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大宋破案强国[七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在大宋破案强国[七五]——弥苏(34)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其余人都入了船舱里面,卢方道:诸位,只是起风了,引得这向来不太平的松江荡南又起波澜而已。那船夫与四弟的水上经验都极为丰富,诸位不必太过忧心。

江临道:卢校尉为何说这荡南向来不太平?

卢方叹了口气,拨开舱门,指着远方高处道:江少卿可看到前面那座名为黑白塔山的两个山头了吗?

黑白塔山正拦了松江中间,江临他们所乘的船稍后便会从山中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洞中穿行而去。

在远处时看不清楚,江临此刻抬眼,便发现了这座山的奇妙之处。

只见那两座山头一南一北、一黑一白,黑山上似只有泥土,而白山则被隐约的青翠点缀着。

谢龄摸了摸眉心,道:那山顶的那层白色不会是雪吧?可下官从未听闻过川峡之地也会下雪。

这便是这黑白塔的奇怪之处。阆州从未有雪,但每年冬天白塔之上都会形成一层积雪,直至春末才会化冻,入秋又会再次结冰。因此,每逢这个时节,连着黑白塔的荡南区域的水流便会更加湍急一些,不是经验老道的船夫,一般是不敢乘船来此的。

距离军队经过此地时已过了十数日,江临他们此刻因起风而感受到的片刻波荡,远不及军队那时所经历的。

江临蹙眉道:那为何当时的队伍没有走荡北,也就是靠近陷空岛的那条路线?

谢龄正要去翻徐知州放在驿站里的案情记录,旁边沉默了一路的范纯仁却道:据押送军饷的何军校所言,当时北边的一座堤坝垮了,阆州当地军士与劳役们正在抢修,周围的环境十分混乱。运送军饷和玄铁要以私密和效率为先,所以他才选择走了更加难走的荡南。

说完,范纯仁端起一碗茶水抿了起来。

他的视线没有落在江临的身上,但江临莫名觉得自己被对方鄙视了。

不过中午那时,自己确实忙于确认文书和令牌的事情,还没来得及细细看过物证记录的内容。

江临正想着要不要解释,船舱却好像被什么重物给撞了一下,剧烈晃动起来。外面立即传来了蒋平的一声吆喝:喂,你怎么行船的?没看见我打的手势吗?

蒋平一边说着,也没耽误他操着长桨卡住了旁边的石壁,将船身给稳固下来可以说是船技非凡了。

江临透过舱门看了一眼,便见那艘撞上来的船本与他们相向而行,在对面的船夫努力下,那船在原地打转的速度才没过快。

明明是如此危险的情形,坐船上的几个半大少年一点儿也不怕,还冲着另一个扒在船边上的小少年抱怨:你干嘛拿这个破玩意儿当宝贝?都怪它指的方向一点儿也不准,才害得我们撞上了对面那船!

说着,那小孩儿便将一个圆形的物件儿往江临他们的船上一扔,道:你们也晕头转向去吧。

江临离舱门的位置最近,伸手便捡起了船板上的那个像碗一样的小玩意儿,但此刻两条船已背去较远的距离,他不觉得自己能有那个臂力,将它扔回还给那个看起来有些可怜的少年。

他摸了摸拿铜制小碗上刻着的印字,指尖沾了些水迹,但还是不太确定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一旁的白玉堂忽地凑过来,说:这个水司南做得还挺巧的,就是掉了片儿针,用不成了。

路上稍微耽搁了一瞬,江临他们从黑白塔中绕出来时,已是暮色时分。再与等在江边的官员们交接寒暄一番,天色就显得愈发昏沉。

此次江临见到的官员主要有三个。

阆州当地的责官是徐知州和苏通判。

二位皆是四五十岁的样子,前者说话圆滑体面,后者是中央派来监管地方的官员,谈吐很是克制严谨。

而剩下的,自然是负责押运军饷和玄铁的何军校。

在这起军饷失踪案中,何军校无论如何也难辞其咎。他一见钦差到来,便立即跪地认错,先要领失职之罚。

江临看了一眼他脸上的刺青和鬓边的白发,道:何军校不必如此。我等现在是要弄清这批军饷究竟去了哪里,放置着玄铁的船只又为何会不翼而飞。你还是说一说失踪当晚的具体情况吧。

是。何军校俯首道,三月初五下午,徐知州与末将提议待荡北堤坝修复后再运粮草,但末将想要尽快将军饷运入北部军中,还是抄了近道,带着船队穿过了那座黑白塔山下的洞穴之中。

末将一路上都十分注意江水的流速变化,一直行得十分小心,却没想到,在行至临近洞穴出口的地方,军队的船只碰上了暗礁,随后便连环地撞在了一起教全部的货船在此过程中沉没

船上的士兵也没有救下任何一点儿军饷或玄铁吗?

何军校懊恼地摇了摇头,说:此次押运采取了兵饷分离的形式,士兵们大多都集中于便于作战的军船之上,货船上留的人并不多。平日行在江上,这样的形式也有利于军船围守在货船周边,不教外人有机会接近军饷和玄铁

但在黑白塔下细窄蜿蜒的山洞之中,因队内通水性的士兵不多,末将考虑到人员安危的问题,把军船排布在了首尾之处可这恰恰是导致士兵们救援不及的原因之一。

一共有多少艘船,船只大小如何?

货船十丈左右,共七只,军船近八丈,共六只。何军校继续说起了当时的情况,那些货船的重量比军船大得多,所以即便它们与军船紧挨着,一旦碰上暗礁,沉船的速度也大大超乎了众将士们的想象。加上沉船在水中形成的漩涡,大多数士兵都难接近那些沉进水里的箱子只有极通水性的老吕一人看到了那些军饷消失在了水里。

江临回想了一下他们刚才穿过黑白塔洞的整个过程。

山洞内部较窄,光线漆黑,几乎不能视物。

水流湍急之时,两条普通的客船都有可能碰撞在一起,更何况是军队用来运物的货船。

江临估算着比对了一下船只的大小和整个洞穴的长度。

在较为紧密的布局情况下,当前面的三只军船接近洞穴出口的时候,除了尾部的船只,大部分的船都应处于洞穴的阴影之中。

江临的目光落在了立在何军校身后不远处的老吕身上,道:你当时是在哪一艘船上?

倒数第三艘军船之上当时卑职看到前面的船遇上了暗礁,无数箱子落入水中,连忙教人泊了船,自己套了绳索下水去救,却见那被撞破了的箱子里面,似有黑雾一层一层散开,待卑职拖着箱子浮出水面时,箱子里只剩下了水

老吕面色发紧地问:这、这难道是有鬼神在作祟?

谢龄闻言不禁打了个抖,江临却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

他刚才特意确认了老吕所在的位置,便是因为他十分在意,对方若处于一片漆黑的洞穴之中,是如何在水下看到黑雾的。

但老吕所在的倒数第三艘船应恰在洞穴的入口之处,结合当时日照的方向,确实有可能看到所谓的黑雾。

那么既然对方的证词有可能是真的,那他就得换一个角度去想,造成老吕看到这一团黑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不过还未待江临在脑海中勾画出所有的可能性,站在他身旁的谢龄却倒吸一口凉气,一把攥住了他的袖子。

少、少卿你看,你看那边

此话一出,绝大多数人的目光都顺着谢龄手指的方位看去,随即头皮一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