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看着叶澄已经被简单处理过,暂时不会有生命威胁的伤:叶哥,你不回家吗?
大家都知道,一天到晚被叶澄挂在嘴边的家里人,就是之前军中那位季大夫,医术十分了得。叶澄与其挤在这里排队等大夫,还不如直接回家呢。
叶澄还没开口,旁边胡四已经说起风凉话:看他那样,哪儿敢回去啊。季大夫看见这伤势,还不得罚他跪搓衣板?
叶澄面无表情:放屁!我家芳泽温柔贤惠,什么是搓衣板?搓衣板是什么?
然而胡四已经看破一切:说这些干啥,那你回去啊!
叶澄一噎。
众人大笑,调侃道:我们战场无敌,孤身入敌营,斩敌将于千军万马之前的叶将军呢?怎么提起回家就吓成这样了?
叶澄脸上挂不住,警告他们:闭嘴啊,谁也不许在芳泽面前提这茬。
您这事迹传扬满军,想瞒过季大夫,只怕
话没说完,帐篷帘唰地被掀开,一个人站在帘外,面色冰冷。
帐篷里扯淡的几个人立刻感觉到了一股难以言说的压力,他们干笑了几声,不约而同地站起身,后背贴着帐篷。就连伤了腿的人,都捡起拐杖,一瘸一拐地站起来了。
我觉得其他帐篷也挺好的,我换个地方透透气。
叶哥我先走了,你和嫂子慢慢说。实在不行就跪下。
叶澄眼睁睁看着这些人离开,声音中带着一种极度的悲怆和愤怒:【我当时为什么要和这些人挤一个帐篷?!果然有些朋友只能带给你伤害!九哥!我以后只和你做兄弟!】
009礼貌道:【你先想办法躲过这顿搓衣板再说吧。】
那些人陆陆续续地离开,帐篷帘子落下,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叶澄咽了一下口水。
季芳泽面色很不好看,却没有发火,也没有说什么不好听的话,只是低头,检查他的伤势。
叶澄收起了刚刚讨好的笑,他也不在乎自己身上脏,靠在季芳泽怀里,闷声道:对不起。
没关系。
季芳泽不敢动他的胳膊,轻轻搂住他的头:你答应过我,会回来。只要回来了,就没关系。
叶澄却觉得比季芳泽骂他还内疚:没能好好的。
当初季芳泽说的是,把自己好好带回来。
季芳泽深吸了一口气:已经很好了。
这一夜,加一上午,季芳泽面上看不出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有多害怕。尤其是战胜回营的时候,他站在门口,看着人流涌进来,却没看到自己想见的那个人,那一刻恐惧几乎达到顶峰。
现在人回来了。他什么都不想了。
其实真的已经很好了,没缺胳膊没少腿,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我也该回家了。季芳泽在他身前蹲下,我背你回去。
他一夜没睡,连着这一上午,都在伤兵营值班,现在差不多也到了极限,就是为了等叶澄回来,和他一起回家。
叶澄也不在乎被人看到,会不会被笑话。他趴在季芳泽背上,脑袋和季芳泽相抵。
季芳泽背着他,一步步走在虎啸关的街道上:你不用怕我生气。我知道,你是为了早点结束战事。
我是不高兴,但我明白。
叶澄用没受伤的那只胳膊,搂紧季芳泽的脖子,亲了一下他的耳侧,低声道:这次打完,我以后不当兵了,回朝给你做驸马,好不好?
作者有话要说:晚了两分钟
第74章
虎啸关兵临城下的困境被解,怀化将军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把季芳泽从他和叶澄的小家里刨出来,为他准备了精兵良将,请他立刻启程回京。
季芳泽没有再拒绝。
今时不同往日,他再留在这里,只怕整个虎啸关的官员将领都要提心吊胆。何况,他之前仗着山高水远,父皇多次派人叫他回去,都视若罔闻,这次再不走,只怕父皇真的能拉下脸,下令让人强行抓他回去。
叶澄却不能和他一起走。
荣国来势汹汹,真正的硬仗只怕还在后面。叶澄于千军万马中杀了荣国主将,正是在军中威望极盛之时,他绝不能在此刻离开。
叶澄将人送到城门口,季芳泽心知此事不是叶澄所能控制,却还是忍不住问:你什么时候回京?
叶澄笑起来:这么着急叫我去提亲?
旁边的人已经知道季芳泽的身份,为叶澄的大胆心中一惊,却也不敢多看多听。
季芳泽却不在乎这些,他知道叶澄只是嘴上没把门,并不真的把他当女子附庸看待。相反,他更在意叶澄那话背后的亲昵与含义。他睨了叶澄一眼:我早已及冠,自然急着娶亲。你若回来的太迟,只怕赶不上大选。
叶澄连忙拉住人家的手,对着季芳泽情深款款地抛了个媚眼:凭我和殿下的交情,难道就不能托托关系,直接进门吗?
他那媚眼实在抛得拙劣,更像是挤眉弄眼,作怪地很,偏偏季芳泽就是吃他这一套。
宫中规矩严明,托关系这种事季芳泽本来要拿一下乔,谁知叶澄突然在他的手背上亲了一下。季芳泽手立刻一蜷,轻咳了一声:也不是不行。
该叮嘱的话早就说完了,就算舍不得,也该离开。
季芳泽上了马,低下头,和叶澄四目相对:我在京中,候叶郎大胜而归。
必不辱命。
*
战争带来离别和流血,但对于军中将士,也同样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机会。
荣国数年休养生息,有备而来。这次战争的规模极大,两国陷入苦战,有很多人死去,也有很多人活了下来,展示出卓越的军事天赋,声名鹊起。
在战争的阴影下,平常坊间言谈最流行的志怪传说,旖旎艳情,都被清扫一空,纵然是在春风软雨的江南,人们最关心的,也是北疆和荣国的战况。每一场胜利,每一个英雄,都被人们津津乐道,为大夏的百姓建立起胜利的憧憬和信心。
叶端瑜的名字无疑是其中最响亮的一个。
战无不胜构建起他的传奇,以少胜多,千里奔袭,斩敌将头颅于千军万马之中。
一次次的捷报被传信官通过快马,穿过一座座城池,传进大夏的政治中心,再飞向大夏的每一块领土。
人人都相信,他是上天赐给大夏的又一个将星!
而朝堂之上的重臣,比起边关威名赫赫,声名鹊起的青年将军,他们更关心朝堂上的另一件事。
在战争爆发后不久,那位从未在人前公开露面的大皇子,突然出现在廷议之上,正式参与到了朝堂议政之中。
所有人都敏锐地察觉到一种信号,陛下这是想立储了!
刚开始,很多人都感到不安。因为他们几乎都没和这位大皇子接触过,对这位皇子的品行能力完全没有了解。但是随着相处,众人欣慰地发现,这位大殿下虽然态度冷淡了一些,但还是不错的,平常很勤勉,虽说手腕强硬了一些,不太平和,但非常重视边疆将士百姓的生活安危,说明还是很有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