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人民服务[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为人民服务快穿全文免费阅读(30)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郝建设满头大汗,眼镜都快要挂不住了,却还是露出了腼腆的笑,十分不好意思的模样:是啊,我砌墙的水平不行,要向你们多学习。

说着,他又诚恳地强调,如果你们有什么关于土木工程方面的问题,我也愿意跟你们一块儿探讨。

探讨个啥啊?司徒磊悲愤,他一初中生跟大学生探讨人家的大学专业,他不是在自取其辱吗?

还大学生呢,能不能有点风度?

田蓝无语,分明是你自己非要跑过去挑衅人家的。

她趁机替比小学生更幼稚的初中生答应:好啊,也别探讨了,咱们晚上回去也没啥事做,索性把夜校课堂重新开起来吧。

之前在农场办的那个夜校,因为四月份他们就去沙漠种树,后面又是夏收夏种,又是学生停课闹革.命,反正,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夭折了。

现在好不容易来到戈壁滩这个近乎于与世隔绝的地方,她都找不到让互助夜校停办下去的理由。

她招呼郝建设:郝同志,所谓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晚上,咱们就开始上课吧。重点讲授等到砖墙砌好以后,我们下一步要如何给大棚封顶。你看行吗?

郝建胜还没说话呢,走过来的林师傅先笑了起来,兴致勃勃道:你们在哪儿上课啊?我能听不?

田蓝立刻喊:欢迎欢迎!她笑着指高连长,我们连长也来过我们夜校。

虽然他每次都不打招呼,悄无声息的,搞得活像突然袭击一样。

高连长居然没否认,还点点头,亲自给田蓝布置了任务:那你也好好给大家说说,这个无土栽培到底要怎么弄?

田蓝笑道:没问题!

她转头警告小伙伴们:咱们可得好好把大棚给带起来啊,我文章都写好了。到时候大棚蔬菜种不出来,那我到底还发不发?

发发发。戴金霞赶紧招呼,咱们杂志也得赶紧出一期新刊了。大家集思广益,都给我们投稿啊。

田蓝笑眯眯地问她:那晚上的课你们上不上?后面不可能这么多人一块儿盖一座大棚。大家得分工,我们起码得在霜降前再盖出两座大棚来,才能满足基本的实验需要。

戴金霞答应的挺痛快,直接点头:要,我还要跟郝建设同志跟林师傅约稿,关于如何建造半地下室温室大棚。

林师傅赶紧摆手,吓得不轻:你可别为难我,我斗大的字都不识一箩筐,我还投稿,稿子都不会写。

田蓝笑嘻嘻的,丝毫不肯放过老人家:那可没关系,你口述我们给你做记录都成。

大家立刻附和:对对对,您口述,您可以把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我们。

林师傅被他们吓得拔腿就跑,嘴里还嚷嚷着:我去看看材料来了没有?你们接着好好砌墙。

薛秀琴看他落荒而逃的背影,忍不住感慨一句:怎么跟被狗撵了似的呀。

催稿的小伙伴们默默地扭过头,小姑娘,你现在胆子很肥嘛。你说谁是狗?啊!

田蓝笑着问冯祥生:你们还没答话呢,快点给个准话,晚上到底上不上课?到时候,郝建设肯定不能分成两个人来用,这大棚可不是随便就能建起来的。

65届的男知青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冯祥生作为代表,咬咬牙点头:上,今天晚上咱们就去上课。

他看了一眼郝建设,还望老师不吝赐教啊。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你可千万别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呵!反正他们老知青是绝不会输给新知青的。

田蓝一开始听着还点头,到后面她又忍不住扶额。

天啦!这没完没了的胜负欲。看样子,PK是没有停下的一天了。

咳咳,她可算体会到带教两个同样优秀的班级的甜蜜的烦恼了。

第30章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1966年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当天,西大滩也有可能是全国历史上第一座温室大棚终于建造完毕,可以正式开始它的使命了。

大家伙儿看着在太阳底下闪闪发亮的大棚,一时间,好几个人掉下了眼泪。

他们发誓,绝对不是因为风沙迷了眼睛,而是激动啊。不毛之地西大滩,生命禁区戈壁滩,正式开始种蔬菜啦。

看看,多漂亮的大棚,就像一位精神抖擞的年轻人,胳膊腿都健壮的不行,摞起袖子就要投身祖国的蔬菜种植事业了。

田蓝听着旁边知青的比喻,总觉得哪儿怪怪的。好吧,就当是时代的呼唤,当代青年精神的写照吧。

郝建设还伸手指着大棚示意大家看:本来我觉得盖温室的仰角要到45度,实在太夸张了,差不多40度以内会比较合适。但大家可以好好观察一下,这个大仰角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大棚被遮挡的部分少了,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光照,获得最大的采光量。那我现在给大家出一道题目,大家可以通过观察然后再计算,45度的角跟40度的角,大棚获得的采光量的差别。大家好好想想,今天晚上上课的时候,看谁能够回答出来。

众人立刻做鸟兽状散。

行了啊,不要太过分。你这家伙当老师上瘾了是不?那个,这题到底怎么算啊?有点懵。

田蓝笑着招呼大家回头:跑什么跑啊?赶紧收拾,你们还想不想过中秋节了?

薛秀琴兴奋地大喊:我们就在大棚里过节吧。

对!66届的知青也喊,这是我们来到宁甘的第一个中秋节!

瞧瞧,一开口就露了新兵蛋子的底。

65届的老知青们骄傲地挺起胸膛,然后悲伤地发现这好像也是他们到宁甘后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因为去年他们出发的晚了,他们一来都收谷子了,中秋节早过完啦。

田蓝赶紧融洽双方感情:这是我们一起,我们军垦战士在一起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必须得好好庆祝一下!

其他人跟着高兴起来,还冲高连长喊:连长,过节了,是不是得表示一下啊?

高连长像是被他们的喜悦感染了,居然还笑了笑:会发东西的,中秋节都会发东西。

可惜的是平常负责给他们烧饭的司务员也要回部队过节,所以他们不仅没有节日礼物,居然连晚饭都只是大肉包,举起手来,美好的大肉包!皮薄肉厚的大肉包!

所有人都兴奋的差点儿原地打滚。毕竟从来的那天到现在,他们是第二次闻到肉的味道啊。

虽然平常饭菜管饱,咸菜圪塔汤里头还会给他们打蛋花。但是,这些能跟肉肉比吗?肉肉才是真爱,肉肉才是生活的真谛。

知青们赶紧冲进刚刚落成的大棚,伸手掐刚长出来的空心菜。这菜长得最快,已经可以收割第一茬了。他们一直等着,没舍得自己吃,就想让解放军战士大过节的,好歹也吃口新鲜的菜。

可惜芹菜才长出小苗,韭菜和卷心菜不过刚两片叶子,还不能吃。不然的话,他们也给人家加个中秋节的大餐了。

对于常年只能吃得上咸菜、萝卜、土豆、大白菜这些好贮存的菜的驻军战士来说,绿色蔬菜可是比肉还吸引人的存在。毕竟肉可以装在罐头里,偶尔来改善生活呀。但是,蔬菜罐头基本上都是出口挣外汇的,大家根本吃不上。

司务员看他们拎过来的几大袋子的空心菜,笑道:这是要过个绿油油的中秋节了啊。

众人听了大窘,这个说法怎么怪怪的呢?

司务员却兴高采烈,直接推着板车走,临走时还招呼他们:好好过节,锅里还有鸡蛋汤跟包子,管饱管够,你们自己吃。

高连长帮忙:我给你推吧,路不好走。

知青们却望着远去的绿色,咽了下口水,要是把空心菜叶子放进鸡蛋汤里,那肯定特别好吃。

啊,老高这家伙帮人推车就不回来了。他分明是去部队里头蹭他们的空心菜吃了。

这家伙可真够狡猾的。

众人义愤填膺,感觉领导实在太不够意思了,居然不跟他们同甘共苦。

邵明突然叹气:我们才一个月的时间没吃上绿色蔬菜,就抓心挠肺地想。这些解放军战士驻扎在戈壁滩上,常年吃不到新鲜蔬菜,多辛苦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