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代十国之朱温传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十二章 复光弄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

唐僖宗任王铎为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封晋国公。又任曾元裕为招讨副使,杨复光仍任监军。后来,王铎因听闻起义军南下攻打荆南,他便弃城而跑而被免职。

此时,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派兵收复荆南后,指派忠武军别将宋浩任荆南节度使,又派泰宁军别将段彦谟作他的副手。

杨复光的干爹杨玄价曾经担任过忠武军监军,当时宋浩只不过是忠武军内一个小宫,现在宋浩已然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军,他见到杨复光不卑不亢,有时还不免讥讽几句,并没有把杨复光放在眼里,这使杨复光很不高兴。

同时段彦谟也不愿意屈居宋浩帐下,两人貌同心不和。杨复光为了除掉宋浩,就私下里与段彦谟谋划,让其杀掉宋浩。

当时,宋浩正下令禁止士兵砍伐首府江陵街上的槐柳树,段彦谟所部士卒违犯禁令,宋浩用刑杖责打犯禁士兵的背,段彦谟认为宋浩是在侮辱自己,极感愤怒,于是怀挟利刀闯入宋浩大营,杀死宋浩及其两个儿子。

而杨复光却上奏朝廷称宋浩太过残酷,被激愤的士众诛杀。与此同时,在杨复光的推荐下,段彦谟被委任为朗州刺史,唐僖宗为了安抚众将士,又命郑绍业为荆南节度使,杨复光任忠武军监军,驻扎邓州,以阻止起义军北上。

但是,段彦谟却以朗州远离中原,不愿赴任,一直留守荆南,而郑绍业也因害怕控制荆南的段彦谟,不敢去赴任,直到公元881年初,黄巢攻占京城长安,唐僖宗被迫逃往成都,召回郑绍业,换任段彦谟为荆南节度使。

——————————————————————————————

判官:官名,隋使府始置判官。唐制,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唐睿宗以后,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等使皆有判官辅助处理事务,亦由本使选充,非正官而为僚佐。

行营:皇帝出巡临时建立的驻跸处所,又名御营。旧时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也指专设的机构。

招讨使:古代官名。置于唐贞元年间。后遇战时临时设置,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

内常侍:宫廷内官名。秦置中常侍,以宦官充任,间用士人。汉沿置,称常侍,先用人士,东汉中期后全用宦官。隋置内侍省(炀帝时改为长秋监,唐初复旧),有内常侍等官。唐内侍省有内侍、内常侍,内常侍掌管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五局。

监军:官名。监督军队的官员。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