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苟在明末当宗室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46章 文武之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746章文武之争

陈新甲的计划包括众人的反应都落在朱慎锥耳目中,朱慎锥承认陈新甲的确精于军事,对于边事极为了解,是文官中难得的军事人才。而且他所提出的计划也有相当的可行性,从目前双方的情况包括辽东局势来看,陈新甲的计划是最稳妥的。

而历史上也是如此,洪承畴就是这么干的。崇祯皇帝得知锦州被围后大惊,不顾洪承畴还在围剿流寇就把他从地方调回了京师,并且让他领军去救援辽东。

洪承畴也看到了辽东局势的问题,包括双方的优劣之处,所以提出了和今天陈新甲相同的看法,就是调集重兵以守代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救援的方式,动用了总计十五万的大军去救援锦州,从山海关出后沿着辽西走廊一步步推进,根本不给皇太极可乘之机,全军抱团就和一个让对方无法下口的乌龟一般。

这个办法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但确实好用,出兵之后皇太极多次引诱洪承畴,洪承畴就是不上当,一路上双方大大小小规模的战争爆发多次,皇太极始终拿洪承畴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洪承畴率领的大军渐渐推进到了松山一带,而松山离锦州只有咫尺,眼看着再用不了多久时间就能抵达锦州,只要援军一到锦州,皇太极的谋划就彻底破产,锦州之围也就解除了。

可谁都没想到就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却坐不住了,当他得知洪承畴进军缓慢,一日就走十几里地,从山海关一路北上走了月余都没抵达锦州,眼看着锦州已在眼前,洪承畴却突然又按兵不动的时候,崇祯皇帝心中焦虑万分,他恨不能洪承畴的大军瞬间就抵达锦州,把祖大寿部从锦州之围解救出来,从而结束这场战争。

为了这个想法,崇祯皇帝忍不住就派人三番五次催促洪承畴快速出兵,甚至还亲自下旨命令洪承畴不得延误战机,如再不马上救出祖大寿,就要撤洪承畴的职治他的罪,从而用其他人来替代。

这时候的洪承畴其实已经胜利在望,但他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小心,千万不能大意。原本他打算继续和皇太极对峙一段时间,依靠手里的雄厚兵力慢慢推进,根本不给对方任何机会。

只要再给他点时间,锦州之围必然解除,皇太极只能无功而返。可偏偏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的命令下达,在多次催促之下洪承畴实在是没有办法,最后只能一咬牙冒了个险打算突袭清军救出祖大寿,却没想到正是因为他的冒险导致原本无懈可击的大军出现了前后脱节问题,再加上洪承畴所率某部的怯战和临战而逃,一下子使得他的军队漏洞大开,被抓到机会的皇太极反手击破。

虽然这时候洪承畴的大军总兵力损失并不大,但问题在于兵败如山倒,全军崩溃之下洪承畴已没办法有效指挥其他部队了,只能带着近万中军退守松山固守,最后非但没有救出祖大寿,反而先一步被皇太极的八旗围困,最后弹尽粮绝战败被俘。

等到洪承畴战败的消息传来,锦州的祖大寿彻底失望,眼看局势已无法挽回,在皇太极的劝说下祖大寿只能认清事实,开城投降,从而锦州丢失,辽东惨败。

历史上这一仗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甚至比当年萨尔浒之战惨败更严重的多。

首先近二十万明军精锐在辽东丢失,洪承畴和祖大寿先后投降了皇太极,导致明军军力大损。

其次,因为救援锦州的原因,崇祯皇帝抽调了大量地方部队,导致原本奄奄一息的地方流寇得到了难得喘息机会,从而逃脱了被彻底围剿的结局,再加上明军军力的损失使得之后流寇围剿力度越来越弱,而流寇也借此机会有了快速发展,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至于最后就是洪承畴和祖大寿的投降了,尤其是前者投降皇太极后,皇太极在洪承畴的帮助下不断壮大,更重新制定了新的国策,从而使代大清从当初后金以来的奴隶制王朝向着真正王朝格局发展。

洪承畴帮皇太极完善了各项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外还有其他各方面的进步。虽然皇太极最终没有等到自己入关夺取天下的那一天,可皇太极的儿子却在大明最后的内乱之下趁虚而入,占据了大明北方,然后再继续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最终获取了天下。

这个情况朱慎锥是清楚的,他当然明白陈新甲的建议是目前看来最好的办法了。而且朱慎锥不是崇祯皇帝,他绝对不会和历史上崇祯皇帝那样催促洪承畴,最终导致功亏一篑。

但计划再好,朱慎锥也不会使用,因为这个计划从辽东战事来看虽然是个好办法,可对于大明整体而言却隐患甚多。

一来目前针对流寇的围剿还在继续,如果这时候从地方抽调兵力救援辽东,那么必然会削弱针对流寇的军事行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