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皎靠着大米,盘腿而坐,再次开启嘴炮技能,仰头看着一群无动于衷的守卫,问道:你们都是外地来京当差的吧?父母妻儿一起来了吗?
守卫们疑惑地面面相觑,有人小声回答:都在老家呢。
韩皎点点头:你们都是哪个州哪个县的百姓?去年多地发大水,你们乡里的田地没遭殃吧?
有人回答说:没有。
韩皎叹道:那就好,田被淹的村子可惨了,就像这大营里的老人孩子和妇人,都没什么念想了,只盼着在外的汉子能活下去,你们的父母妻儿,也该是这般盼着你们好好活下去。
守卫们沉默了。
忽然,有一个守卫默默出列,弯身扛起韩皎身旁的大米,对着韩皎小声开口:大人,俺替您扛几袋大米去大营门口,劳您自个儿扛进去,让流民接一下就成,别让程大人知道,不用记俺的功劳。
韩皎总算找到了帮手,虽然吵架吵不过徐阁老,动员能力还是很稳的。
等到大米都下了锅,那负责抚民的都察院官员也无可奈何,只能调遣官兵,一同参与管理。
韩皎正忙着监督流民排队秩序,有士兵忽然跑进来禀报:燕王与翎王殿下请韩皎去山下军营议事。
作者有话要说:正确的升官秘诀:得民心
第61章
现在?韩皎抚民工作还没完成,担心自己走了,负责抚民的官员会中断施粥,岂不是让流民又空欢喜一场?
侍从朗声回答:就是现在,二位皇子殿下正在营地等候,韩大人这边请
山上的流民还没吃完粮食,暂时不会再起祸乱。韩皎思虑再三,回话道:请您替我回禀二位殿下:只要稳住官员,不要让官兵主动上山出击即可,我抚民公务尚未完成,需一个时辰后再去拜见殿下。
没想到这翰林院编修胆敢拒绝皇子的召见,侍从正色道:殿下召见大人前往军营议事,这是军令,推脱不得,请韩大人立即随属下动身。
韩皎想了想,只好请他稍候片刻,疾步走去找那抚民官员,神色严厉道:程大人,燕王与翎王殿下召见我去军营议事,接下来的施粥任务,只能交由您来完成,请您指挥守兵搬运粮食,熬粥之事可以交给流民自己做,至少得完成第一轮施粥,在下忙完就来接手。
那官员为难道:韩大人,下官已经说了,那些粮食轻易动不得,您年纪小,这里头的事恐怕不明白,实话告诉您,若是叛民家属还能吃到赈灾粮,往后出了事,流民还不都以为造反就能逼朝廷给吃的?开了这个头就坏事儿了!所以咱得等内阁的安排,先得有个合适的抚民理由,才能发放粮食!
韩皎道:这次流民失控的原因,乃是抚民官员的疏导方式不到位,导致流民与朝廷之间缺乏沟通与信任,才引发了祸乱。往后若想避免流民闹事,应该严格制定抚民步骤,避免官员懒政,而不是用不放粮和剿杀的方式警告天下,这么做,只会导致未来的流民放弃来皇城求助,直接去周遭州县落草为寇,甚至鼓动更多良民入伙。到时候,朝廷剿匪需要花费的军费和人力,比应付这区区九万流民可要多出数十倍了。
那官员被说得哑口无言,想了想,仍旧推卸责任:韩大人是翰林院学富五车的才子,自然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而下官只是个小小的七品都事,只知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至于长远的安排
我已经没功夫继续劝下去了!韩皎怒不可遏地打断他的话,软的不行来硬的,直接放狠话威胁:我知道,您百般推脱抚民差事,不过是没把我这翰林院编修放在眼里,但您有没有想过,两天之前,我还是翰林院里一个无品级的庶吉士,入朝不到半年,为何会被破格提拔为编修?您真当我好欺负么?如今那头军营里,两位皇子召见我前去议事,您就不怕我把你这敷衍塞责的作为,捅到皇子跟前!
那官员脸色一白,惊到:韩大人,您可是正人君子,下官也是奉命办差,您总不会想去皇子面前告黑状吧!
在下正有此意。韩皎厉声道:如果只有做小人,才能将尸位素餐的官员驱逐出朝廷,那我宁可为天下百姓当这样的小人。
你你欺人太甚!那官员终于不淡定了。
韩皎道:程大人,我只需要您吩咐守兵把粮食运进来,您大可说这一切都是我的吩咐,不论谁怪罪下来,我韩皎发誓会一人顶着,绝不牵累大人。但若是我离开之后,施粥中断,再次引发民变,恐怕在下想替您担责,也担不着了。
那官员睁大双眼,愣愣地看着韩皎,半晌,颤声说:那我们可说好了,一切都是您的指示,与卑职无关,请您立个字据!
韩皎深吸一口气,朗声回答:取笔墨纸砚来。
*
山下军营。
营帐中,引发民变的御史跪伏在地,燕王余怒未消,来回踱步,气得说不出话来。
一旁负责抚民的总督也满头是汗,好不容易等到燕王停下脚步,才小声提议:殿下,当务之急,是尽快平乱,朝廷为了这个县的百姓,拨放了不止一次赈灾粮,这些刁民非但没有心存感激,反而聚众反叛,若是事情传到御前,恐令陛下寒心呐!
你推的倒干净!燕王劈头盖脸指着那总督怒道:他们若是真拿到了赈灾粮,还用得着来京城求救?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京城,一路上也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亲人,最终却等来官兵的武力驱赶,换了你,你会心存感激吗!
那总督察慌忙低下头。
跪在地上的御史颤抖道:流民叛乱已成事实,卑职愿亲领禁军攻上山岭,镇压乱民!为主分忧!
你还想亲自领兵杀掉那些流民?燕王怒道:本王不想再看到任何一个流民的尸首,既然是你惹出的祸端,理当由你解决,领兵的事就用不着你负责了,你给本王只身一人去山上,向那群流民请罪,让他们知道,滥杀流民不是朝廷的指示,罪过由你一人担当!
殿下!御史吓得面无人色求饶道:卑职若是一人上山,必然会被当成探子,来不及说话就会被叛民残杀!
那就对了!燕王冷冷道:你对流民没一分耐心,他们对你自然也不留机会,这很公平。
殿下!殿下!那御史对着燕王咚咚磕头求饶。
六弟,别跟这畜牲浪费时间了。坐在军帐中央长桌旁的三皇子焦急道:赶紧先请两位将军进来,商议战术,尽可能减少流民伤亡。
燕王听三哥的劝,扬手让两个废物官员先出去,气哼哼走到桌案前坐下,一抬头,对面三哥目光焦虑地看着他,九弟始终低着头。
燕王叹息一声,侧头吩咐侍从,请两位将军进来。
正在帐外等候的两个老将军昂首挺胸走进来,对着三位皇子抱拳行礼,体格健壮不输当年。
这两位将军都曾参与抗倭,如今年纪大了回京养老,虽然多年没有领兵,作战经验却极为丰富,对付几万流民绰绰有余。
二人方才在军帐外等候时,已经小声商讨过对敌之策,此刻只等燕王出口相询。
燕王刚欲请二人入座,又有人掀帘子走进军帐来。
是韩皎赶到了。
殿下。多日不见燕王,韩皎神色凝重,抱拳行礼。
二人目光相撞的一瞬间,燕王心下一酸,读出了韩皎眼里的哀痛。
先生快请做,有二位将军坐镇,不会再有事的。燕王抬手示意韩皎坐到自己身边。
两位老将军也一起落坐,得到燕王的垂询,便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方略,等待燕王抉择。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