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生的日子里 作者:茱竺
第四十一章 相会
许家二太太姓钱,闺名叫英秀,她一向自诩貌美有才,在家时候力压庶姐庶妹。本来与许家二爷当时情投意合的,两家几乎要定下这件好事,可惜许家老太爷当时在京城为许家二爷定了一门亲事,消息传回杭州,两家只好作罢。英秀自幼骄纵,又的确有几分急智,因为这件事在家中被姨娘和庶出的姐妹暗笑,一怒之下就立下了非许家二爷不嫁的誓言,如此一拖就是五年,也算是她运气不错,终于等到了许家二爷原配嫡妻亡故。当然这其中她也是用了一点心机的,比如经常约许家二爷见面,还时不时上门去做客,秀下暧昧,许家上上下下都对她颇好,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家二爷当时正妻的抑郁,本来就是背井离乡从繁华的京城来到地方,自家夫君多情,夫家上上下下态度奇怪,再加上子嗣艰难,嫁入许家两年才有孕,接着难产、产后失调,因此嫁过来没几年就油尽灯枯了。
秦国公和国公夫人得知这个消息都十分生气,当初与许家老太爷相熟,相信对方人品,才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许家二爷,哪里知道仅仅几年爱女就香消玉殒了,外孙那时候才2岁不够,国公夫人担心外孙在许家活不长,就特意派了管事和管事妈妈到江南将外孙接到京城养。
那时候许家老太爷已经致仕在家荣养,对于好友的女儿被自己儿子亏待的事情也十分内疚,就答应了让嫡孙北上。
后来许家二爷娶了钱氏做继室,虽然不是原配,但是钱氏等待多年终于扬眉吐气,本来也在家做好了如何让那个嫡子夭折的计划,可惜对方已经提前被外祖家的人接走,这口气一直在心中下不去,足足等了十几年。
钱氏运气不错,一入门,孩子接二连三地出生,如今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娶妻范氏,二儿子年仅十二岁,大女儿就是许真真,二女儿年纪最小,今年才七岁。
许家老太爷数年前亲自替周哥儿挑选了杭州知府的嫡女范氏,钱氏迫于公爹威严,不得不亲手料理这件事,但是心中着实憋屈,后来心生一计,竟然接二连三地邀请范氏过府,暗地里安排自己的大儿子与范氏时不时见面,打算培养这两个人的感情,然后再谋算。
范氏心思单纯,虽然多次遇见自己的未来小叔,这个小叔也算风流俊秀,但是并无多想。甚至那年她到京城无意中碰见周哥儿的时候,心思一动。不过后来回到杭州府,钱氏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直接找个机会让众人包括范氏自己以为自己与未来小叔有染,范氏当时羞愤想自尽,但是被家里人拦住,钱氏巧舌弹簧说服了范家同意改将女儿嫁给许家二少爷。当时周哥儿回到江南正准备与范氏完婚。范氏坚持了很久都不愿意嫁给许家二少爷,但是犟不过母亲日夜哭泣,唯有答应了。
等到周哥儿得知这件事的时候,木已成舟。周哥儿原本就不大相信钱氏会在自己的婚事上完全不捣鬼,直到那时候,才感觉到心中的大石放下了。最坏也不过如此了。自己的外祖父说过,如果这门亲事有变,他会出面将自己婚姻的自主权拿回,不会再让那个女人掺和。
果然,发生这件事后,父亲心中有愧,再加上此事在杭州弄得挺大的,迫于舆论压力,当秦国公府的人来跟许家二爷谈判拿回周哥儿的婚姻自主权利时候,许家二爷答应了。为此钱氏还闹了一番,结果被许家二爷甩了一巴掌,转身就去更加年轻美貌的妾侍那边呆了一个月,钱氏才歇停了。
周哥儿算起来,从回到江南到范氏嫁给自己的弟弟,在许家就只待了一年半,范氏嫁入许家后,他就搬出许家单独住了。许家二爷特许他分家单独出去过,还将许家老太爷当年指定留给周哥儿的产业以及周哥儿生母的嫁妆都交给了周哥儿自己打理。
周哥儿搬出去后,想着自己以后还是会离开江南,如果没有什么大事,基本就不会再回来了,难得回到江南,他就陪在母亲的墓旁,为母守孝三年。三年后消瘦得厉害,三年中周哥儿也用了母亲当年的陪房以及离京时候,外祖父送的管事,打理着江南这边的产业。
周哥儿与外祖父书信商量过,打算处理完江南的产业后,就去榆林从军三年,再回京城。为此,他还特意提前分别派了管事去榆林、回京城置办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