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摄政王令朕宠罢不能[穿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30)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凌青蘅负手立于凉亭下,长身玉立,舒跑广袖,像个谪仙一般:那就要看,你的决定是对大多数人有利,还是对少数人有利。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人骑马疾驰,马受了惊无法停下,行至一岔路口,左边是一七旬老妪,往右是一名身怀六甲的孕妇,你觉得那人该如何选?

若是实在无可避免,那我应该会选往左,毕竟右边相当于是两个人。沈映想了想,抬头问凌青蘅,换作是你会如何选?

我与你的选择一样。凌青蘅淡淡道,如果做出一个决定注定要伤害到某些人,但却同时能让更多的人收益,即使是不义之举,也可行得。

听完凌青蘅的话,沈映心中豁然开朗,打仗并非他本愿,但若是能换得边境安宁,保卫大应疆土不受侵犯,那一些必要的流血牺牲也是值得的。

沈映想明白后,站起来又朝凌青蘅做了个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多谢凌公子为我解惑了!

凌青蘅扶起他,谦虚道:赵公子客气,我也是随便一说。

沈映不禁仔细看了凌青蘅两眼,心想这个凌青蘅,言谈举止都很脱俗豁达,实在不像是一个用心险恶之人,那他进宫的目的又会是什么呢?

已入夏,花园里不可避免的有蚊虫干扰,沈映感觉耳边有嗡嗡嗡的蚊子在飞舞,忍不住挥扇扇了两下,凌青蘅见状,低头从腰间解下一个香囊,递给沈映。

夏日多蚊虫,赵公子若不嫌弃,我这里有个香囊,挂在身上可以驱赶蚊虫。

人家一片好心,沈映也不好拒绝,接了过来,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两人又天南地北聊了会儿,沈映见时辰不早了,便提出告辞,并和凌青蘅约定,下次有空再来拜会他。

沈映离开了院子,从安郡王府出门,回宫的路上,仍在回忆和凌青蘅聊天的内容,凌青蘅为人清明豁达,与他聊天,受益良多,也不用像在宫里那样,为了维持皇帝的人设,还得故作深沉,和谁说话,都得说半句留半句,没有一个可以交心的人。

马车行到宫门口,沈映从车上下来,没想到一下车就看到了顾悯站在宫门旁边,好像等了多时的样子,

沈映奇怪地问:这么晚了,你怎么在这儿?

顾悯朝他走过来,行礼道:臣本想去永乐宫给皇上您请安,没想到万公公说您出宫去了安郡王府,臣不放心,便来了这里等您回宫。

沈映笑了笑道:朕只是去找安郡王闲聊了两句,有什么不放心的。

夜里风寒,皇上小心龙体。顾悯解开自己身上的披风,抖了抖想给沈映披上,却被沈映抬手挡开了。

沈映今天从凌青蘅那里解了惑,整个人身心俱轻,并不想身上多件累赘的衣服,不用,朕不冷,好了,回宫吧。

说罢,便从顾悯身前走了过去。

顾悯扭头默不作声地看着沈映离开的背影,鼻翼翕合了一下,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些沈映身上的味道,除了平时他惯用的龙涎香,还多了一种陌生的香味儿,气味儿如兰似麝。

他也注意到,方才沈映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嘴角始终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仿佛心情十分愉快,腰间还挂着一个并不属于他的香囊。

顾悯眼里的眸光沉了沉,所以今晚,皇帝去安郡王府上见了谁?

第27章

沈映心里本来已经决定了要和鞑靼人打这一仗,没想到两日后鞑靼人的使臣带着他们可汗的亲笔信进京求见大应皇帝。

沈映在上朝的时候接见了鞑靼使臣,使臣向沈映说明了他此次前来大应的目的,是想为他们的可汗求娶一位大应的公主,只要大应愿意派出一位公主和亲,鞑靼可汗便承诺两国可修二十年秦晋之好。

沈映还没来得及表态,便听到下面一人高声说道:老臣恭喜圣上!

沈映的目光穿过从冠冕上垂下来的旒珠,朝下望去,说话的人是郭九尘。

郭大伴,朕何喜之有?

郭九尘道:鞑靼慑于我朝天威,派使臣前来主动求和,若是能与鞑靼结亲,便可使我大应边境免于战乱二十年之久,既是边境百姓之福,也是皇上仁德昭彰,实乃一桩佳话,所以臣给皇上道喜。

沈映无声冷笑,朕还没应允呢,郭大伴倒先替朕做起主来了。

郭九尘忙行礼道:老臣不敢!只是老臣不明白,此事对我大应有百利而无一害,皇上为何不允?难道皇上一定要起干戈,掀起战乱不可?

有百利而无一害?沈映冷冷地道,朕无子嗣,大应尚未婚配的公主,只有陈太妃所出的昌平长公主,可昌平长公主才年芳十六,而那鞑靼可汗已经年过五十,昌平长公主若是嫁到鞑靼,一辈子就毁了,这对她来说难道不是伤害?

郭九尘振振有词道:回皇上,臣以为昌平长公主身为大应公主,既受天下人的供养,就应当承担起身为公主的责任,若是以她一人的牺牲,可以使边境百姓免受二十年的战祸,臣以为,此乃无上的功德,想必昌平长公主也会理解皇上的决定。

沈映拍案而起,额前的旒珠摇晃撞击,挡住了他冷冽的眉眼,好一个受天下人的供养!遣妾一身安社稷,天下何处用将军?昌平长公主是受万民供养了,那朕养你们这些文武百官,是养了一群废物是不是?拿一个女人当挡箭牌,你们可真是英雄得狠啊!

百官立刻齐刷刷地跪了一地,皇上息怒!

只有郭九尘仍是挺着腰板,一副处变不惊的镇定自若,站在众臣前面没有跪下。

鞑靼使臣见状,心下大为不悦,他早听说大应的小皇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手上并无实权,所以也没把沈映放在眼里,不满地出声道:皇帝陛下,我们可汗是诚心求娶大应公主,皇上不应允,莫非存了轻视我们可汗之心?既如此,我蒙古诸部铁骑也不是吃素的,到时候就看看谁会后悔好了!

有忠直的官员闻言不忿,厉声呵斥那使臣道:放肆!我大应雄师百万,兵强马壮,岂会受尔等蛮夷威胁!

沈映听完那使臣的话,倒是没动怒,摆摆手示意臣子们退下,看着那使臣嗤笑了声,慢条斯理地道:太宗显隆六年,蒙古使团率五十人来京,凡来朝者皆有赏赐,赏赐之物的总价值,远超过蒙古使团带来的贡品价值。显隆十六年,蒙古使团的人数增加到两百余人,皆赏,到了高宗景明三年,你们使团的人数竟然增加到了两千人!除此以外,蒙古诸部每年都以各种借口向我朝索取赏赐,稍有不遂,便派兵马去边境骚扰。我朝对你们蒙古向来是薄来厚往,以礼相待,可你们呢?你们是把大应当成了冤大头啊!今日朕若许嫁公主,你们只会觉得我大应懦弱可欺,来日只会变本加厉地索取,朕说得对不对?

沈映说完,下面百官中也议论纷纷起来,不时有骂鞑靼人无耻的声音传出来,鞑靼使臣听了,也有些面红耳赤,但还是嘴硬道:亏你们大应还以天朝上国自居,气量竟然这么狭小,不过就是些财物而已,那也是你们自己为了装仁德给我们的,给不起就别给,堂堂一国之君还翻起旧账来了。

一老臣气愤地站住了,指着使臣的鼻子骂道:竖子竟敢辱我大应国君!尔等贪得无厌之徒,岂配立于我大应朝堂之上,皇上,请您一定要严惩此贼子!

沈映不以为意地摆摆手,无妨,他说的也并非全不对。接着冷笑一声,沉声道,之前我朝政策对你们蒙古的确太过宽容优待,但从今以往,你们蒙古别再妄想吸大应的血!今日看在你是使臣的份上,朕不与你计较,你把朕的话带回去告诉你们可汗,他想娶大应公主,做梦!来人,将此鞑靼使臣逐出宫,永远不许他再踏入大应境内一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