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蓝一开始没明白这是个啥,说到收割机,她突然间反应过来:噢!63式火箭炮!跟Ak47、RPG7合成三大游击神器。
天哪天,这个她真的知道。该武器以价格便宜,火力强大,机动性强而著称。虽然已经诞生这么多年,但到了阿富汗战争时,美国人照样在它手上吃亏。因为杀伤力强大,所以它也被称之为游击队的核弹。
陈立恒激动地团团转,一个劲儿强调:我看今年就能打扬州,只要咱们能把63式生产出来,再配上56式的步.枪和冲锋.枪还有火箭筒,绝对没问题。
他冷笑道,不是想和谈吗?在他们和谈之前,先拿下一座城,叫他们都看看厉害。
田蓝却有些担忧:咱们有足够的原料吗?
生产钢炮和枪支,已经消耗掉了兵工厂的全部库存,还将他们从日本株式会所手上换到的钢管用了个一干二净。
陈立恒呲牙:不管,要是东西不够,我们再去抢。大不了多打几座矿山嘛,实在不行,就花钱买。从日本鬼子手上买,买了他们的东西造出枪炮,再打回头呗。
他们占了这么大一片地盘,如果不好好利用资源的,那才真是对不起自己呢。
第95章三十年代来抗日(捉虫)
田蓝和陈立恒想的挺好,一门心思的压榨兵工厂。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当他们将图纸送到兵工厂之后,厂里的专家经过集体研究,只能遗憾摇头,东西应该是好东西,理论角度上完全可行。但,他们用不上。
为什么?因为基础工业水平达不到。
总工程师叽里呱啦冒了一大堆专业名词,陈立恒还能勉强听懂几个,田蓝干脆两眼一抹黑。
人家说的嘴巴都干了,她也就记住了一句话:我们现在连无缝钢管都造不了,更何况是这样的东西。
田蓝还想拼死挣扎:我们也没指望你们造出无缝钢管啊。你们放心,钢管不够,我们再想办法。我们想办法从外面买。
这话她还真没吹牛。
日本鬼子也不是铁板一块,且不说海军跟陆军的马鹿之争,也不提关东军、华北军跟华中军之间的明争暗斗,单是江南这一带,大家也各打各的小算盘。所谓的为天皇尽忠,为大日本帝国主义奉献一切,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糊弄被愚弄者的鬼话,组织参与走私的日本鬼子比比皆是。
只要有钱,除了现成的军火不好买,什么无缝钢管之类的管制品都能弄到手。
这也是铁血军开放了集市之后,他们才知道的。
而且因为打了苏北战役,日本鬼子的气焰被压得厉害,二鬼子对着铁血军尤其小心翼翼,相当积极地示好。以前找他们买管制品的时候,他们还会推三阻四。现在除了枪支弹.药,基本上要啥给啥。像汽油之类的宝贝,他们都能想办法给弄来。
无缝钢管嘛,也不是没门路。
工程师苦笑,试图掰开了跟领导解释:这不仅仅是一个原材料的问题,它中间涉及到的技术比较高端,光靠图纸我们没办法进行下去。
田蓝还要说话,陈立恒朝她使眼色。转过头,他安慰工程师:那大家就尽力而为,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不然弄到了好东西用不上,大家亏不亏心的慌?
当然亏心。
兵工厂上上下下都时常觉得亏心。铁血军的将士在前线奋勇厮杀弄来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可惜他们能消化掉的却不多。到今天为止,能够谈得上是突破的,也就是那几样自动半自动的机.枪和冲锋.枪。火.炮方面,一直跟不上。
这件事,都成大家的心病了。
高总工也叹气:可惜我们底子太薄啊,但凡我们有点家底,也不至于这样。
田蓝看大家垂头丧气的模样,不好意思起来:行了,我们尽力而为。现在大家已经做得很好了,就是要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
她没在兵工厂多耽搁,转头跟着陈立恒一会儿回总部。她还有重要的事情要跟陈立恒商量。
关上房门,田蓝就犹犹豫豫地开了口:这事儿我想了很久,一直不知道该怎么说。
陈立恒给她倒水:有话就说呗,有啥不能开口的?是民团的人惹事了?你下狠手我又不可能拦着。照我说,就得给他们点厉害瞧,不敲打的话,非得惹祸不成。
民团的人散漫惯了,以前的社会地位跟地痞流氓其实也没得差。要把他们练成精兵强将,铁血军必须得上狠手段。
田蓝摆手: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兵工厂的事。
陈立恒安慰她:你也别太着急,谁都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呀。
田蓝正色道: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必须得转换思路。之前我们的想法是自力更生,依靠从空间里获得的资料自己搞科研搞生产。这个思路,在和平年代没问题,一年搞不出来我们弄两年,两年弄不好,我们坚持三五年。但眼下我们在打仗,时间不等人。
陈立恒放下了茶壶,认真地看她:你的意思是想办法从外面买?我跟你说,虽然我们手上有磺胺有吗.啡也垄断了粮食市场,但想要大批量购买重兵器不现实。日本鬼子对这方面特别的敏感,就是有人卖,想运进来太难了。
正因为如此,铁血军才将希望放在兵工厂身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田蓝摇头:不,还是我们自己生产,但不能光依靠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外援。
她喝了口凉茶,作出长谈的姿态,今天在兵工厂,大家的话给了我很多启发。这么说吧,空间提供给我们的材料相当于大学教材,但我国目前的兵工水平才达到小学生的标准。指望小学生拿着大学教材短期内就自学成才,实话实说,完全是强人所难。我的想法是我们得找老师,有人带着学。
看陈立恒还瞧着自己,她又继续说下去,这么说吧,我国的国防科技兵工事业发展其实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看两弹一星的功勋们基本上都有海外求学经历,像钱老等人还参加过美国的高端军事项目。他们的头脑他们的智慧他们积累的经验成为了他们创造奇迹的基石。而我国刚建国的时候,苏联的技术援助大大推动了我国工业发展,不管是民用工业还是军事工业都获益匪浅。这点,我们不能否认吧。
陈立恒点头,君子坦荡荡:当然,虽然我们后来跟苏联交恶了,但那是苏修的责任。布尔什维克永远是我们的兄弟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同盟。当初援助的技术人员撤回去的时候,不少人将他们的笔记都毫无保留地留给了我们。苏联的解体也证明了是苏修毁了无产阶级的事业。
田蓝面色松快下来:行,在这方面我们达成共识就好。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既然现在我们的手太小,捧不住空间赏我们的这碗饭,我们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饭馊了,我们得想办法把大碗换成小碗,吃上我们现在能吞下去的那碗饭。
陈立恒有些迟疑:你的意思是?
田蓝露出了笑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对方:就是你想的那样。
哪一样?用60年代的国内技术换30年代的苏联技术呗。
田蓝并不担心现在的苏联消化不了60年代的中国军工技术。因为当时国内的很多武器都是在苏联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仿制改良而后突破的。而且二战时期苏联就能生产出卡秋莎,可见人家的工业实力绝对撑得住。
田蓝抬起头:上次我弄出飞机发动机图纸的时候,我就琢磨这事儿了。我们又生产不了飞机,我们总不能白放着图纸发霉吧,那真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陈立恒下意识地走来走去,他情绪激动的时候就会这样。现在,他感觉自己的脚板心都烧着火,要是停下脚步能把他活活烧死。
可以!他走了两圈之后就下定决心,这个主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