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代十国之朱温传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十二章 复光弄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王仙芝与黄巢联军攻打宋州失败之后,两支起义军又合兵一处,于八月攻占了安州、随州,接连取得了几场胜利,但是由于王仙芝不愿受到黄巢的节制,在接下来的进军方向上,王仙芝与黄巢又发生了很大的分歧,不久起义军又兵分两路。

黄巢义军向东进发,在山dong、河nan一带活动,而王仙芝却率军南下转攻复州、郢州。

这时,唐朝招讨副都监杨复光看到起义军力量分散,便想对起义军采取各个击破之策,他首先再次劝降王仙芝,指派判官吴彦宏潜入义军内部,策划王仙芝投降,给他开出了更加优厚的条件。

这时的王仙芝已经厌倦了这种左冲右杀的生活,他考虑到目前唐军实力较强,义军取胜的把握很小,而且他与黄巢之间已经有了矛盾,自己的队伍又太少,且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可能会处于非常被动挨打的境地,不如趁现在手握兵权,及时向朝廷换取高官厚禄。

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十一月。

王仙芝再次写了降表,并派遣心腹大将尚君长、楚彦威、蔡温球等人前去邓州与杨复光谈判受降之事,没想到没等尚君长等人到达杨复光行营,就被妒嫉其功的招讨使宋威派兵抢劫而去。宋威还谎报战功,在奏章中宣称与尚君长战于颍州西南,俘获尚君长等人。

杨复光见宋威抢了自己的功劳,十分生气,上奏唐僖宗说明尚君长等人是自愿投降的,并不是在作战中被俘的。宋威为了防止杨复光节外生枝,便于狗脊岭杀害了尚君长等人。

王仙芝听说此事后是羞愧难当、怒发冲冠,他不但没有得到高官厚禄,而且还白白送了几个好兄弟的性命,从此再不言降敌、招安之事,一心想着推翻朝廷

杨复光这个人,本姓乔,仍是权宦魏国公杨复恭的堂兄弟,他的义父就是内常侍杨玄价,杨复光家世代权宦,他曾经多次担任各藩镇与节度使的监军,是唐朝末年为数不多的宦官军事将领之一。

他一上台就开始积极镇压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军,并多次在战场中击败起义军,为唐军挣得很多颜面,是起义军的主要对手之一。

此人从小就聪明灵敏又会舞枪弄剑,性格慷慨有节义,十几岁就入宫侍奉皇上,具有丰富的宫廷斗争经验。

当时,正值唐朝走向衰亡时期,藩镇割据,战火连天,尤其是宦官专权,更是成为唐朝久治不愈的大病。杨复光深知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没有坚固的后台是难成大气候的。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当时任内常侍的大宦官杨玄价,投靠其门下,并认他为干爹,改名为杨复光。

杨复光跟着杨玄价很快就熟悉了宫中的一切手段,同时也学会了怎样谋取特权,使用特权。他清楚地意识到,单靠杨玄价还不行,要想站稳脚跟,还必须自己去闯荡江山,建立自己的功绩,才能在朝廷之中挣得一席之地。

为此他向杨玄价提出,请求到地方任监军,杨玄价也很看重杨复光,同意了他的要求,便奏准唐懿宗,派杨复光到地方任监军。

杨复光虽为宦官,却精通一些武功,又善于谋划布阵,因而在地方任监军时,颇能赢得一部分人的好感。而且每次征讨作战,杨复光必定参加,还充当着指挥宫的角色,这让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宋威杀害了尚君长等人,使杨复光招降王仙芝的计划失败,杨复光便对宋威切齿仇恨,他不断向唐僖宗进献谗言,诬蔑宋威,使唐僖宗产生了要解除宋威兵权的念头。

事隔不久,宋威被义军打败,唐僖宗趁机免除了他的招讨使职务,其军权交由杨复光接任,不久宋威病死于青州。杨复光任招讨使后,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继续发兵进攻王仙芝,起义军在湖州遭到重挫,大将徐磨莒被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