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后来我成了团宠太子(穿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后来我成了团宠太子(穿越)——谢与迟(43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李凭瑞了然:陛下,可是安王殿下的消息?

承兴帝直接将那密函丢给他。

倒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内容,是柳侯爷写的,一是报平安说安王已抵江城,二是说南晋边关查得愈发严格,来往商船都要备案,他的人想走水路混进去有些难度,打算考虑扮成陆商从惠州出境。

这密函跋涉半个北齐,为了不走露风声让别人猜测,没有用加急令,故而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信了。

承兴帝以闲聊的口吻道:他入南晋,将近一个月了,朕只给他十二个月份的期限,两百万白银,你说,他如何能凑出那五十万石粮。

李凭瑞沉吟片刻,摇了摇头:恕臣一时想不到主意,五十万石不是小数目,我朝士兵一人一月食一石之数,五十万石可令十万士兵行军五日。如今南晋粮价高涨,千金难求,殿下带去的银钱虽然不少,可去掉吃穿住行,能取十万石粮食已是极致,若是殿下在那头用本金买租田地,一年之内也产不了那么多,五十万石于如今的南晋来说都是负担,何况是仅带了一百人马无根无基的安王,加上南晋如今严禁粮食流出,大量买卖粮食,必会引来官府搜查。

承兴帝幽幽一叹:这话你早该对他说一遍。

便是臣说了,殿下也会坚持要去的。李凭瑞笑道:陛下不必忧虑,筹五十万石是功,筹十万石亦是功,何况安王既然说他有办法,那恐怕筹得不止臣估计之数。陛下送安王殿下出去,不就是想让殿下有功傍身吗?

承兴帝道:朕让你在朱廷一事中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提及他的功劳,又让他以赴封地之名暗中筹粮,你可知朕的意思?

按原本的计划,褚琰应在成国公一事中继续深藏功与名,但承兴帝却临时起意,让李凭瑞将安王在谋划中所做之事尽数讲出,后承兴帝又以安王在封地静心修身为名,暂缓对他的封赏。

李凭瑞心中早有猜测,只是身为臣子,这种猜测是万万不能说的,此时承兴帝会自己提出来,李凭瑞也不感到意外,但面上斟酌了一下:臣明白。

承兴帝却抬头看了他一眼:既然明白,犹豫什么?

李凭瑞面色淡定,语气里多了几分恭谨:臣本无心弄明白,只是陛下提点了这么多,臣不明白也该明白了。

承兴帝立刻便听出这话的潜台词是:臣忠于您,无心揣测别的,但若是您想要臣想别的,臣便去想。

承兴帝心里更加满意了几分。

朕是让他立功,亦是为难。去南晋筹谋的主意是他自己提出,他清醒不过一年,更从未出过远门,却敢把主意打到南边,说他不走寻常路也可,说他不知天高地厚也可。朕给他定了难上青天的五十万石,是为让他知晓纸上谈兵不可取,方案说得再可行,也得考虑实际。

李凭瑞暗暗想:万一真让安王凑全了呢?

承兴帝却是跟他想到了一块,又道:可若是他真做得到,那朕便也无需担心他空有点子,而无脚踏实地的本事。

李凭瑞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安王殿下年轻,缺乏磨炼,此番的确是个好机会。

承兴帝见提点的差不多了,便将那微微卷曲的纸条推到他面前:凭瑞,春闱将至,这一批门生如何培养,你应当清楚的。

李凭瑞当即坐直,郑重地接过纸条:臣知。

他垂下眼,见那批命写得极简:多智必挫,方成大能。

不久后的春闱,李凭瑞作为主考,自然可以收揽一批无依无靠的寒门子弟。

这些门生说到底还是天子门生,但也必须有一些人,除了忠于皇帝外,还要与他齐心,或者说,与未来的储君齐心。

陛下这是在借他的手替未来的储君铺路。

而不出意外,在陛下心目中,那个位置暂且不会有第二个人选。

说完话,承兴帝先行一步,去赏寺外的梅花。

李凭瑞借灯芯火烧了纸条,出门去,又与那位僧人相逢,他们彼此停下了脚步。

僧人道:何为大能?

李凭瑞一愣,随即意识到这应当是承兴帝问过的话。

僧人自答:天人之才,四海之幸。

李凭瑞双手合十:多谢大师相助。

僧人微笑着颔首。

荆州城外的大合山上,已经跟着褚琰带来的专业士兵操.练了许多天的土匪们现在已经该称严家军了,刚刚停下训练,排着队去打饭。

从村庄里被接回来的娘子和老人们端来一锅锅冒着热气的吃食,小孩子们懂事地在一旁分碗分筷子。

话说这褚琰来了以后的这些天,大伙的伙食立刻就上了一个层次。

别看米饭馒头该糙还是糙,那是因为这地方匪多粮少,粮商们都去别处了,留下的根本就没什么好粮食。但是完全能管饱,以前吃完一碗就舍不得添,现在添个两三碗绰绰有余。

还能隔个两三顿就吃到一回肉,褚琰直接把附近几个村子的家禽都收了回来,还买了些鸡仔猪仔,在山上辟了一处地方,交给老人和女人们喂养,这样竟还肯给他们工钱。

这些农民实在,觉得自己能吃饱吃肉有人庇护已是天大的恩了,不肯再收工钱,但褚琰还是让柳岐记着账,等日后再当作赏金送给他们。

毕竟后面还要添人,真要是直接付这么多人的工钱的话褚琰确实有些付不起,还有一堆地方等着他花钱呢。

父皇真是丧心病狂,国库里两千多万两的银子,假如算上这次富可敌国的朱家、梁王府、各位大臣小官家里抄家回来的钱,再加今年的税银,估计四千万两都不止了,就给他拨了两百万!呵呵。

因为买不到好米好面,褚琰自己吃的跟他们也没有什么不同,有人帮他打好饭,他便端着,去屋子里找柳岐。

柳岐没有关门,正在记着账。

不知是谁已经将他的那份吃食送来了,柳岐抓着一个馒头,吃两口,便拿起茶水往嗓子里灌。

他从小吃的都是最精细的吃食,这种糙面根本咽不下去,肠胃更是受不住,隔两天就闹一下肚子,还不肯吃药,说一定要让身体自己适应过来才行。

褚琰把他手里的馒头拿过来,柳岐道:我就差一点了。

褚琰掰下一小块看着柔软的部分放进他嘴里,说:你写,我喂你。

然后又掰下一块硬邦邦的地方,自己吃了进去。

柳岐把账算完,严肃道:按照现在的开支,若我们真要在晋国召集一万人马,根本养不起他们。

褚琰趁机喂了他一块肉,又替他擦去嘴角的馒头屑:唔,不急,我的小算盘,你吃完再说。

柳岐便吃得迅速起来,褚琰知道他吃完肯定要灌水,就去把茶壶里的凉水兑成温水,免得他凉了肚子。

随后才悠悠吃自己的饭,听柳岐说:我们要屯的兵是一万,可他们都携家带口,少说总共三万人是有了,就算他们自己种田,也得等到下半年才能有收成,现在南晋粮价比咱们那儿高了几乎十倍,他们上半年的衣食加上月银就要花去一百五十多万,还要养马匹可这样便没有余银收药材收粮买兵器马匹了。

褚琰问道:你知道为何南晋粮价高十倍,我却还是要来这里收粮吗?

柳岐撑着下巴歪了歪头:你是在考我?

褚琰挑眉默认。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