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听闻此事,越凌便召宰臣入见,然所议却并非悼亡!实则当下,靳国尚未有讣闻送达,换而言之,竟是秘不发丧!这便教人嗅出了些政变之气象,因靳国太子赫留宗旻并非皇后堇暮氏亲生,而母子日久不合已非秘闻!堇暮氏乃北靳大族,手掌雄兵,若是趁此起事,废长立幼,拥立堇暮后亲子,倒也十拿九稳!
当下,大梁本可隔岸观火,待他大局定下,再遣使悼亡贺新便是!此也是朝中众意所向。只越凌心中似另有所向,且说朝中也不乏怀忧之辈,道是堇暮氏素怀野心且好战,若得势,必然于本朝不利!甚有人举出当年堇暮氏借口关南先事,鼓动靳主南下发难,以证其狼子之心!如此一来,事便有些难断了。
越凌一时,有些郁郁。日暮,登楼北眺,汴梁城置身夕阳的晚照中,一片泰然!然千里外的北都上京,却不知是何景象?那不日或将掀起的一场腥风血雨,不知又要席卷多少里河山,伤多少无辜性命,想来便教人喟叹。
浮云一别,几时重把杯?赫留宗旻,但愿吾与你,此生还有相见之日!
忧心忡忡,独自正伤神,忽闻黄门来禀:靳太子求见!越凌片刻间以为听错了,那人此时不在北归的路上,却返回来寻自己作甚?
或是秉性刚烈,丧父之痛,在这十九岁青年的脸上并未有丝毫显露。越凌似觉此时便是一句节哀,于他也是多余!
峻色之人当下起身一拱手算施礼,平日的逗玩亵闹之态已全不见踪迹。越凌想他有话要说,本欲挥退宫人,然想了想,还是罢了。
那人对面而立,目光殷切:陛下,如今吾朝奸祟横行,阻我登位!因而请陛下借我援兵,助我回朝,拨乱反正!
天已黄昏,宰相王遂方才回府,却又受召入见!赫留宗旻之求,越凌急求决断。
王遂入内,不答先问:陛下心内望何方得势?
越凌沉吟。人皆有私,纵然不论堇暮氏掌权如何不利,便因了与那人那番旧交,他心中也早有所向。
王遂一语道破天机:实则此事无异于豪赌,若许靳太子所求,只恐其万一失败,堇暮氏迁怒于吾;然若不助他,且不说堇暮氏得势,于长远亦是有害,且万一靳太子登位,势必记恨,则更成大患!得失之间,不堪细酌,陛下不妨随心而断。
越凌道:好个随心!明知朕偏向靳太子,相公出此言,却是另有隐情?
王遂一笑:臣与陛下同心,所谓两害相侵取其轻,堇暮氏始终是一患!两害相权之下,不如阻其得势!何况赫留太子本乃正嫡,回朝登位亦顺应人心,且其母家述律氏权势滔天,加之近臣效忠,自可与堇暮氏抗衡。因是只要靳太子得以平安回去上京,自便有胜算!
越凌沉吟片刻,颔首道:好!便依相公所言,朕且借他两百精骑,助他回朝!
天意襄助,赫留宗旻在两百精骑护送下,数日内便平安抵达上京!不出王遂所料,述律氏急起拥戴,形势急转直下。此场夺位之乱,终了,乃以堇暮氏一族在内,牵入谋逆者千余人悉数被屠收场!
这一搏,终是赢了。
六月初,北朝新帝登基,遣使传来亲笔国书,愿与南朝永为修好!
灯下,越凌放下赫留宗旻的亲笔信函,打开手边的锦匣:北人素喜以刀剑赠人,信上说,金刀践诺,便是一诺成金之意!且不管这些,想是他一番心意,收下便好!只是,万不能教那人知晓!否则,必有徒添许多烦恼。。。
再说这一年距先帝驾崩已足三载,天子孝期已满,自当立后。
景盛三年八月,册昭仪林氏为皇后。八月初十,于大庆殿行册礼,百官入贺。
大典当日,按部就班,册礼完毕,宴百官于需云殿。筵席不过一半,官家便早早退席回宫。少了拘束,席上逐渐闹猛开。虽说允熙等一干熟人亦在,南宫霁却无心入那推杯换盏、哗众取宠的行列,静坐独饮了两杯,便推说头晕不适,回府歇去了。
此后良久皆是太平无事,便以为这等安宁可得持久,却孰料天意不遂人!
冬至前夕,御史台弹劾翰林学士、知制诰李清臣、秘阁修撰、大理正曹奭、开封少尹秦涣三人私交外臣!此事尚未有定论,不日又有人弹劾宰相王遂私庇门生李清臣。此事最终以李、王等三人降官外放收场,而王遂亦难自清,因而自请罢相。
临离京,王遂竟荐吕谘回京继任!越凌自然大惑。
王遂道:吕谘虽素无清名,然此却正是其高人一等之处。陛下须知,清者多沽誉,便是臣也未尝能免俗!沽名者,或只求一人身正,便愤世弃俗;或耿谏至死,杜允之、李清臣等皆入此流!然为政治国之要,绝非仅在是非曲直,所谓毋固、毋我,过分执拗,便显冥顽!臣子之忠贤,也并非清直二字仅可辨矣!陛下登位不久,方起图治,身前但需一人遮风挡雨,而纵观满朝上下,也惟吕谘有此担当!
越凌道:吕谘怀私!
王遂道:臣见素,则君不蔽矣!谘虽有小私,然无伤大局。更所谓,放利而行,则多怨!谘性敏,自知此常理。
越凌道:结党亦是小私?
王遂道:乱世奸臣、安世朋党,在所难免。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贤主之经,在于治!陛下熟读韩非子,刑德二柄,当可使之。谘此小私,自在陛下驭下。
一月后,王遂因病去相,出居扬州。吕谘由判大名府改出兰州,竟是到了边陲!可谓晴天一霹雳,震得满朝皆惊。
无人知晓区区一场私交风波,何以撼动一大权臣,又如何累及了早已不在相位、看去毫不相干的吕谘!实则,朝中也有人为之鸣不平。
上闻之,乃曰:其人已出,势却在,此乃惩其结党耳!此言一旦外传,便无人敢再妄议。
事至此,却还尚未了结:因御史台所弹劾李、曹等人结交之外臣,并非别人,正是南宫霁!
越凌闻此,雷霆大作,痛恨其不谨慎!因而召其前来一通痛斥。不料其竟出言强辩,拒不认错!这一场争执虽无果而终,然随之而来的降爵罚奉却是难免!此自是为堵外朝悠悠之口。
实则就事而论,南宫霁也确是怀屈。因那回饮宴,实在全是巧合!
要说来,此事中尚还缺一人,便是张放。当日,正是他与同僚宴饮丰月楼,南宫霁不过去得巧,恰他等方酒过三巡,正在兴头,也失了谨慎,乃执意相邀,南宫霁推脱不得,方才顺水推舟。孰知便是此一率性之举,竟搅起轩然风波!事后追悔:想那丰月楼是何等通达之处,孰事能避人耳目?
只是要说当日但凡牵涉者,皆担其罪,却也不尽然:御史台当初弹劾,偏却漏了张放一人!想来或是其人位微,又素来不攀附,因而同于无形罢。只是侥幸逃过此劫,张放却毫无欣喜可言:旁人皆获罪,惟他独安,以其仗义之秉性,自是惶惶不可终日!因而数度自请外放,却终不得果。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卷完!
第64章举荐
腊月中,惊闻西关突变:羌桀主拓跋温亲率大军突袭延州,已围城多日!正月初五,坏讯再度传来:梁军在三川口遇伏,陷入苦战,因兵力悬殊,几是全军覆灭!
延州之围未解,援军竟又遭创,朝野为之震撼,十日内连下数命促陕西经略使速应对。此间虽逢佳节,然也只元旦当日草草行过庆典,往年的大宴小会悉数免了,朝中上下,此刻众心所牵,惟西边战局耳!好在数日后,另一路援军偷袭得手,羌桀军受了重创,被迫撤离梁境,才解延州之困。
捷报传至京中,正是上元节前日,君臣如释重负,悬了一月之久的心总算暂放下了。
恰逢佳节,又得捷报,官家兴致重起,定于上元节当日一宴近臣于金明池。
今年冬日较往年似要长些,御园当下也惟梅花一枝独秀。越凌午后于园中匆匆一赏,却未觉出趣味,或因北风凛冽,严寒加重,也摧残了些兴致罢。
正是百无聊懒,忽闻南宫霁来见,越凌略一怔:今日上元,未曾邀他,全因前事风波方平,不欲再将之推上浪尖!然他此时不请自来,又因何故?犹自踌躇了一阵,想来自上回不欢而散后,已然月余未见,反正此刻也无事。。。便道:教他津茗阁去见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