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大宋破案强国[七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在大宋破案强国[七五]——弥苏(33)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不过,在真实看到自己的名字写在录取名单的头一个时,江临的嘴角还是忍不住上扬。他身体的每一处毛孔都舒展了开来,让江临有了一种久违的轻松与惬意。

好险。

不愧是我。

完全不知自己这个状元有多少是看在官家的那个好字上给的。

再顺着往名单后面看去江临目光一顿。他挤出来,冲仍在担忧的谢龄笑道:榜眼是刑部的前辈。你是探花,已经很不错了。

谢龄闻言深深地垂下了头,说:下官知道自己不如少丞,原想着能拿一个第二名,却还是给大理寺丢人了

白玉堂莫名一哽,鄙视地看了眼自己刚才拍谢龄肩膀的手,冲江临发火道:那我多少啊?

十七。

十七白玉堂还是有点郁闷,他的兄弟颜查散都是状元级别的,自己这个成绩当真是有些平平无奇。

他不甘心地看了眼江临:你真是第一?

那当然咯。江临得意地挑了挑眉。

他们这群小伙伴考得都还不错,唯一遗憾的就是他没在录取名单中看到文远的名字。

白玉堂气恼道:就你这个水平也能考状元,那这阅卷的考官也太不识货了!

咳咳!

听到声音,白玉堂顿时回身,便见捧着圣旨的小太监轻飘飘地扫了自己一眼。

白玉堂丝毫不知道自己这话在无意间冒犯了天威,只觉得这小太监看得他怪不舒服的。

不过这圣旨是来找江临的,那小太监也未与白玉堂这个毛头小子一般见识,清了清嗓子便道:陛下有旨,大理寺少丞江临立功得赏

少丞啊不,少卿,江少卿谢龄弯着眼睛,官家这次的封赏也太过优渥了,不仅给您升了官,贴了职,还赏了一年的俸禄

江临一手拿着新领到的官服,一手揉了揉自己跪麻了的膝盖,只觉官家给自己挂上的空职的名头实在是太长了。

江临一边沉浸于一个人能领几份工资的喜悦之中,一边为大宋的冗官现状感到担忧。

不过自己是个干实事的好官,小冗一下应该问题不大,再说,还有哪个朝代没有冗官问题呢,他还是先干好自己的差事吧。

江临和谢龄确认了一下自己挂上的几个闲差需要做什么事,又点了点手里那块有些眼熟的牌子,问:这是做什么用的?

谢龄有些惊讶,道:少卿您没见过吗?这是笏板啊

护板?

令尊常年在外,或许您不曾见过此物。这是大臣们上朝时都要手持的笏板,您可得护好了它,很贵重的

江临反应过来后,整个人都颓了下去。

他完全沉浸在升官发财的喜悦之中了,完全忘记自己升了少卿便成了四品官,是要每日上朝的。

而古代交通不便利,遇上不好的天气,官员可能要天没亮就从家出发去赶早朝

白玉堂也觉出了江临的辛苦,不禁幸灾乐祸地叨叨起来。

江临只叹上下班是社畜心中亘古不变的痛。

之前在大理寺,江临好歹算是个小领导,虽然他从没迟到早退过,但身上也从来没有那种普通员工每日强制打卡的压力。

但上朝就不一样了,不仅绝对不能迟到,还有专门的御史盯着你的衣着仪表,若是不小心在殿前失了仪,那可不是丢了人厚着脸皮就能挺过去的事儿。

江临有些崩溃,想要问白玉堂借一下他那造得七七八八的战车,美其名曰帮对方测试车速。但还没等他开口,他便又在国子学门口撞见了狄詠。

狄詠看见了宫里太监的小队,又看到江临手里拿着的东西,先冲江临道了声恭喜,才说:文远考过了试,在下想要为他庆祝,江少卿可愿来家中闲叙片刻?

还没待江临觉得疑惑,狄詠又凑近了半分,轻声道:有要事相谈。

第49章吹动古今愁

50吹动古今愁

在看到狄青的那一瞬间,江临才明白连官家为何也劝狄青去洗掉他脸上的刺青。

狄青生得俊美,又在军中历练出了一副好身形。此刻他又刚刚在北部与李元昊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获得陛下赏赐的玄武战车,入了枢密院,正是雄姿英发的年岁。

可这古代的刺配之字却不像被影视剧美化的那样只印在额角,反都是刺在脸颊上,图个越醒目、越辱人越好实在与狄青这样名垂青史的英雄太不相配。

江临恨不得对方身上没有半点瑕疵,但狄青自己却只觉这刺青是对他的激励与约束,江临自然不会透露出任何无谓的惋惜之意。

他微微躬身,向狄青恭敬行礼道:下官大理寺江临,拜见狄副使。

狄青待江临的态度也十分客气,甚至还同他介绍了与自己关系甚好的亲友,其中就包括庞籍。

江临下意识地以为对方是《七侠五义》里的大反派庞太师庞吉,但他旋即便反应过来,这庞籍是历史上的人物,算是狄青的前辈或伯乐。这教江临愈发觉得自己所穿的世界十分智能,还能按照现实自动校正书中的内容。

狄青指着前桌上座,道:江少卿不如来与我等同席?

晚辈何德何能江临正要推辞,文远却一把揽住了他的肩膀,道:临哥可莫要谦虚,快与我挨着坐下吧。说着便拉他与狄詠一起坐在了中位,在几个长辈面前倒算不上逾矩。

狄詠凑过来说:江少卿,家父十分欣赏你的办案之风,又少喝了些酒,所以才热络了些,是不是吓到你了?

没有没有。江临如今也算在京中小有名气,此等场面还吓不到他。他只是因为见到狄青本人而激动罢了。

相反,他此刻更加担心的是狄青的处境。

江临深知,这官场上的事都瞬息万变得很。狄青绯闻缠身之际,连官家都要担心封赏他会不会引起众怨,所以江临特意卡着时间送去了玄武战车。

而四象秘宝的事不宜对外宣扬,官家在圣旨里连要封赏江临和展昭的原因都未写明,正好把重获秘宝的祥瑞之兆安排在了狄青的赫赫战功之上。

但大宋以文官治国,即使是掌握军机要事的枢密院里也少有纯武将出身的高官。那些苦读兵法的官员们自然看不上狄青这么个脸有刺青、有案底的人。

所以江临见缝插针地问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狄詠压低了声音,附耳道:川峡那边运来的一批军饷和玄铁,在半路失踪不见了。

三言两语间,江临就弄清楚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丢失军饷乃是重罪,若查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还要牵连到上方的官员。而这桩军饷失踪案,便是在刚上任三日的狄青手下管着的。

不管这事儿狄青根本没参与过审批、新官上任还没来得及了解情况,既然出事的时候是狄青在当这个枢密副使,那他就得为此事负责。再说人家老一辈的枢密副使都告老还乡了,想要追究也没这个心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