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有一座随身海岛[天灾]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有一座随身海岛[天灾] 第76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王秀莲立刻放下手里的活,抬脚朝隔壁走去。“你放心,我保管给你问出来老赵这是怎么了。”

王秀莲找到了赵为民,赵为民借口扯了一大堆,一会儿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愿意离开家乡到别的地方去住,一会儿又说地里种的南瓜和冬瓜还没收,今年就先不去基地了。

王秀莲一眼就看破他在胡扯:“拉倒吧,村长刚来说可以搬去基地的时候,你不还是美滋滋的。你老实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为民这才叹了一口气:“村长不是说过了吗,虽然基地给安排工作,但不是人人都能有岗位,只能保证一家人里出一个工人。赵波一个人去工作,要养活一家五口,这怎么能养得起呢?”

赵为民浑浊的眼睛里溢满了担忧:“再说分给我们的房子也不大,也就两间屋子,四十平而已,我一个老头去了谁都不方便。我知道赵波让你来劝我,你也不用再说了,我这个人就是倔,定下来的事谁说也不好使。”

王秀莲可没那么简单的放弃,她又在这磨了赵为民快半个小时,发现这老头还真是固执,她都口干舌燥快说不出话了,赵为民还是一副油盐不进的表情。

于是王秀莲只好出去找到赵波:“我没劝动他,不过你也别急,这事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

赵波赶紧取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归根究底,你爸就是怕去了基地以后你的压力太大,养这一大家子太累,老头心高气傲了一辈子,不愿意成为子女的拖累。”

赵波急了:“这还没去基地,什么都没定下呢,他怎么知道我养不活一家人。”

王秀林给他支招:“你这两天先劝着他,再时不时让小孙子小孙女到老头面前转一转,撒个娇什么的,看能不能让他改了主意。要是实在不行,你们就先搬去基地。”

“那怎么行呢?我爸自己一个人留在家里,冬天万一比去年还要冷,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办。再说他自己一个人在家也是要烧火取暖,半点都没轻省,倒不如和我们一起搬去有供暖的基地舒服。”赵波满脸的不赞同。

“你先别急,我的意思是啊,反正现在才八月,离冬天怎么说也差着几个月,你们先搬去基地落了脚,再努力争取一把,看看能不能夫妻两个人都当上工人,稳定下来以后再把你爸接去。在粮食基地没宿舍的人不能随便进,你们都有分配的房间,把你爸接去不是什么难事,他看到你们日子过得没那么大压力,也就愿意跟着你们走了。”

赵波想了想,要是赵为民死活都不愿意跟他们走,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谢谢你,秀莲婶。要不是你来,我连我爸为什么不愿意去基地都弄不清楚呢!”

“你这孩子孝顺,我才愿意帮这个忙。要是换了那些嫌老爹是个拖累的,我才不敢来劝呦!”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话,王秀莲就急匆匆的回到家了。也不知道基地那边什么时候会来人接他们过去,家里还有好多行李要收拾,收上来的土豆和玉米也不知道卖给谁,粗粮换细粮,大家肯定都不愿意。

第57章 遇险

小超市整顿好重新开业才没两天时间,黄一峰竟然就接待了好几位想把家里收上来的土豆卖掉的村民。

他也旁敲侧击地问过原因,可是这些村民都三缄其口,或是扯了其他理由敷衍过去。

黄一峰奇怪的找到梁康时:“最近村里发生什么事了吗?他们这些人为什么突然卖掉土豆?”

梁康时对这事更是毫不知情。他无所谓的说道:“他们敢卖你有什么不敢买的,前几天你不还发愁买不到土豆吗,这下正好。你要是吃不下这么多土豆,也给我收上一些,一会儿我到家里搬两袋大米到小超市去。对了,现在一斤细粮能换多少土豆?”

“一般都是四斤土豆换一斤大米,碰到急着出手的,也有五斤土豆换一斤米的时候。”

梁家村的地里不出细粮,像梁康时这个岁数的人,家里的地从小就没种过小麦和水稻,大家没这个经验,年景也不好,更不敢贸然种植新作物。所以整个村想要吃细粮就得拿种出来的东西去换。

去年冬天政府交换物资的时候就收玉米和土豆,换下来大米和面粉。没其他的地方买米面,这几乎是村民们能得到细粮唯一的办法了。现在村民们家中的米面,也多是去年冬天换来没吃完的,已经成了村里商品流通的硬通货,平日里在小超市里买东西,别的东西未必保险,大米肯定是花得出去的。

今年玉米受灾的时候,农业站经常派工作人员下来查看。有些村民担忧今年能不能有足够的玉米换细粮吃,农业站的工作人员就委婉的提醒过,现在全国的粮食产地都有大大小小的病虫害,干旱也十分严重,今年未必会有像去年一样大量的细粮能拿来交易,所以提醒大家省着点吃大米和面粉,也掺着玉米面等粗粮一起吃,免得将来只剩下粗粮。

这个消息传出来,大米和白面的价格就肉眼可见的涨了一截。去年可是两斤土豆就能换一斤大米,黄一峰现在要四斤土豆,也有不少人愿意。

人可以天天吃大米,但不能天天吃土豆。反正梁家村大多数人还没到吃不饱饭的地步,换点精细的粮食吃,也不至于折磨肠胃。再说土豆也不像大米那么适合储存,一个储存不当就发芽发青,不能吃了。

“你不用往我那儿送大米了,”黄一峰制止梁康时,“咱们俩一起开着小超市,你在我那还存着不少分红,我拿出来给你换了土豆就行。”

梁康时算了算,觉得这些还不够:“那些分红也算上,再加两袋大米,我趁这个机会多换一些。”

黄一峰觉得奇怪:“收这么多土豆,你是确定今年粮食基地也会下来换煤炭吗?有消息了吗?”

“倒是没听出什么消息,都是月月猜的。咱们这儿的作物减产,病虫害到现在也没拿出个有效的解决办法,粮食基地的产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他那要养着那么多人,不从咱们这些农村收粮食怎么办?农村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当然就是过冬的煤炭。这交易对两边都有好处,不可能随便断了的。”梁康时自信地说道,“所以先收点土豆准没错。”

不过梁康时为什么要迂回的通过大米换土豆、土豆换煤炭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拿出大米换煤炭,一个原因是中间用土豆倒腾一下,能换更多的煤。但最重要的还是掩人耳目,拿出上千斤的土豆换煤炭没有什么奇怪的,村里很多人家都这样做。可要是拿出大几百斤的米面出来,不管是村民还是从粮食基地下来的人看到了都会惊讶。

他们两家人借着小超市的掩护,轻松就能实现换到足够数量土豆的目标。

————

昨天晚上起了一阵北风,人们再醒来的时候,发现天气一下子凉爽起来,草木上缀着亮晶晶的露珠,仔细看路边几棵树上稀稀疏疏的叶片,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从过度日晒的干瘪焦黄变成了自然的落叶黄。

这是季明岑到工程队的第九天。工程队的活很重,但他做的最多的其实是到很远的水井处挑水。村里水井的水位越来越低,已经有更多的井里打不出水。

梁家村本想集全村之力打个公用的深水井,结果遇到了突发的地震,钻井的设备过不来,深水井也泡汤了。现在只有寥寥几个水井里能打出水,每次去都要排很久的队。

今天工程队放了半天假,要等水泥干透,季明岑半下午就从那户正在盖房子的人家离开,路过村民们的小院,看见架子上的丝瓜水灵灵的,已经膨大起来。墙角种的洋姜叶片发黄,眼看着就能收获了。

他心里升起羡慕,在临山村的时候,院子是公共的,总是挤着很多人,十分嘈杂,季明岑只能另寻没人要的空地开垦种菜。搬到教室以后,操场也不属于他自己。他只想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小院,不用时刻担心有人闯进他们的栖身之所,偷走他辛苦积攒下来的财产。

路过一户人家,季明岑看见门口的洋姜丛被拔起来扔到一边的土沟里,那户人家可能正准备收洋姜,既然地下的洋姜已经成熟,那么上面的枝叶留着也没什么用,被丢掉的整片洋姜虽然已经枯败发黄,可上面还留着几支还未彻底开放的洋姜花。

季明岑走过去,悄悄的折下两个花枝。杨书兰喜欢鲜艳的东西,这是季明岑最近才发现的。自从住到第六初中以后,杨书兰手里就多了一个小小的彩色玩偶,上面带着细绳,一看就是挂在哪里的小装饰,杨淑兰对它爱不释手。

季明岑问她这是哪里来的,杨书兰总是笑嘻嘻的不说话,后来有一天季明岑听她念叨着薄荷,才知道这个小玩意儿就是那个薄荷姑娘当时在帐篷里给她的。

他今天折了这两只洋姜花回去,插在盛了水的药瓶子里,杨书兰一定也会高兴的。不过在回家之前,他得去小超市看看能不能买到个能上锁的柜子。

今天黄一峰和易君都在小超市里,季明岑走进去打了招呼,黄一峰就把他拉到一边,翻出个本子来,给他讲柜子的式样。

季明岑早几天就来看过,小超市里没有符合他要求的柜子,所以在旁边的交易展板墙上写了自己的要求和愿意支付的报酬,家里有柜子想出售的村民看到,就会进门告诉黄一峰,等交易达成之后,黄一峰在里面抽取些成作为撮合这桩交易的报酬。

有两个村民看到了收购柜子的消息,到他这来登记。柜子沉重不能随意搬动,所以两个人只说了大概的情况。黄一峰看着自己笔记本上的记录:“第一家这个柜子,长是一米五,宽不到一米,高差不多一米二,据他说木头很结实,还有柜脚,防潮防虫,不管是装粮食还是衣物被褥都不错。还有一家是立柜……”

黄一峰正说着,看见季明岑死死地盯着窗外,表情阴沉沉的,他愣了一下,“怎么了小季?这两个柜子都不行吗?”

没等季明岑答话,黄一峰也探头望去,看见马路边上站着四个男人,他们似乎也朝着小超市的方向打量着,似乎也看到了店里的黄一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