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平天作者:西襄子
第50章
其实无论之前的金国,还是现在的蒙古,这些异族占领的汉人之地上,各地都有不少汉人义军活动。这些义军规模、声势大小不一,虽然都无甚能力跟金军与蒙军正面对抗,攻城夺镇,抢占地盘,但在后方搞搞游击袭扰之战还是没问题的。
烧粮草、毁粮道、设埋伏、杀落单的或攻击人少的小队,这些事义军们都是做的不少的。义军中也有不少的江湖好汉,也有没加入义军只是三五个结伴成伙甚或单个的江湖好汉做这种事。
所以,蒙古治下的汉人地盘上,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这种事,每天非正面战场上而死亡失踪的蒙古兵也着实不少。无头公案太多,而嫌疑人也太多,各路义军或一些江湖好汉都有可能,没有活口逃回来报信的,蒙军大队不能得知确切消息,对这种事也没法大费jīng力去追查。
一旦大撒人手去追查,必然会分散正面战场上的力量,给宋军以可趁之机。何况汉人的地盘,对他们来说,那真是人生地不熟,他们便是去查也未必查得到什么。所以蒙军一向都不费jīng力去查,而是很干脆的直接报复。
他们查不到杀人的是哪路义军或什么人,但总归是汉人不错。禀着“宁杀错,不放过”的主意,哪个地方出了这种事,他们便将哪个地方的汉人屠杀一番,以报复泄愤。不得不说,蒙古兵对汉人的屠戮成xìng,也有一些这方面的原因在内。
尹治平现在所做的,跟那些义军与江湖好汉们所做的也没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他是路过时遇到而顺手为之,而那些义军与江湖好汉们则是专门做这种事。一个是兼职,一个是专职。
不过对于蒙古人来说,那可分不清楚。所以尹治平犯下的无头公案,只要不留活口让人回去报信,蒙古人也查不到他的头上,最多只能在那些义军头上多算一笔。
尹治平也知道蒙古人的报复手段,所以每次救人之后,都会告诫被救之人,让他们不要留在原地,尽快逃走,最好是逃到宋境去,免得被蒙军大队察知后派兵过来屠杀报复。
今次也是一样,待得那些村民们将村子搜查一遍,没有再发现躲起来的蒙古兵之后,尹治平便告诫一番,让他们都赶快收拾东西尽快逃走,不要再在原地多留。
对于尹治平所吩咐的第二点,村民们倒是执行的很彻底,不管那些倒在地上的蒙古兵死没死绝,每一个都用石头或锄头将其脑袋打烂。村民们深恨这些蒙古兵,便是死了也要多踩上几脚来出气。
尹治平告诫了村民们要尽快离开之后,便不再多留,自己先行离去。这一回他没再骑自己的那头小黑驴,而是在那些死了的蒙古兵的战马中,挑了一匹高大骏硕的骑乘而去。
他之前几次击杀蒙兵,其实早有机会换乘马匹。但因之前的主要目的是上少林寺谋取《九阳真经》,所以他不愿多生事端。在蒙古的控制地内,私藏骡马被发现就是重罪,何况还是抢夺军马。这些蒙古军中的战马都是有烙印记号的,极易辨认。一旦被发现,便要惹得被蒙军追捕,他虽不怕,但着实是场麻烦,耽误他正事。
现在《九阳真经》已取得,他已无顾虑,何况这时已快至南宋境内。骑上马快赶几rì,说不得蒙军还没发现,他就早已渡过淮河了。
----------------
回来了。
最后一个多小时,想要领jīng华的,请速到书评区留言发贴。
第二十章葵花洞渡河难
尹治平由驴换乘了马,那感觉当真是鸟枪换炮,自行车一下子升级成了越野,怎一个爽字了得。
纵马疾驰,但觉颈风扑面,有种飚车的的快感。奔到疾处,忍不住纵声长啸,心下暗道:“怪不得得说纵马江湖呢,骑马才有感觉吗,骑头驴像什么话!”
他换乘了蒙古的军马,便不再走官驿大道,转走乡野小道。免得大路上碰到蒙古的军队,徒惹麻烦。三、四十个,甚至五、六十个的蒙古兵,他自然都不在话下,拔剑顺手就给解决了。可一旦人数上百,乃至几百上千,当真把他围起来,那却也不妙。
虽然这些蒙古兵武功差他太多,全没有一招之敌,但到底双拳难敌四手。几百个人,便是全不反抗排着队给他杀,也得杀上好一阵儿。而且他毕竟是血肉之躯,体力不可能无穷无尽,内力也有耗尽之时。一旦体力、内力耗尽,没了力气,那可就玩完。
当然,杀不完可以先行脱身,以他的本事,真要脱身而走,那些蒙古兵也拿他没法。可万一所撞见的是万人大队,阵势排开来就是几里地,他轻功再高,可也没本事一跃就几里地,到那时便是逃也很难逃了。
现实终究是形势比人强,故此,尹治平一路上还是尽量避着蒙古的军队,尽走荒野小路。有时寻不着路,便在荒地里纵马直骋过去,踏出一条路来就是。反正天下本就没有路,路都是走出来的。
只不过他这般尽拣荒野小路而行,有时还走得没了路,那不可避免地就是人烟罕迹之处。在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没有GPS的情况下,还很少能找到人问路。尹治平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迷上几次路,走了许多冤枉路。
本来他从郾城左近,顺着大道而行,有马代步,不过三、五rì就能赶到淮河北岸。可他现在这般尽走荒野小路,再又迷上几次路,直走了快半个月,方才走到淮河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