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傲慢与偏见的日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十七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在傲慢与偏见的日子 作者:此文已坑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英国既有体面的绅士、贵妇,也有落魄的流浪汉、食不果腹的贫民。有人暴富,也有人破产自杀。这是一个动荡而生机勃勃的年代。

丽迪雅与斯科菲尔德认识,是在三年前的初春。

斯科菲尔德原先是个浪荡子,老斯科菲尔德先生经商赚了一大笔钱,足够供他几十年花天酒地的。

然天有不测风云,工人暴动,烧了斯科菲尔德家的工厂。当时仓库大量的货物尚未运出,一起被烧毁。老斯科菲尔德先生曾经签了一份订购合同,合同的违约是笔天文数字。火灾后,老斯科菲尔德先生最终因无力偿还违约金而自杀。

小斯科菲尔德一下子从富少爷宝座上跌落,变得一贫如洗,交往的朋友纷纷嫌弃他、鄙视他,由于不学无术,他找不到一件合适的工作,渐渐混成了流浪汉。

那时的丽迪雅刚抛出一支股票净赚八千英镑,纺织厂也走上了正轨,不需要资金投入。空闲下来的她,有点小钱,不由忧患起自己的民族。

即便丽迪雅现在是个蓝眸雪肤的西方小妞,但骨子里,她认为自己仍然还是一个炎黄子孙,但也仅此而已。她固执的认为,只是那个新中国才是她的祖国。

现在是中国,统治者是满清,1796年,乾隆帝让位于其十五子嘉庆帝,清朝正一步步走向灭亡。

1710年到1760年的半个世纪,英国向清国累计支付了2600万英镑的白银。若是要把这换算成“两”为计量单位,那就在后面至少乘以四。清朝人民只接受白银作为货币。英国人为了采购茶叶、瓷器和丝绸,不得不通过非洲、美洲的三角贸易获得银子。

英国货船先从本土装上制造品、烈酒等物品,运到非洲海岸卖掉,完成第一笔交易;再用得到的钱买下非洲黑人,装上船,运到中美洲,把黑人做奴隶卖给那里的农场主,这是第二笔交易;这些利润一部分用来购买美洲白糖、棉花、咖啡,剩下的是以银子的形式运回英国。

那时候,美洲是全球最大的白银产地,而每年那里产出的白银,有一半最终留在了清国。英国所获得的白银,更是几乎耗尽在清国。

随着1775年到来,美国独立战争的打响,也预示着美国挣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获得白银更困难了。

而英国出口的羊毛、尼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

1793年,英国正式派使者去清国,而清廷乾隆皇帝过于傲慢,认为是“天朝”恩泽布于四方,使它倾心向化,自海外来归。

乾隆拒绝了英使一切关于贸易的要求,他在给英乔治三世的信中写道:“天朝德威远播,万国来朝,种种奇珍异品,纷纷来献,无所不有,无须你国制办东西。此次你国进贡各物,照顾你诚心远来,特令收纳。以上各条特作开导,并遣令你贡使回国。”

贸易逆差的巨大压力使得英国商人剑走偏锋,将会在十九世纪初,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

而现在,这一切还未发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