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摄政王[年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7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萧祁昱也笑笑,在他们要走前,就帮他们再做几件事吧,孩子是必须要读书的,这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啊。

两个人去教书了,教书前,萧祁昱说动了村长把这个学堂重新的翻修了下,包括书桌屋顶、窗户,而新来的两位先生则奉送了每人一套笔墨纸砚,于是所有的一切都看起来有新意,于是那些顽童们也就都好奇的坐了进来,而且今天换了新的先生,还是两个,前面讲台上站着一个,后面坐着一个,前面的笑意盈盈,后面的就沉着一张脸,小顽童们看看这个看看那个,都觉得很新奇。

沈郁站在前面讲台上,笑着看这些学生们,这些孩子有的小,有的已经半大了,原先只有一个刘秀才,于是这些学生也就统一的一个班,于是沈郁看着这层次不齐的学生笑:“我是你们新来的先生。从今天开始就由我给你们授课了。”

他笑的太可亲了,跟板着脸的刘秀才不一样,不过不以为惧,刘秀才板着脸拿着戒尺不是也打不到他们吗?所以新来的这个先生也不可怕。不过他们也没有走,张家大哥的孩子们也在这里面,他们吃过沈郁家太多的糖果,显然是不好意思走了。

所以沈郁的第一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刘秀才已经跟他说了他们学到哪儿了,因为学的陆陆续续,大的一种,小的一种,所以沈郁大致的问了下进度,把这些小孩分成了三块,分成三块后还得看看到底学成什么样了。

沈郁笑着看他们:“今天我们学习《三字经》第一课。”

底下的孩子们兴奋了:“我们都会了!”

沈郁也笑:“那么谁会?举手我看看?”

下面齐刷刷的举起了手,沈郁点了下头:“好,那我们今天就改为考试了。现在请每一个人默写一遍,要求字迹干净,整洁,写的不好的重写。”

下面的大小顽童们立时惨叫了:“不是吧!”

沈郁笑着把一叠纸发下去:“每个人都要写,只写第一课,会了的,你们的齐先生会教你们射箭。”孩子们的欢呼声,比起写字,他们更喜欢这个了。沈郁也等他们欢呼完,等他们高兴完后道:“前提是必须要完成我的作业。”

小孩子们以为他就是说说笑,默写就默写呗,有什么了不起的呢,他们拿着并不太熟悉的笔开始在纸上写,因为缺笔少墨,他们很少有机会亲自写字,包括那些最大的孩子们,即便四书都背过了,可字同样不过关,连最基本的《三字经》字都写不好,沈郁拿着一份唯一还能看得过去的字明了,这个是村长家的小儿子写的,他家里能够供得起笔墨。

沈郁心里微微的叹了口去:“好了孩子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写字。”

沈郁拿着毛笔在桌子的最中央开始教他们,一笔一画的写,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得见,他换了笔迹,不再是龙飞凤舞的行书,而是一笔一画的楷书,萧祁昱站在一边看他,觉得沈郁的脾气越来越好了,他对这些小孩真好。

一百二十个字要写的他们看懂是需要费时间的,有小孩不耐烦的想溜得,被萧祁昱抓住了,只扶着他肩膀,不疼不痒,可就是走不了,小孩扭了好几下胳膊都动不了后回头看他,萧祁昱看着笑:“等你学完这些字,我教你射箭,顺便也教你这招让人动不了的法术好不好?”

小孩被他哄着了,果真看完了沈郁写的字,沈郁把这一百二十个字全都写了一遍,贴在了教室的墙上,回头朝他们笑:“这些字你们今天都要随我临摹一遍,如果课堂上写不完的,回到家里后再接着写。”

孩子们会对付他:“先生,我们没有纸,写在地上的可以吗?”

还真聪明,写在地上的他也看不到啊,沈郁笑着告诉他们:“看到我给你们的礼物了吗?草纸一卷,足够你们这学期用的。”看到孩子们惨叫,沈郁恶劣的笑:“而且我已经告诉你们的父母了,以后他们都会给你们买这些笔墨纸砚。”

这些草纸不贵,对他们如今的生活来说足够了,而且就算不够,上学也应该是第一位的。

小孩们吵着闹着好多天,然而沈郁一点儿都没有放松,他说的果真做到了,如果他布置好的作业没有完成的,第二天接着写,直到写完为之。

这种逼压之下,有孩子们受不了了,大一点儿的孩子毫不客气的问:“先生,你为什么要逼着我们念书啊!这念书有什么用啊,我们又不能人人都当先生,还不如射箭好呢!射箭我们长大了还能够帮忙,可读书没有用!”

他们以为读书是为当先生的,沈郁又给他们讲了一些读书的好处,读书有太多的好处啊,要不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去当读书人。

可这里的孩子却不以为然:“考取功名有什么好的啊?再说了我们也考不上啊,对了,张云你倒是可以考考试试。你爹是村长,你舅舅是镇上的师爷,你以后一定能考上的。”

这么小的年纪已经知道官官相护了,沈郁看着他们这一瞬间心中不知道什么感觉,他曾经也这么对待过科举吧。

有一个分外灵透的小孩问他:“先生,我们这样的穷山村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资格考功名吧?就算考了,也考不上吧?”

沈郁看着他说:“有资格,只要你好好学就有资格,等你们开始考功名的时候,天下便清明了。”

因为没有他这个辅政王了,天下便可太平了。

沈郁说完这句话后,便开始上课了,他的手稍微的有点儿抖,萧祁昱坐在下面看着他,眼神很温和,他就这么看着沈郁讲完所有的课。沈郁讲课的时候很好看,素衣素面,然而笔下却像是开出了花,那一手出类拔萃的字,即便是换了字迹,可依然好看,风骨无双。

他曾经对着折子上他的字看过,那时候即便是气他批的折子,可也曾看傻过,字好看就是好看。

第123章

回到家的时候,沈郁已经恢复了,他又在忙着画他的图,现在已经能看出他在画什么了,是个水车,造一个水车太麻烦了,不是他画的那些画,随手一挥就可以,这里涉及到了太多的机关学,所以他一点点儿的想,一点点儿的画,画的格外慢。

萧祁昱趴在他一边帮他想:“皇叔,如果这个水车要灌溉这整个山上的一百多亩田地的话,至少要十米高,而想撑起这十米高的水车,车轴一定要粗一些。”

沈郁嗯了声,再改的粗一点儿:“张大叔哪儿有没有更粗一些的木头?至少要口径三尺多。”

萧祁昱点头:“有,他听说你要造水车,早就准备好了,把他珍藏的楠木都拿出来了。”

沈郁轻笑了下:“好,楠木耐水,这样能多撑几年。”

萧祁昱把油灯剪亮点儿,两个人一起附身研究这个水车,如果这个水车造好了,那么这山上的百亩田都可以灌溉了,这才是为东张家村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此后的几十年甚至百年都可以用,农依旧是百姓生活的根本。

萧祁昱帮他画了一会儿,画好了二十四个辐条后,两个人便去休息了,然而沈郁躺在床上好大一会儿睡不着,萧祁昱听见他翻身了,伸手搂了搂他:“皇叔?睡不着?”

沈郁嗯了声,他沉默了一会儿问道:“祁昱,你什么时候走?早点儿走吧,萧璟怕是已经掌控京师了。”

他们已经住了一个多月了,这一个月,萧璟都没有出现,这里太远离京师了,沈郁从徐掌柜哪里零零碎碎的听了一些消息,徐掌柜是想要关注一下国家大事的,奈何这边山高皇帝远,他们只知道大梁换皇帝了,别的也就不知道了。

徐掌柜不知道,但是他们两人想想也能够想得出,萧璟是在忙着整肃京师,等他一旦整肃好京师后,这大梁的江山他一定就全都过问了。萧祁昱真的该走了,如果他想做点儿什么的话,他其实一直都知道他想走了,这个侄子自小就傲气,不会轻易放弃什么的,更何况那是他萧家的江山。

这还是沈郁第一次跟他说起朝政,萧祁昱把胳膊搭他腰上,侧过身来搂他:“皇叔,我等你一起走。”

他是想要那个江山,那是他拼着命打下来的,那是沈郁拼着命保下来的万里江山,这里的每一疆土都是无数人用生命用鲜血换来的,他怎么能够拱手让给别人。他不甘心。

可他不能走,不能跟上次那样想着先去边关,等打下江山再来接他。

那一次他打下了北羌,可他差一点儿就没了他,所以无论如何这一次都不会再丢下他了。

萧祁昱抱着他笑:“皇叔,不着急,等我们俩把这个水车造好。边关那儿你不用担心,你还记得你护送去的国库吧?”

沈郁嗯了声,萧祁昱笑了:“你把程谨之都吓了一跳,他说瑜王爷是怎么把国库壮大成这样的?这个国库足够重建一个军事基地了,我跟他说,都是瑜王爷贪污勒索来的!”

沈郁踹了他一脚,萧祁昱压着他腿,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皇叔,你给我的国库足够让边关的将士生活三年,足够让大梁的百姓生活三年,即便有灾害,即便有危难,有了这个国库我们就能够撑得过去。”

所以不用着急,他愿意等着他解开心结,他愿意等着沈郁心甘情愿的跟他走,沈郁这些年做的事跟他那些年做的事一样,或许有过错,可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就跟他在这里做的点点滴滴一样,他都记在心里,他为这里百姓做的每一件事他都记着。

他抱着沈郁缓声道:“皇叔,我会做一个好皇帝,会让百姓安居乐业,不会再让你忧心,不会再让你去殚精竭虑,会把我们大梁的军队壮大,你不用担心军饷,会让你做个轻松的辅政王。”

沈郁长叹了口气:“睡觉吧。”萧祁昱经过这一遭是长大了些,他也相信他会治理好这个国家,在没有他的前提下,他很清楚他自己不是一个好的辅政王。萧祁昱现在说的那些话不过是安慰他,他有几分能力他自己清楚,毕竟亡了一个城呢。沈郁看着房梁闭上了眼。

萧祁昱把被子给他掖了掖,他知道沈郁不会那么容易相信他,他可以慢慢的等,他会一一做给他看。他以后真的会做一个好皇帝,不再跟他作对,会好好跟他一起治理天下。

沈郁的教书事业渐渐走上轨道,那些玩野了的孩子在他的强制手段及萧祁昱的哄着下渐渐走上正轨。

与此同时,沈郁的画屏风事业也渐渐的做成了,张婶他们也想试试这种,毕竟绣帕子、绣衣服太单一了,而这种屏风挣钱多一些。张婶她们能有这样的志向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种屏风需要很高的绣工,这是要卖给有钱人的,这个张婶不怕,这天她拉来了一个厉害的绣娘,跟沈郁介绍说:“黄兄弟,你看我找来了一个厉害的师傅,你看看她的绣工好不好?”

那绣娘被张婶这么介绍有些不好意思,她给沈郁行了个礼:“岳红见过黄大哥。”她太年轻了,沈郁都有些诧异,来他家的一般都是做娘的妇人了,他再不能人道也是个大男人。

张婶跟他说:“黄兄弟,你别看岳红她年纪小,她的绣工镇上的人都夸奖呢,以前在我们村里就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这嫁到镇上后再镇上也是有名气的呢,虽然后来又回到我们……”她终于说到这里终于停了下来,她快言快语惯了,忘记岳红是被婆家赶回娘家的人。

张婶不好意思的咳了声:“都怪张嫂这张嘴,太……”

叫岳红的绣娘笑着摇了摇头:“没关系张嫂,是我自己想来的,黄大哥你不要听张嫂说,她把我夸的太大了,我绣了一方帕子,请黄大哥看看。”

她笑的很温和,一直低着头,沈郁也就快速的接过来看了看,张婶果然不是夸大,这个岳红姑娘绣工真的很好,几乎能与京师绣房绣出来的相比了。

他也很痛快的笑了声:“好绣工!”

岳红见他这么说也浅笑了下,一点儿都没有傲气的感觉,在这么一个年轻姑娘身上找不到一点儿都活泼,她仿佛是静止的一样,这倒让沈郁多看了她一眼:“张婶,这样的绣工就可以。”

他不知道这姑娘身世如何,可能让她亲自来他家做这种绣工活那就是有难处了,沈郁也不多问,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就这样,岳红姑娘开始在学堂里跟这些绣娘一起绣屏风了,白天孩子们上学,晚上就是她们学,沈郁会去看看,他画的屏风越来越大,于是绣起来便有难度了,张婶她们脾气急,一有不懂的地方就拽着他问,沈郁也就解释下。

唯独那个叫岳红的姑娘依然是安静的,她就安安静静的绣他的屏风,而且绣出来的基本复原了沈郁的画,不管是多难调的丝线她都能够想得出来。

水上的波光她用浅蓝的丝线跟银丝线搓在一起绣,于是河面波光闪烁,沈郁也不由得赞叹了声:“岳姑娘好手艺,好心思。”

岳红看着他笑了下:“是黄大哥画得好。”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她总算是熟一点儿了,不过还是沉默的坐在一角,能不说话则不说话,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么多媳妇在一起那就不只是一台戏了,可无论这课堂里众媳妇活跃成什么样,她也只是浅浅的听着,从不插话。

沈郁明白她的处境,张大婶早就忍不住跟他说了,这个岳红姑娘情况很特殊,丈夫死了,夫家很不待见她,把她赶回了娘家。

被赶回娘家的人自然是没有多少的好名声了,可因为这个岳红姑娘非常的安静,也因为这个村里的村民朴实,并没有太责难这个姑娘,从这里看,岳红姑娘的人品很好,沈郁对她格外相待了些,跟她说,只要她想画什么,都可以。

岳红姑娘也笑着谢他,她也真的想挣些银子,她家里也不富裕,就算富裕她也不想再拖累他们,以后就是她一个人过了。

学堂外面传来了脚步声,萧祁昱在外面于是就先出了声音:“张锐兄弟?这么晚你怎么过来了?”

沈郁看见岳红姑娘的手微微的抖了下,不过很快又恢复了,开始一言不发的绣花。

窗外的张锐也不太好意思的解释了下:“哦,我路过这里,看见这里有亮光,就过来看看,原来是齐哥你在这里。”

萧祁昱拍了下他的肩膀:“我在这里好几天了,你刚发现?”别以为他不知道,好几天他就在了,不跟今天晚上一样靠近,只是远远的等着,今晚这是因为这里绣娘加班,他不知道什么情况,所以他忍不住过来了。

张锐被他点破咳了声:“齐哥,我……”

萧祁昱并不是真想揭他的短,只是看不下去了,他这几天跟他成了好朋友,俩人常结伴去打猎,他们俩比张叔厉害多了,年轻,腿脚也快,半个上午就能逛一趟,每次都不空着手,沈郁他们家最近已经由天天吃鱼改成天天吃鸡了。

因着明天是大集,所以张婶她们要今晚赶一赶,还要再绣一会儿,于是张锐就帮萧祁昱制作小弓箭了,这是为这些学堂里的孩子做的,虽然是小弓箭,可是制作流程是一样的,一点儿都不少省心,而且还要考虑孩子的安全啊、臂力的,所以萧祁昱已经做了好几天了。

窗外两人削竹子声,窗内绣娘丝丝穿线声,在这个寂静的春夜里汇成了一首悦耳的乐声,沈郁坐在案上研究他的水车,他是一点儿都不困的,白天睡多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的,他的作息时间翻了个儿。

等张婶她们绣完收工后,众人就都各自散了,有前来接自家媳妇的,有合伙做伴一起的,今晚同岳红姑娘一起的媳妇笑着说:“今晚有人接你了,我可就不用陪你了啊!”

她说完哈哈笑着走了,她们都没有恶意,岳红姑娘为人好,而且目前还是她们的师傅呢。

沈郁本来也想问问岳红怎么回家的,但是被萧祁昱拉回家了,回去的路上,萧祁昱才跟他说了来龙去脉,原来张锐一早就喜欢这个比他大了三岁的岳红姑娘了,自岳红姑娘来这里绣花后,他就夜夜护送她回家,没有露面是不想给她添流言蜚语。

既然有人相送,那沈郁便也放了心,这个姑娘挺拼命的,而且绣工又好,这一点儿值得人尊敬。

日子一天一天过,河边的花儿开了,三月三到了,张婶前天就跟沈郁说了,他们这里有个庙会,可以去看看,很多人都去,而且也很有意思,这边儿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三月三的庙会节目各种各样,不过主题是不会变的,变相的相亲节,比起七夕乞巧节丝毫不差。

张婶是另有目的的,所以极力的窜通他,沈郁看她说的这么隆重便点了下头:“好啊,那我们去看看。”

萧祁昱听他要去,也要跟着,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了这个庙会,无论是什么地方,百姓对于神仙都非常的恭敬,所以这个山庙修建的很漂亮,建在半山腰,周围一片桃花林,又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了,沈郁看着这一片桃花有一些走神,他有很长时间不看桃花了,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又看到了。也对,又是三月三了。

作者有话要说:在村里的生活还要好几章,等不及的就养肥吧,我会在前面写上的村子的,因为还要很多事还没有交代清楚,媒婆还没当呢哈哈

第124章

也对,又是三月三了。

张婶看他发怔笑了下:“张婶跟你说的没错吧,这里热闹吧?”沈郁点了下头:“热闹。”

也是人山人海,这个时候才注意到人。张婶拉着他:“走,我们也去看看,那边围成圈唱歌跳舞的人是瑶族的,他们跳舞跳的可好了,不管男的女的都会。”

沈郁跟她去,人特别多,萧祁昱怕他被人挤散了,牢牢的抓着他的手腕,张婶见分不开他俩倒也不在意,她今天就想给他们俩说个媳妇,这叔侄俩都还年轻又是一表人才,而且他们俩在他们村里是非常厉害的人物,想要嫁给他们俩的人从村东排到村西呢。

所以张婶把他们拉下了这相亲的圈里,进来了才知道这跳舞唱歌的不只有瑶族的姑娘小伙子,还有其他的民族,还有他们村里的人,都是适龄的青年男女,沈郁这一会儿也明白了,相亲模式都是差不多的。在这样一个节日里,他们不用再遮遮掩掩,会大胆的看自己喜欢的人,若是喜欢上了,就递给他一个荷包,小伙子则把手中的桃花送给心悦之人。

萧祁昱一旦明白了,拉着他出了这个圈子:“张婶,这人太多了,我们找个人少的地方吧。”

人少的地方那就更不好说了啊,张婶拉着他们俩:“你们两个不喜欢这些活动吗?”要不是她家姑娘小,她都要先抢着了。

沈郁也知道她的好意,所以笑了下:“张嫂,这里挺好的,很热闹。”张婶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也不好直接问他,她老把沈郁看的很高,怕他不喜欢这里的姑娘,而萧祁昱也没有给她机会,直接道:“张嫂,我们去上香吧,这一会儿人少。”

他拉着沈郁往山上走,张嫂也就只好跟着他们俩上来了,上香拜佛是应该的,张婶很虔诚的拜了佛,萧祁昱也上了三炷香,不仅上了三炷香还给了香油钱,沈郁看他给的那一两银子简直有点儿心疼了,这混蛋花他的钱倒是大方的很,张婶比他还心疼:“大侄子啊,怎么给这么多呢,意思下就行了啊。哎呀,一两银子得挣好久啊!”

萧祁昱回头看两人:“已经给出去了?再要回来?”

他的表情可认真了,张婶只好拉住了他:“这香油钱只有给的,没有再要回来的道理。”

萧祁昱笑了下:“就是这个道理,拜佛要诚心,是不是皇叔。”他曾经在那个破庙许过愿,只要沈郁好了他就为他们塑金身,现在金身塑不了,一两银子总要给的吧。

沈郁看他银子都已经给出去了,那也没办法了,萧祁昱还拉着他说:“皇叔,既然你觉得心疼,那我就再领着你多看看。”

这要是能看回来就好了!

沈郁不想去逛,张婶窜通他:“去吧,后山的桃花开的可好了,我就不跟着你们去了,你要是遇到我家姑娘,让她到前头那个亭子里找我啊!”

她说着真就走了,好像他们俩一定能够遇见他家姑娘一样。

萧祁昱拉着沈郁往后山走,张婶说的果然不错,后山的桃花开的更好,大概桃花与仙人有缘,但凡是供奉佛堂的地方都要载桃树,而桃花开起来越自然越好,越多越好,这个地方集聚天地灵气,桃花开的非常好,漫山遍野,粉的、白的开出了一片花海。

就连不怎么爱花的萧祁昱都惊讶了下:“皇叔,这里的桃花不比我们京师的差吧。”

沈郁点了下头:“嗯,我们到前面的凉亭里,看看张家小妹在不?”

萧祁昱带他来这里看花是以为他喜欢,沈郁就喜爱花草,所以此刻并不怎么愿意去找张小妹,他拉着他的手:“皇叔,你走累了是吧,前面有块石头,我们去那里坐一会儿吧。”

沈郁点了下头:“那好,我坐在这休息,你去找她,这里人这么多,别让她走丢了。”

萧祁昱坐他旁边,给他水壶:“等一会儿就去找。”

沈郁看他不愿意去,也就不再说什么,他有些沉默的看着这片桃花林,透过这片桃花林去看山下来来往往的人。萧祁昱偶尔看他一眼,他也没什么反应。

他们俩坐的这棵树非常大,没一会儿花便落了一身,萧祁昱看沈郁头上也落了一些,便抬手往下摘,沈郁低头往下抖了抖:“我们走吧,招蜜蜂了。”

还真是够没情趣的,萧祁昱把折的一支桃花给他:“皇叔,送给你。”

沈郁看了他眼,这侄子是见了谁都送花吗?沈郁并不想要,当年那一枝桃花看疼了他的眼,他如今并不想给自己添堵,所以他站了起来:“这花拿着容易招蜜蜂。放下吧,我们下山吧,要回去吃饭了。”

为了一盆野生兰花让他去爬山,现在连一片桃花都不想看吗?萧祁昱拿着花靠近他,靠的太近,沈郁只好又坐回石凳上,坐回去后也没有好到哪儿去,萧祁昱双手把他困在了这块石头上,沈郁低声呵斥他:“祁昱!”旁边都还有人呢,三三两两的看花的小姑娘,有的已经往他这里看了呢。

萧祁昱并没有想把他怎么样,就是看看他,想确定一件事,沈郁是真的不喜欢他了吗?不是要床上的那种喜欢,那种谁跟他做他都会喜欢!萧祁昱磨了磨牙,但是没有做什么,他并不想再翻旧账,那些过去他都不想理了。

沈郁现在一副要跟他划清界限的样子,四处打量唯恐被别人看到,萧祁昱深吸了口气把花塞他手里:“走!好好拿着。”

不为难他了,既然过去他不想理了,那现在沈郁喜不喜欢他也就没必要去弄清楚了!反正喜欢也是他,不喜欢也是他!

他磨着牙站起来,完全忘记了他以前也曾经送出去一支桃花。

沈郁又被他拽起来,拖着就走,这个姿势他很不乐意,使劲挣了出来,萧祁昱还想要拉他时,张家小妹就来了,张家小妹还拉着一个姑娘,看见他很高兴,花蝴蝶一样的扑过来,他们这些日子都混熟了,张家小妹亲切的喊他:“黄叔!齐哥!可找着你们了!你们俩个去哪儿了呢?”

她不拘谨,被她拉着手跑过来的姑娘却羞红了脸,朝沈郁低头行了个礼:“见过先生。”沈郁现在也成了教书的,叫这个名字也没错,于是沈郁笑了下:“姑娘不必客气。”

那姑娘非常的腼腆,这一会儿脸还是红的,飞快的看了一眼沈郁后又低下头去了,沈郁手中拿着一束花,也不知道他是要给谁的。

沈郁虽然不喜欢女的,但是也知道女子名誉很重要,所以看了眼张小妹道:“你母亲让我们俩转告你,等会儿你玩够了就到山下的亭子里找她,我们先走了。”

张小妹朝他使眼色:“黄叔等等我们,我们也跟你们一起下去,我们两个人不知道路。”

都是这土生土长的人了,还不知道路,这小丫头是越来越古灵精怪了,沈郁拿她也没办法,只好点了下头:“那我们走吧。”

在路上的时候,张小妹介绍了她旁边的姑娘,叫张秀云,说是也想去他们学堂里绣花,问问沈郁可不可以?

沈郁的学堂一般不招未出阁的姑娘,她们也不去,所以沈郁这次看了一眼张姑娘,张姑娘脸又红了,她长的挺好看,眉目清秀,而且今天也是一个大节日,盛装打扮了,所以太容易害羞,沈郁还是喜欢跟张大婶他们一起,有什么话比较说的开,可他也不会当着面拒绝一个姑娘,所以他笑道:“那你去问问张嫂,让她带你去。”

确定了这个之后,于是一路上都是张小妹叽叽喳喳了,那姑娘再没有说一句话,一直到了张婶那,那姑娘才跟她们分开。回家的路上,张小妹已经把张秀云到学堂里绣花的事告诉张婶了,张婶笑着道:“那好啊,让她来吧,这样我们的绣房就越来越大了!黄兄弟你是不是可以给我们取一个名字了!我们也挂上!”

沈郁是想着给她们正儿八经的办一个绣坊,所以也就顺着张婶的话笑:“那张婶,你想取个什么样的名字?”

张婶摆了摆手:“我哪能取名字,我大字不识一个!这个绣房是黄兄弟你一手办起来的,名字也应该由你来取,再说你还是我们学堂的先生呢,你不取谁取!你说是不?大侄子。”

她掉过头来争取萧祁昱的意见,这匆忙的一打眼也觉得这两个人坐的有些近,当然他们的驴车很窄,他们俩挤坐在一块儿也正常。

张婶就是觉得好玩,便多看了一眼笑道:“等闲叔侄没有你们俩这么亲的,而且你们还不是亲叔侄,感情能这么好真是不容易。”

她已经看到萧祁昱的手臂了,若有似无的揽着他的腰,当然也许是要给他叔叔当垫板呢,这驴车一晃动起来,容易碰着车壁,他这个维护的姿势真是没得挑了。

沈郁听了她这话也终于知道他们俩过于贴近了,这种靠近很明显不是亲叔侄,两个男的勾肩搭背都很正常,可一旦有过肌肤之亲的人做出来那就不是一会儿事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张婶没有看穿只不过是没有往那方面想,所以沈郁微微的直了下腰,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靠他身上的,在颠簸了几次后他就靠过去了,沈郁咳了声:“张婶你过奖了,这个侄子自小跟我一起长大,我拿他也当亲侄子,我老了还指望他给我送终呢。”

他这话说的,张婶都笑了:“你们两个年轻着呢,将来一定会儿女成群的!”沈郁也笑着点头:“张婶说的是。”

萧祁昱咳了声:“皇叔,你不是要取名字吗?现在就想想吧。”

张婶笑话他:“大侄子这还不好意思了。”

不过他这一转话题,于是车里几个人开始商量名字,张家大哥在前面驾车,偶尔也凑过来插上一句嘴:“我看你们都是些做饭的婆娘,这绣坊千万别高雅了啊!”

张婶呸了他声:“你还知道高雅了,不都是跟着黄兄弟学的吗?黄兄弟,你不要理他,你就给我们取一个高雅的名字。”

沈郁想了想:“好,那就叫‘裁云坊’吧。”

这个名字还真就很好听,而且越念越顺口,张婶自己念叨了几遍:“彩云坊,彩云坊,还真好听来,又顺口又好听,我们织的可不就是彩色的。”

沈郁跟她笑着解释了下:“张婶,是裁缝的‘裁’。”

张婶还有些想不通:“黄兄弟,我怎么觉得彩色的彩好听呢。”

张小妹快言快语的挽着她娘亲胳膊:“娘,你就听我黄叔说的,他肯定有别的意思!”她就是无条件的相信沈郁,哈哈!尽管她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沈郁笑着给她们俩解释:“相传天上七仙女裁云做衣服,裁就天上一片云,成为身上七彩衣。在民间,裁云剪水,又形容一个人的文章做的极好,如行云流水一般,正好对应了我们的学堂,你们觉得怎么样?”

张婶这才明白过来:“好,这个好……”张家大哥在前头笑的哈哈的:“你还好意思跟我说高雅,给你取个高雅的名字你都不懂!就是浪费!”

张婶这会儿也不笑话他了,哈哈大笑:“黄兄弟,真是难为你了,给我们取这么一个好名字,我们都不知道怎么用。”

她笑完了后,认真的看着沈郁:“黄兄弟啊,你真是有好笔墨,你这学问都可以去考状元了啊!”

第27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