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5章 占着茅坑,不用拉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闻言。

刘据目光平静,点了点头,“孤晓得。”

他此次救张汤的决心并不大,可兜兜转转、阴差阳错,还是因为他的插手,救了张汤一命。

王温舒等人,在此次张汤一事中,也为其辩驳过的,但都石沉大海……

直到刘据求情,适才出现转机。

不过。

相比于王温舒等辈,刘据更看重另外两位,张汤之子,张贺、张安世,尤其是后者!

成长性更强,与刘据的羁绊也更高。

额……

此处说的是恩情。

这世上,就属人情债最难还,如果给这份债再加一个限定,比如救父大恩,那估计,这辈子都还不完……

季冬时节,天地尽是簌簌化雪声,等白雪消融成水,再渗入泥土里被植物吸收,树木随之发出新芽。

绿意重新回归大地时。

春天,也就到了。

开春之际,朝廷继冬日的大量官员调整之后,又一次开始了调整。

先说一个官职小的。

郎官张安世,因书法出众,记忆超群,被皇帝提拔为尚书令!

此职虽然与后世的六部尚书名字类似,但官阶、职权大小,完全不同。

尚书令,属于少府属官,负责分发文书。

这一提拔,实际是张汤罢官后,皇帝对其的补偿,同时,也是内朝变动。

关注的人不多。

可随后的两个职位变动,影响很大。

张汤罢官,御史大夫空缺,谁也没想到,丞相庄青翟居然也被罢官,如此一来,三公空了俩!

九卿们蠢蠢欲动。

然而。

皇帝的心思永远没有人能猜透,未等他们发力,诏令已经下达。

迁太子太傅石庆,为御史大夫!

迁高陵侯赵周,为丞相!

赵周这个人,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平平无奇,升任丞相之前,他什么官职都没担任过……

皇帝任命他,用个难听的比喻,便是:占着茅坑,不用拉屎!

那这个茅坑是给谁占的呢?

嗐。

给石庆呗!

皇帝现在走的,正是提拔丞相的正常流程,先任御史大夫,积累资历、班底,然后,便是升任三公之首。

当刘据知道自己皇帝老爹的安排时,又猜出自己的前太傅升官之路后。

他很想骂街!

什么情况?逮住太子宫猛薅是吧?

刚把一个少傅折腾废,又要折腾太傅,刘据恨不得冲进未央宫,跟那个老登好好掰扯掰扯!

咳。

刘据也就想想,并未付诸于行动。

有道是:举重高手永远举不起自己,‘丞相杀手’,也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个‘丞相杀手’。

尽管刘据知道……

但没用,而且这一次,他还不能故技重施,如果让太傅也来个重伤遁走,皇帝老爹估计就得让刘据也遁一遁了。

避免对方发毛。

刘据稳了一手,至少短时间内石庆不会有危险,天塌了,也是赵周顶着嘛。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理,太子心安理得的做自己事情了。

他的适应力强。

朝堂上来往的衮衮诸公,适应力同样强,将人走茶凉的薄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即使身前官职再大,可走了,就是走了。

朝堂这个名利场,永远不缺往上爬的人,大家只会看向自己身前的人,而那些落在身后,或者跌落神坛之辈。

很快便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被人们遗忘……

如公孙弘、如李蔡。

又如张汤。

直到某一天,需要吃一堑长一智时,人们才会从故纸堆里,把他们挖出来,唏嘘一阵,感慨一阵。

是的。

这其中也包括刘据。

都是俗人,没什么不好承认的,所以喽,在无需感叹的时候,他已经在向前走、向前看!

话说。

初春时节,长安城最热闹的西市附近,多了一家食肆,占地广阔,装修低调奢华有内涵,名为:

春风楼。

名字的来源,据说是这家食肆‘取名废’的幕后东家,在一处楼台上吹着春风,脑袋一拍,就定下来了。

至于【春风楼】的幕后东家是谁,外界并不知晓。

听闻,似乎是一个姓魏的……

不过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春风楼】的招牌,是那由太子殿下亲自所创、陛下都赞不绝口、盛传于宫廷的美味佳肴——

炒菜!

不得了、不得了,能把宫廷菜式拿出来卖,无论幕后东家是谁,都不可小觑。

而今日。

有一位更不可小觑的人物,把【春风楼】包场了,瞅瞅被宴请的那位——左内史,咸宣!

啧啧啧。

有好事之徒连连赞叹。

不过,他们不会想到的是,让他们咋舌不已的左内史咸宣,此刻正弯着腰,给人倒酒呢。

“大将军,请!”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