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本来不为货币,曹时觉得放任社会储量的白银不流通是个浪费,就决定把白银制作成半两,25克的重量规格与金币相同。
“陛下明鉴,臣以为铜钱一万兑换黄金一斤实在太不划算。黄金储量远低于铜矿储量,白金(白银)是黄金的衍生品,作为贵重品储量和开采量始终很稳定。所以臣的意思是在近期用少府和大司农的储备货币先进行一次冶炼提纯,然后按照铜铅比例制作出五铢钱发行出去,先把市场上所有黄金和白银收回来,然后发行赤金半两钱作为辅助货币,等到市场接纳之后再发行金银货币,争取以后不在用整斤的黄金交易,这样会大大提高黄金的价格。既可以当国帑和内帑无形中增值,还可以在市场上大量投放货币。减少因为缺少货币造成的经济税收双重困难。”
在其位谋其政,曹时精心准备两个月的大招,金银铜三级货币确立,直接把整斤的黄金从货币从驱逐出来。半两钱通称大钱,以大钱作为交易的主要货币,对于促进经济流通、纳税和管理货币有积极作用。
一枚赤铜大钱等于十枚五铢钱,更贵重的银币一枚等于15枚赤铜大钱,至于最贵重的金币一枚等于15枚银币,二十枚金币等于一市斤或二汉斤。
反过来一市斤黄金等于二十枚金币,三百枚银币,四千五百枚大钱,以及四万五千枚五铢钱。如果用以前的汉斤计算,一汉斤等于22500枚五铢钱,黄金价格无形中升值一倍。
看起来是割豪强地主的肉。可这又何尝不是便民利民的举动,铸币过程中的损耗以及成本费用全部都在这个一倍差价里,用曹时的话这就叫做铸币税。
纸币暂时搞不起来,他只好用白银作为中间的缓冲货币,以民间拥有的白银远比黄金充裕的储量,只要每家每户稍稍有心保留点白银。都会瞬间让资产增加一截,至于货币通胀带来的泡沫在小农经济时代几乎是瞬间消化掉。
大汉帝国最缺的是货币。远比一千年多后缺少总量十倍左右铜钱,大汉帝国一年的税收大约40亿钱,算上少府收入40亿钱加起来也就80亿钱左右,按照1000钱为一贯钱的标准,朝廷和皇家也不过800万贯收入。
对比每年一亿贯收入的某个弱势王朝,大汉帝国的经济总量真的可怜巴巴的,解决财政困难首先在于货币上做文章,他就是要以目前的货币总量用金银铜三色货币先把货币总值抬升一倍,然后再用开采冶炼出来的铜钱逐渐补充新市场需求。
听到货币瞬间翻倍,简直比现抢钱来的还要快,刘彻听的两眼直放金光,货币价值翻倍意味着国库和内库瞬间变成大金库,对他的打匈奴计划有着无可估量的好处,王皇后见识短,只觉得听见一堆闻所未闻的东西,突然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天子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他知道太子和皇后已经被说服了,就算他现在反对也没用处,刘彻早晚会施行这个策略。
“你说的很神妙,但是朕怀疑会有不可测度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