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
蔡伯喈!
居然是他写给王匡的书信。
“他拿给我看,难道是……”。
……
刘玄不知。
事情还要回到刘玄诛杀胡轸,消息传到洛阳,何颙府上聚集那帮义士的当晚。
当晚上,当众人皆为刘玄之举大呼过瘾时,何颙想到了更加深沉的问题。
那就是刘玄的安全。
刘玄杀了董卓身边的大红人,董卓岂能放过他?
且不论他与荀攸为刘玄将来谋划的出路问题,就是当下,没有一个好的安排,刘玄只怕挺不到那时。
是以,在众人散后,何颙单单留下荀攸。
向荀攸求教解困之策。
荀攸本来就热心于诛灭董卓,在此事上,他能帮的自然不能落下。
是以当何颙单独留下他时,他就已经猜了出来。
荀攸给何颙留下了两个字。
蔡邕。
“蔡伯喈?”
何颙当时就明白该怎么办了。
要破三路兵马,先寻求其一。只要破了一路,接下来也就好办了。
三路之中最近的李傕一路,正在跟王匡战斗,欲吞并河内。
而一旦李傕出兵河东,则必丢下河内不理。
是以,此时结交河内太守王匡尤为重要。
只要王匡从后击李傕,则李傕必分心,也就给了刘玄以机会。
然而,王匡不好说服,刘玄就算想到这一层,也未必能够劝动。
是以,必须找一个熟络王匡的人出面。
在京师中,能说得上话,又与王匡熟络的并不多,蔡邕就是首选。
不管怎么,只要求得蔡邕一封书,那么此事不难办成。
是以,送走了荀攸,何颙连夜入了蔡邕府,求得这封书。
当然,在此之前,何颙并不知董卓起了哪三路兵马,但怕刘玄不知消息,所以第一时间告诉了刘玄。这之后,他暗中见了蔡邕,从蔡邕处探听到三路人马的具体消息,是以又第一时间告诉了刘玄,其实前后相隔不了多少时间。如今求得蔡邕书,何颙不及跟刘玄说知,首先让人快马加鞭送到了河内王匡手上。
是以王匡早刘玄来前几天就接到了蔡邕的书信。
面对董卓身边这个大红人的来信,王匡当时陷入了沉思,不能不认真对待。
只是,毕竟现实不容许他放肆,有许多的局限性。
是以,不等刘玄说出真正目的,他就不假思索的一口回绝,就是不给刘玄留有余地。
……
而早在刘玄入河内见王匡时,其实另外一路人马也已经回了洛阳。
这路人马正是张济所部,以及校尉贾诩。
他们回到洛阳,立马见过董卓,向董卓面呈刘玄之狡诈。
董卓只道可惜了,夸贾诩好计谋,若是能趁机捉下刘玄,倒是不必出动这么多路人马了。
不过既然错失了,那么说再多也没有用。
再说,张济如今领着所部人马回来,没有为刘玄所用,到底责备不到张济头上,反是宽慰了张济几句。
至于小将军张绣被刘玄拿了一事,董卓表示谴责。
当然,他并不担心,因为只要他的三路人马一到,同时宣布刘玄的罪责,则刘玄必然崩溃,到时自然能救出张绣等。
等张济同贾诩出了大厅,董卓叫来李儒,询问各路出兵之事。
李儒向董卓汇报了一遍,只说李傕一部目下应该起兵了,至于其他两部,在料理了身边的琐事,调集了粮草船只后,相信也必快速出兵,望望相国勿忧。
董卓听来,仍是不放心:“自古兵贵神速,老夫之所以不立即向刘玄问罪,就是怕刘玄狗急了跳墙,坏了大事。想来他当初既然能说动黑山军远来,就怕他这次听到消息后,会做出疯狂之举。到时他一旦勾结黑山军,则河东必将大乱。是以老夫宁愿忍气吞声到现在,也不能让刘玄做出此等出格之举。一旦老夫大军云集,则速战速决,看他刘玄能耐老夫何?”
李儒挤出一副为难表情,说道:“这个,相国说得在理。可是刘司马他既然呈报了胡大都护的死讯,而相国你到现在都迟迟未做处理,只怕刘玄早已起了疑心。别的不说,单单在张济张将军一事上,双方已是图穷匕见了,刘司马也该明白董相国你的不满了。”
董卓鼻子一哼:“知道又怎样?如今李傕大军既然就要开拔,还怕刘玄此时翻了天不成?想来刘玄手上几乎都是我西凉军,一旦打起来,他们岂有不倒戈助老夫之理?”
这点,李儒还是深信的。
李儒一点头,拱手道:“那么儒预贺相国三部人马旗开得胜!”
董卓是呼哈哈一笑,挥手让他下去。
他身体坐久了,有点困乏了,和身躺了下去。
也只有躺下,肥胖的身躯才能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