家里过得也不如意,我看他估计在杭州也待不久了。上次我问他,这几年,他继母给他说的亲事,京城的秦国公府都同意,上次他的婚事黄了,秦国公府还派了人来斥责他继母和亲爹对这个儿子居心不良,两家如今都闹翻脸了,许家哥儿夹在中间也是十分为难。这几年他一直在处理他生母当年的嫁妆,听说生意做得不错。
苏夫人第一次听见苏老爷跟自己八卦这些事情,撑不住笑了,”看来老爷在杭州府是太孤单了,连这些东家长西家短都忍不住说了。”苏老爷老脸微红,“我觉得许家哥儿挺好的,你看,如果让锦姐儿嫁给他,可好?我相信只要我开口,许家哥儿肯定不会回绝的,秦国公府和许家那边更加不用担心了。”
苏夫人犹豫了,“但是他家这么乱,继母也不是良善的人,要是锦姐儿嫁过去了,会不会受委屈呀。”
苏老爷挥了挥手,“他已经单独分出来过了。再说那周氏又不是他的正经母亲,自然也不会是锦姐儿的正经婆婆了,我看这事可行。“
苏夫人听得也心动了,这许家哥儿,她也是看着他长大的,行事周全,模样又好,锦姐儿嫁过去了就是当家主母,又没有正经婆婆需要孝顺,没有小叔小姑需要照顾,虽然许真真那件事后,让她对许家没有好感,但是许家哥儿跟他们不一样呀。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苏夫人决定这次看准些再定。所以她并没有跟锦姐儿提起这件事,只是收拾了礼物,让人送去许承周现在单独住的府中,就说是瑜哥儿让捎带送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