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型工种(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技术型工种(快穿)——莫向晚(183)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包子能吃,馒头也能吃,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为了吃包子而浪费可以磨炼技艺的时间呢?

若是可以,恨不得把所有的生理所需都免了,把全部的时间用来磨炼技艺,在学艺的时候,纪墨以为自己可以当一个机器人,只专注一样,沉浸其中,自得其趣,旁的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就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找办法分担出这些必需的事由来,比如说请一个厨娘,或者直接叫外面饭馆送饭,早早把外卖的行业催生出来。

我希望你们都能专心于此,不求闻达,也求温饱。

纪墨所收的两个徒弟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的子弟,富贵人家少有为技辛苦的,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够了,旁的什么,工字级别的,有什么必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呢?除非是爱好,可这种爱好也不包括修复一些破烂东西。

所以,比起什么闻达于世,成为某个圈子里的大师,对他们而言,更实际的就是温饱。

踏实而朴素,就好像很多人攒了一辈子钱,也不过为买一套房子安居罢了。

至于温饱基础上的富足,就不用多说了,看看纪墨如今还能请得起厨娘,就足够让两个弟子安心学习了。

因纪墨的名气已经有了,不用在外面吆喝,便有主动求上门来的人,这些人,都是纪墨亲自接待的,东西能不能修,能修成什么样,是否还能使用,都是要提前说好的,碰到老妇人那种近乎卑微的客人倒也罢了,若是遇到强势的,修不好就要陪葬什么的,不至于真去死,打断手倒是有可能。

而这种大客,往往又不能推拒,这就是名声在外的坏处了。

第297章

这日,有人拿着一尊小玉佛来说要修复,玉质极好,飘白的翠玉被雕成了佛像,那白若袈裟若云雾,缠绕得恰到好处,从眉目到手势,无一不精,以雕刻匠的眼光来看,也没什么缺点了。

纪墨把玉佛小心拿在手中,仔细看了又看,奇道: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这佛像哪里不妥当,需要修复了。

气度不凡的青年坐在客位的椅子上,宛若坐在主位一样自在随意,他笑了一下,指着佛像的手说:家母听说有六指佛像,便想要佛像六指,这里,却是少了一根手指。

被这六指佛像所惊,纪墨手抖了一下,差点儿摔了玉佛,忙把佛像小心放在锦盒之中,反问道:若如此,该在雕刻的时候多为一指,如今再修复,怕是多有不美。

墨大师有所不知,这玉佛自红胡而来,乃是域外珍品,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如今再要重做很是不易,便只有修复师方有办法变少为多

青年说着,还示意一旁下人递上来另外一个匣子,竟是一整面翠青飘白的玉璧,衬布之上,那玉璧若有流光,炫入人眼。

这些材料是制作手指所需,还望大师不要推辞。

这一整块儿玉璧,莫说要制作手指了,便是再雕刻上几个平面化的玉佛都不难,材料是绰绰有余,也就意味着价码的高昂,这一单生意纪墨沉吟着,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生活不是游戏,面对的这些人也不是能够一笑而过的普通人,这里的法律保护的是有权有钱的人,而非普通老百姓,作为社会的底层,只是看青年的样子,纪墨就能感受到这份机遇背后的危机。

这玉佛已经十分完整,并不需要

墨大师,我早听闻你的名声,这方圆百里,若是再有人可以修复这尊玉佛,便只有你了,若你不能

青年的话留有了足够的余地,但这余地显露出的威胁,却不能让人等闲视之。

当然,这修复之事也确有难度,这些材料墨大师尽管拿去尝试,事成之后更有重赏。

话说到此,青年又是一笑,如初见时那般温文尔雅,我想,墨大师不会不给我这个面子吧。

一个小人物,怎么敢不给这些大人物面子?

纪墨神色一沉,事已至此,无可推脱,而一旦不成,坏了他的这尊玉佛,那便是以死抵罪了。

他的一条人命,又怎么比得上这一尊玉佛?

不敢,不敢,我尽力而为便是。

为了自己的小命,也会尽力,可能那些总是被皇帝威胁要陪葬的太医们会对此深有同感。

而那些太医们未必会真的死,他就不一定了,他对那个青年来说只是修复玉佛这一个价值,若是玉佛不能修复成功,那么,他在对方眼中还有什么用呢?给玉佛陪葬罢了。

人不如物,似乎悲哀,却又是某种必然,谁让衡量的尺子拿捏在对方手中呢?

师父

送走了青年,两个徒弟来到跟前,面露担忧,纪墨哂然一笑:没什么,不过是修复玉佛罢了,也不是太难,你们跟在我身前看着,到了交付那日,你们先走,他也不会追究到你们头上。

这最后一句,切切实实让人安心。

两个徒弟面上露出放松的神色来,却还是在嘴上说:师父出手,肯定没有问题的。

哪里是没有问题,问题大了。

修复师的手段是修复物品,以种种方法找回物品的原貌,而这玉佛,囫囵整体,原貌未失,非要硬生生加上一根指头,与在《春秋》上增字有何区别,别看一字少,一字值千金。

多了这一根指头,佛像整体的感觉都会变了,若要不让这根指头突兀,怕是要进行很多调整,跟修复整个佛像也没什么区别了,关键是这种调整是增而非减,愈见其难。

对着玉佛整整三日,日夜相对,便是那方玉璧也放在一旁,被纪墨日日看着,修复不是破坏,这次修复却要先破坏玉佛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与其说后来是在修复,不如说是在重建。

重新塑造一尊新的玉佛,六指的玉佛。

第四天上,纪墨才开始下刀,在他脑海预想之中,已经有了若干六指佛像的草图,根据这尊佛像而来,要把那第六根指头增到哪里才不会显得突兀。

不期然地,他想到了莫秉中为汉王府那尊玉佛做出的改动,他是为了搞事而为佛像增了一指,但艺术鉴赏能力尚存,又有修复师的骄傲,那根指头并不是胡乱添加,将三指并为四指,可谓是很合适的措施了。

那光下若有光晕的玉佛至今历历在目,第一眼看去,注意到的竟不是那第六根多出来的指头,而是那种熠熠生辉的华彩。

正好这尊玉佛的手印也是□□印,正好也可做出同样的修改,不知道当日莫秉中改动的时候,可曾想过若干年后自己的弟子也要做出这样的六指修复来,似乎冥冥之中,自有一种因果轮转,让所有的因果相偿。

既要增这第六指,就该想这第六指该是何样。

面对两个弟子,纪墨开始讲这六指的样子,问他们对此有何想法,修复师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活儿,不曾见过草书,如何修复草字,对所修复之物,不说多么了解,首先要有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是自己见过的,也可以是想象到的。

这却不得而知。

两个徒弟回答得都有难度,六指并不是个常见的畸形,单凭想象,也很难想是在拇指之侧多出一指,还是小指之侧多出一指,或者是任意两根指头中间加了个塞,多出一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