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伶作者:琴挑
第17章
话说荀仲纪上朝归来在家中,茶饭不思,抑郁寡欢。
荀一见老父精神不振,唉声叹气,想必是朝中遇到难解之事,不禁询问道:
“父亲,如此愁眉苦脸,莫不是遇到难事?”
荀仲纪怜爱地看了看儿子,摇摇头,长叹了口气:
“皇上他……同意开仓放粮了。”
荀一开心地笑了起来:
“那不是正如父亲所愿?为何父亲还忧心忡忡?”
荀仲纪道:
“同意是同意了,可是因为皇粮不足,河南、山西、安徽一带的灾民数量太多,且京城也呈旱象,杯水车薪哪。皇上采纳了康顺王的建议,先保年轻力强者生,而老弱病残者却要弃之不顾。这样做,亲情道义又置于何地?”
荀一心中一惊,心想这康顺王果然狠毒,竟能在朝上当着那么多大臣和皇帝的面,说出这样丧尽天良的话来。父亲年老体弱,数月来为了旱情一事自己陪同他天天奔波往返于受灾之地,夜晚父亲还要熬夜写奏章,盼着皇上能开仓放粮,却不曾想,仓是能开了,却是这样的开法。在这康顺王的眼里,恐怕没有人性二字。
“父亲莫要发愁,只要粮仓一开,还管他什么年轻力壮者先食?我们到时候见机行事不就行了?”
荀仲纪苦笑了一下道:
“轩儿,圣上比我们聪明,他要康顺王爷主持大局,我只是辅佐。”
“这……父亲,旱灾一事不是一直是您来主事的吗?为何又要康顺王爷介入此事?”
“哎……!康顺王是圣上身边的红人,旱灾一事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王道,毕竟还是自己的亲侄子,当然会更加信任。何况,康顺王手狠心冷,关键时刻能杀伐决断,不会有妇人之仁,如果当真灾民霍乱,他绝对有镇压的能力。这就叫德法并济,开仓是德,武力是法。”
“可是,如此一来,即使灾民没有霍乱的心,这样分配粮食,也会生了造反之心的。”
“为父也正为此担忧,不知到时候局面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荀一低头沉思不语,他在苦苦思索更好的解决之道,只是思来想去,却是无疾而终。
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又过了几天,仍无云雨。
随着灾情日益严重,京城内外的灾民也越来越多。一开始只是三三两两,一家老小相携而来,到后来竟发展成一个村落成批成批地往京城赶。灾民宿于街头巷尾,顶天而卧,席地而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困苦不堪。这么多的灾民全部沦落为街头乞丐,每天端着饭碗在街上行乞。一时之间,偌大的个京城到处充斥着“行行好,给口饭吃吧”的哀求之音。饿得极了,又无事情好做,偷、抢、砸、挑衅滋事的更是屡见不鲜,给京城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更有体弱不支者,死在深巷,一连几天都没人发现,臭气熏天。
荀一在街上巡视,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幅悲惨得,不堪入目的画面。
“必须要开仓放粮了!可是那个康顺王爷几天都没动静,不知还在等什么?如果再不放粮,恐怕死伤还要增加。”
正自寻思间,忽听得街角一阵悦耳弦乐响起,街上的人群都朝一个方向聚集起来,荀一心中纳闷,连忙跟上去一探究竟。
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饶是荀一身材高大,一时之间也挤不进去,只好在外围仔竖耳倾听,只听里面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