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c:醍醐灌顶!导演万岁!鼓掌!快鼓掌!
无忌≈芷若≈青书:导演,你这么明目张胆地雇水军,好么?
第125章青书回家吃饭
翌日一早,莫声谷扶着头痛欲裂的头颅自榻上起身,方换上干净的衣服,便有红巾军弟子为他端来清水梳洗。莫声谷道了声谢,又想起昨夜殷梨亭喝地不省人事,随口问道:“殷六侠如今可醒了?”
岂料他话音方落,那名红巾军竟忽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眼见莫声谷拧眉望向自己,他急忙收敛笑容,正色道:“殷六侠一早便醒了。殷夫人说,宋少侠天性纯孝,要为六婶分忧,下河捉鱼亲自下厨。”
“殷夫人说?”莫声谷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那红巾军的说法,登时明白了过来。如今方进入五月,河水犹冷,青书十有八九是被六嫂生拉硬拽给拽了过去才是。想到青书大病初愈,奚大夫又耳提面命不能再受寒,莫声谷当即扔下手巾,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安庆本是龙山凤水、人杰地灵之地,并有多条河水流经此地,而目前最为靠近义军扎营之地的一条河名为灵泉河。此时宋青书正在殷夫人的虎视眈眈下不情不愿地在解外袍,一边解一边又忍不住求情:“六婶,奚大夫的醒酒药很管用!”
殷夫人抱着融阳板着脸站在宋青书的身边,半点没有让步的打算,只道:“是药三分毒,给你六叔做鱼汤醒酒正是体现你的孝心!融阳,也等着你这大师兄的手艺呢!”说完,她又换了一张温柔可亲的脸孔低头逗弄儿子。母子连心,融阳很给面子地噼啪噼啪地连拍巴掌,笑呵呵地等着宋青书跳河。
被点到名的殷梨亭宿醉未醒,眼前这片光影斑驳的河面晃得他头晕眼花,头顶上方暖意融融的的朝阳更是将他晒地昏昏欲睡。好在他还少许记得自己终究是宋青书的长辈,只见他用力揉揉双眼,无奈说道:“媛媛,水太冷,别为难青书了。”
殷夫人却并不理会丈夫,只转头望着宋青书,和蔼可亲地问:“青书,六婶是不是为难你了?”
宋青书一阵默然,当即踢开靴子,身体在半空轻轻一跃,便如一条灵活的鱼儿一般窜入水中。
这一下水,很久都没有浮上来,唯有平静的河面缓缓漾起涟漪,也不知是因为这微风还是因为宋青书在下面游动。莫声谷赶到时,殷梨亭夫妇三人还在河边等待。莫声谷心知宋青书水性极好,却也并不担心,只随口问道:“下去多久了?”
殷梨亭仰头看了看太阳,答道:“得有一炷香的时间了。”顿了顿,又问。“青书的龟息功大有长进了?”殷梨亭犹记得在武当时,青书在水下待的时间是不超过一炷香的。
莫声谷闻言不禁皱起眉头,这段时日青书接连受伤,哪有闲暇修习什么龟息功?“我下去看看!”他即刻扔下这一句,连外袍也不及解开,便也噗咚一声跳下水去。
灵泉河河床虽深,河水却极为清泊,莫声谷向下游了数丈,便见到一个白色的身影在他身前不远处飞梭而过。原来这段时日宋青书因受伤之故多用“九花玉露丸”,气海的旧伤已大为好转,是以下水许久也不觉滞闷。水下不能发声,莫声谷便急忙划动手脚,追了上去。他方才下水,体力雄强,很快便追上了游在前面的宋青书。他伸手碰碰宋青书的肩头,做了一个疑惑的表情。
宋青书见到莫声谷下来寻他,便伸手指了指前方。莫声谷循着他的手势向前望去,即刻见到有一条尺余长的刀鲚慌不择路地在他眼前四下乱窜,显然是被宋青书追逐了许久。刀鲚是安庆一带常见的鱼类,肉质鲜美,可能长这么大的却也少见。莫声谷这段时日带着义军四处冲杀,三餐只求果腹,哪里如在皇宫时那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便是昨夜筵席上,酒虽说喝了不少,菜色却是普通。想到方才红巾军所言宋青书要亲自下厨,他也不免有些口涎生津。却在此时,宋青书用力一挥双臂蹬开双腿,便如一支离弦的箭一般破开河水,疾冲了过去。然而水底终究是鱼类的天下,这条刀鲚虽说已越游越慢,但眼见宋青书追上,竟忽然一扭身子,狡猾地往左转向掠出很远。
宋青书却并不气馁,只鼓足气力继续紧追不舍。莫声谷见状,也急忙加快速度,追上前去。然而莫声谷的水性远不如宋青书,竟是很快便被宋青书甩下。此时他们下潜更深,水底的光线已逐渐黯然,转为一片模糊的幽蓝。莫声谷只觉四周静谧已极,眼前所见除了再看不清颜色的河水,便只有师侄那道只穿着一件白色中衣的纤长身影。只见他追着那条刀鲚一路劈波斩浪,那矫健的身形,那灵活的腰肢,竟是半点也不输给这条倒霉的刀鲚。不多久,刀鲚终究力竭,宋青书的身体在水下慢慢滑过一段,眼见刀鲚已在他的一臂之内,便伸出双手,将这条大鱼紧紧地捉在了手上,同时两腿一蹬,整个人登时浮出了水面。
莫声谷跟着浮上来,入眼便见离水的刀鲚便犹如被抽去了筋骨,徒劳地以尾鳍不住拍打宋青书的手臂,尾鳍上四散飞溅的水珠如珍珠般洒落,在阳光的折射下发出炫目的光彩。宋青书却毫不在意,只举着这条刀鲚在水面大笑。此时正是丽日当空,映得这清澈的河面波光粼粼,犹如自天宫掉落的碎晶浮在了这条河面上。倚着这灵泉河的不远处,但见青山含黛,春花娇艳,生意盎然,仿佛这世间万物都好似在这一刻瞬间静止,泛着教人心醉神迷的五彩光芒。莫声谷见宋青书笑容灿烂、神气清朗,终是忍不住上前揉了揉他的额头。
偷得浮生半日闲,却也终究只是偷来的。武当派的五人在河边饕餮一餐,刚返回营地,入眼便见着明教义军已在打扫战场收敛尸骸,准备撤离此地。明教的两支义军,红巾军已在汴梁站稳脚跟,自然是要返回汴梁徐图后计;安庆一战,弥勒宗弟子顺利拿下安庆,也要带队前往青州重做部署。
眼见张无忌正率明教义军为战死的将士焚香祭拜,殷梨亭等人敬他们忠义,便也上前跟着拜了一拜。由来将军难免阵前亡,大战之后埋葬泽袍的尸首义军上下早已做熟做惯,今日这些阵亡的将士由张教主亲自一拜已是难得。不想张无忌却始终神色沉凝,在坟茔前站了许久也不愿离去。明教义军见教主不走自然也不敢随意散去,隔了许久,只听得张无忌与立在他身边的宋青书低声道:“宋少侠,你熟读兵书,可知我中原大地千里沃土,究竟有哪一寸土地不曾染上鲜血?”
宋青书被问地只是一愣,许久才缓缓道:“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听闻宋青书居然说出这两句诗,张无忌不由讶异地望了他一眼,忽而低声言道:“宋师兄以为这天下大势如何?”这是第一次,张无忌以天下大势问宋青书,历史上浓墨重彩的明教义军首领以天下大势问同样浓墨重彩的武当义军首领。
这般对答本该振聋发聩青史留名,然而宋青书却只摇头道:“我心里乱得很。如今元军已现颓势,驱逐鞑虏指日可待,然而或许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宋青书不是张无忌,没有他那穿越百年的见识阅历,可他却已经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这场战争。百年之后,翻开史书,芸芸众生只见汉蒙之战将星辈出互竞风流,可却唯有一人能被誉为千古战神,只因唯有他最终懂得了战争的意义,并且始终将这场战争牢牢运转在自己的掌控之内。
以战止戈,止戈为武!
而张无忌,从来都不曾是将星中的一员,他见宋青书面露疑惑便只微微而笑,轻声道:“宋师兄果然心存仁厚!”说着,他又扭头向身边的范遥言道:“范右使,烦请你尽快做些木牌,宽两寸长三寸以细绳穿了给众将士每人发一块。木牌的正面刻上将士的姓名,背面刻上籍贯,若是他日不幸战死,身份无法辨认或者尸首无法带走,也可带走木牌给他们的家人留个念想。”
张无忌出这主意,范遥不禁双眼一亮,当即躬身道:“教主仁义!”在范遥的身后,众多义军也齐声喊道:“教主仁义!”
张无忌却不为所动,只摆手道:“有朝一日天下河清海晏,百姓安居乐业,我明教义军放马南山,方是仁义!”说罢,他便负手远去。
张无忌这般所言,与莫声谷一同前来祭奠丐帮上下俱是叹息咋舌,只暗自心道:这位张教主好大的雄心壮志!
眼见祭奠告终明教义军纷纷散去,一众丐帮弟子便向莫声谷围了上来,纷纷向他行礼。此时,参战的丐帮弟子的尸骸也俱已收敛,是以冯长老施礼之后,便又问起了莫声谷下一步的打算。此事,莫声谷早已与宋青书有所商议,当即便道:“便先劳烦冯长老率我帮中弟子返回濠州,待将总坛收拾干净,却是要尽早开一次帮中大会,定下丐帮日后的前程。”如今天下大乱,濠州地处险要,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磨心。若是丐帮无意起兵,为延续丐帮香火,将总坛迁走却是成了必然。然而莫声谷并非独断专行之人,心中认定丐帮的前程当由丐帮弟子来定,并非由他一意孤行。
冯长老见莫声谷神色凝重,心知事关重大也不敢怠慢,急忙肃声领命,又问道:“帮中兄弟这几日便要启程返回丐帮,帮主是不是与我等同行?”
莫声谷闻言,眉头不禁一皱,只见他叹息着道:“我是武当弟子,如今机缘巧合任了你们丐帮帮主,总要尽早返回武当禀明家师。”
冯长老心头一跳,莫声谷武当七侠的威名天下皆知,他唯恐张三丰不肯放人,忙道:“帮主可要帮中弟子随行?”丐帮弟子的武功与这名满天下的张真人相比虽说不值一提,可至少也是人多势众。
怎知莫声谷却是微微一笑,只道:“我是回武当,又不是去打架。”便是打架,莫声谷也喜欢单打独斗。除了帮师侄打架,他从不要帮手。他见冯长老神情忐忑,便又好言安慰他道,“家师天性豁达,冯长老不必忧心!”
冯长老见莫声谷说破他心思,也不禁老脸一红,当即躬身一礼。“如此,丐帮弟子便俱在濠州日夜翘首,盼望帮主早归!”
好不容易送走了依依不舍的冯长老,又有不少明教义军前来与莫声谷道别。这些将士大都曾随着宋青书与莫声谷打过桐城、霍山两场战役,也算是同生共死过,十分敬佩他们的武勇。只是因着王保保之故,这两场战役之中宋青书一直脾气火爆性格恶劣极难相处,大伙都有些怕他,是以不怎么敢上前寒暄,便都聚到了莫声谷的身边。武当派中,众人皆知七师叔生性刚硬铁面无私,反而是宋师兄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如今眼见他二人在明教义军中留下的印象反而调了个个,莫声谷更是不免有些啼笑皆非。
然而见到这些明教义军,莫声谷却是又想起了另一件事,当即拉过宋青书低声问道:“青书,你答应给韩山童的五千匹战马……”
宋青书神色一闪,戏谑地道:“侄儿以为,等韩首领亲来向我讨债再给不迟!”
韩山童不听宋青书所言,受困霍山还是靠了宋青书相救,他如何能有这脸面向宋青书讨债?思及于此,莫声谷不禁哭笑不得。他还想说话,辕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只见十余骑身穿玄色铠甲的骑兵正向明教义军的军营呼啸而来,他们的人数虽不多可这般疾驰而来阵势却是丝毫不乱,好似千军万马一般,这般声势却是连百战之师红巾军也略有不如了。
眼见那十余骑犹如一支张开的铁矛般越冲越近,为首的那一人忽然高喝一声:“宋师兄,太师父有令,武当之事他已悉知,要你即刻启程返回武当!张无忌,亦须同行!”原来正是冯默之带着武当义军赶到了。
莫声谷忽然发觉自己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时间似乎是到了夜晚,天空中悬着的一轮明月,清丽皎洁,温柔娴雅。此时四周静谧已极,仿佛是来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沉静、泰然,幽美。在他的身边,是平静而清澈的海水,在月光的铺陈下泛着幽蓝的光芒。维扬夜风穿越万里,款款而来,轻柔地掀起阵阵涟漪。
莫声谷心中正觉迷茫,黑暗之中却有一个白色的身影缓缓依偎了过来,温暖的人体轻轻地擦过他的皮肤贴在他的身上,便好似青藤缠树,如此地温柔和缠绵。莫声谷本能地伸手抱住那具人体,隔着那层薄薄的纱衣,他只觉掌下的身体光滑而柔韧,充满了勃勃生机。他虽看不清对方的脸,心里却已明白,那便是他心爱之人,他愿与其祸福与共,不离不弃。
不多时,莫声谷随着对方的纠缠拉扯与其一同缓缓沉入水下,温暖而舒适海水将他们深深淹没,他却并无丝毫惶怕,心中唯有安宁。他们手拉着手,在水下缓缓游动,一起追逐鱼儿,一起见识地面上从未曾见过的奇景。莫声谷是这般地快乐,仿佛天都开了,心胸都开了一般,仿佛只要这么握着对方的手,便是如鱼得水,再无遗憾。
可是,莫声谷毕竟仍只是一介凡人,他在水下许久终究略感窒闷。然而无需他一言一语,对方便已明白了他的困境,那具温暖的身体再度贴了上来,与他紧紧相拥,他们的双唇慢慢地贴在一起。生平第一个吻,莫声谷无师自通。两人已是这般亲密,他忍不住再度睁开双眼,想看清对方的脸。幽蓝的水波下,那张俊美的面孔清晰地出现在莫声谷的眼前,是这般的熟悉和亲切。莫声谷心中巨震,霎时一惊而醒,背上爬满了冷汗。
此时,已是冯默之亲率几名武当弟子与以王铁山为首的宋青书的亲卫队前来安定传讯的第三日。有师父一声令下,他们随冯默之所率武当义军返回武当,张无忌也携周芷若连同明教范遥与韦一笑二人同行。安庆靠近长江,武当派这些年跑船的买卖又做得很是风光,他们便选择乘船一路沿着长江溯流而上前往武当。
如今正是天色晦明,船舱外脉脉的流水声静静地滑过莫声谷的耳边,然而莫声谷的心中却好似惊涛骇浪一般。他独坐在床头喘息良久,只见一轮红日在江边喷薄而起洒下万丈金光,仿佛这世间的一切丑恶都无所遁形。随着时间流逝,武当派中数名三代弟子已在甲板上扰攘打闹,欢笑声不绝于耳。这其中,师侄宋青书的声音竟是格外的清晰而朦胧。
作者有话要说:
到这里,第三部正式完结!第三部以宋青书离家出走开始,到现在被张三丰亲自召唤回家告终,也算是有始有终。第四部,也是本文的最后一部,剧情会回归倚天原著,当然还会加入天下大势,以及青书跟七叔的感情发展,相信到本文完结,我能给读者姑娘们以及七书这个cp一个圆满的he!o(n_n)o~
还有一件事,咳咳,咳咳咳,我存稿没了……咳咳咳咳,正在努力写,擦汗!于是,第四部5月份开始先周更,一周双更,时间定在周六周日,我一定努力争取尽快日更!抱头下!
导演:七叔,我是该说声恭喜,还是给你的节操开个追悼会?
七叔:…………
【第四部成功就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人生】
第126章武当派的鸡腿
宋青书返回武当的那日正值芒种,只见天高云淡、碧空如洗,武当山下的农户们正趁着这好天气抢收小麦。只因今年天公作美小麦长势喜人,武当派又一贯轻徭薄赋,农户们纵然忙也忙得开怀。宋青书这些年来掌管武当庶务常在山下行走,不少农户俱识得他,纷纷上来与他见礼。见到张无忌与他同返武当,竟然还带了帮手,更有不少老人牵着他的手低声嘱咐:“若在一般人家,你这身份便是长子嫡孙,本该由你继承家业。武当派虽说是道门,可这天下事抬不过一个理字去。宋少侠回来就好,日后可要孝顺长辈安守家业,别让旁人钻了空子!”
这些老人大都还是至正十一年时武当派收容的第一批黄河灾民,宋青书也可说是他们看着长大的。这些年来宋青书为了赈济灾民东奔西走殚精竭虑他们也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自然是心向宋青书,反而对张无忌十分看不顺眼。可他们哪里知道张无忌等人各个武功了得,纵然他们如何窃窃私语,也早将这些话一字不漏地听了进去。
农户们俱心向着他,宋青书自然感动,只是想到这番话老人们自以为是你知我知,实则人人皆知,却是不免有些尴尬狼狈,只拱手道:“青书谨记老伯教诲,日后定当孝顺长辈,不令他们操心。”
然而他却不知,范遥与韦一笑二人这一路行来早被武当派的声势惊呆,心中况味莫名,哪里还顾得上笑话他?百姓人人安居乐业,阡陌之间又有少数身穿薄甲的武当义军来回巡视维持治安,农户之间若有纷争也自有武当弟子秉公处置,更有不少满腹经纶的夫子为垂髻之年的童子讲学,农闲时便闻得书声朗朗。这般景象,与世外桃源又有何异?范遥与韦一笑见此情形,也是暗自敬佩。明教义军如今已是席卷天下,然而要他们做这水磨功夫,怕也未必及得上武当派。而仔细想来,武当派开始做这些事时,宋青书也不过是十五岁。济世安民、领兵征伐,他既样样了得,也难怪百姓传言他身负天下之望。
才与那些农户们话别,武当山上又有不少武当三代弟子下山来迎接,一马当先跑在最前面的自然是叶轻泉。宋青书这次离家出走一走便是大半年,叶轻泉对他可说是朝思暮想,此时一见宋青书瘦了不少,他愣了一愣,竟直接扑进宋青书的怀中哭着问道:“宋师兄,你病了吗?怎么成这样了?”
叶轻泉这么一哭,宋青书登时一阵无语,许久才道:“宋师兄这不是有手有脚,好好地站在你面前吗?”
哪知叶轻泉竟冷哼一声,神色忿忿地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宋师兄这般不在意自己,当真不孝!”
叶轻泉此言一出,宋青书登时目瞪口呆,他身边的殷梨亭夫妇与莫声谷三人却是放声大笑起来。哪知叶轻泉话音未落,已然手脚并用地要往他身上爬。宋青书下意识地伸手抱住他,无奈嘀咕:“轻泉,你都十三岁……”
“太师父出关后见了不少武当佃户,细细过问武当派如今的买卖,还看过冯师兄操练义军。冯师兄奉命来寻你之后,太师父常与宋先生、杨先生、程叔岳相见,也不知说些什么。一会宋师兄见了太师父,应对的时候可要当心!”叶轻泉双手揽住宋青书的脖子,飞快地交代过这几句便从宋青书的身上跳了下来,拧着眉头续道,“不抱就不抱,满身的骨头,我还嫌膈地慌!”说罢,他扮鬼脸重重地哼了一声,又扭头跑了。
叶轻泉这几句话说得又轻又快,除了宋青书竟是谁也没有听清。然而殷梨亭夫妇与莫声谷三人听叶轻泉所说最后一句,却是再也笑不出来。
众人刚一上得武当山,便已见着宋远桥率武当诸侠已在滴水檐下等候。眼见宋远桥目光热切而期盼地望着自己,宋青书心头一热,当即抢步上前跪倒在宋远桥的面前,轻声道:“爹爹,孩儿回来了!”
宋远桥方才远远一见,便觉分别多时自己的儿子瞧着瘦了不少。此时见宋青书跪倒在自己身前,便急忙伸手托住他的双臂,更是深觉他掌下的那具身体瘦骨嶙峋分量颇轻。宋青书与他争执一番后离家出走,宋远桥本是十分恼火。可此时见了儿子,凭他有滔天怒火也只化为嘴角的一缕叹息,只低声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宋青书听宋远桥音色有异不禁仰头望住他,半年不见,宋远桥的头上已然又添了几根银丝,可他看着自己的眼神却仍是一般温和慈祥,除了殷殷期盼,再无半分怪罪之意。宋青书的眼眶微微一红,哽咽道:“多时不见,爹爹清减了。孩儿任性妄为,令爹爹忧心,是孩儿不孝!”
宋远桥将宋青书自幼抚养长大,如何不知他若是用心要讨好人,总能把事情做到最好?然而眼前之人却终究是他的骨血,如今见他这副自责又痛心的神色,宋远桥只觉心中既熨帖又痛惜,如何还能计较,用力将他自地上扯起,柔声叹道:“只要你日后好好的,爹爹就什么都不求了!”
宋远桥这般所言,宋青书更是感动,不由握着他的手低声喊道:“爹爹……”
这对父子这般肉麻,武当派上下早已见惯识惯,唯有张无忌冷眼旁观却是不免有些眼热。然而他亦知所谓天地不全人事有缺,自己既已做出选择,有些事便再也不能强求。想到此处,他只微微一笑,便上前向俞莲舟等人见礼,又向他们介绍了周芷若的新身份。
怎知便是张无忌的二叔、三叔、四叔听闻此消息,竟也不是立即便来恭喜他,而是偷眼去看宋青书。直至见了宋青书与宋远桥父子二人相谈甚欢,似乎对张无忌与周芷若的婚事毫不介怀,这才缓过神来,齐声道喜。
宋青书见过宋远桥,又红着脸向几位师叔见礼。俞岱岩与张松溪二人见他这副扭捏的模样只觉心中好笑,他们一向疼爱宋青书,又如何会说重话?唯有生性方正的俞莲舟板着脸说了一句:“日后可不准这般任性妄为了!”见宋青书乖乖点头,便也笑了起来。这一笑,却是比方才恭喜张无忌开怀了许多。
武当诸侠这般表现,张无忌固然是稍有不适,周芷若更是暗自生恨。她这一路行来见武当派上下连同武当的佃户俱心向着宋青书,分明是离家出走,还这般殷切盼望。她的无忌哥哥幼年失怙颠沛流离,如今凭己之能已是明教教主,身负驱逐鞑虏的大业,反而无人在意。
众人方才滴水檐下聊过一阵,又围着融阳逗弄了一会,便有道童灵犀前来回禀:张三丰已在紫霄殿内等候,请众人前往相见。
一行人闻言,当即前往紫霄殿。紫霄殿内,张三丰早已在座,而他的身边竟还坐着两人,海内大儒宋濂,与殷夫人的父亲程立言。见到张三丰依旧满面红光精神叟立,宋青书与张无忌二人俱是心中安慰,急忙上前给他磕头行礼。融阳年纪还小,便由母亲抱着也行了一礼。
张三丰眼见他这三个嫡传弟子各个平安,心中更是慰藉,只抬着双手道:“快起来,快起来!”
有张三丰一言,宋青书与张无忌同声称是,这便站了起来。殷夫人却是上前一步,将融阳递给了张三丰。眼见张三丰逗弄过融阳,张无忌这才又拉着周芷若上前禀告了婚事。张三丰闻言更是高兴,只摸着胡子连声感叹翠山有后张家香火得继。
张三丰难得这般郑重其事地传召弟子回武当,众人皆知他必有重大的决定。是以,稍稍叙过旧情,殷夫人便着人将融阳抱了下去,大伙俱恭立在殿下等着张三丰的吩咐。哪知张三丰在这殿内四下一望,竟是忽然一叹,说起了往事。“为师自幼便是孤儿,仍在襁褓中时便被放在了少林寺外,是由恩师觉远禅师一手抚养长大。少年时恩师过逝,少林派又说我偷学少林武功要拿我治罪。峨嵋派的郭襄女侠怜我孤苦,劝我去投效她的爹爹郭靖郭大侠。我一路行至湖北,意外听到一对少年夫妇谈话,那番话我至今仍记在心头,她说:‘除死无大事,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男子汉大丈夫,当发愤图强自立门户。’所以,便在这武当山落脚,潜心修习恩师传授的《九阳神功》,为师资质鲁钝,到了四十多岁才练出点眉目来。这山既叫‘武当山’,我便开了个门派就叫‘武当派’。开山立派后收的第一个弟子便是远桥。”张三丰天性豁达心下无尘,当着诸位弟子的面将这些前尘往事一一道来,也并不觉尴尬。
眼见张三丰温和的目光转向自己,宋远桥心头一热,只上前低喊了一声:“师父!”他亦是孤儿,被人扔在了武当派外。若非师父抚养长大传授武功,早已不知身在何方。然而他的经历比起张三丰,却已是极为幸运。张三丰少年时觉远禅师便已身故,他生似浮萍随风漂泊。那时少林派势大,指他为少林叛徒,又有何人敢与他结交?他在武当山落脚,住的是山间岩穴,渴饮山泉,饥餐野果,只孜孜不倦地修习武功,终成一代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只当中究竟经历了多少艰辛困苦,无人可知。然而他却天性乐观、笑口常开,从不以此为苦,更从未对少林派有所怨恨。而宋远桥虽说双亲无缘,却有张三丰当他如儿子般照顾,传他武功教他做人的道理,直至今日。
张三丰温和地望着宋远桥,幽幽道:“那时武当派唯有你我师徒二人,去山间捉只鸡也算是一餐果腹。后来又有了莲舟,远桥做大师兄,总把鸡腿留给莲舟。你们兄弟和睦,为师心里高兴。”
俞莲舟也被张三丰这番话勾起了心头往事,只续道:“大哥心性仁厚,莲舟那时便想,日后有了师弟也一定要如大哥般照顾他。”
俞岱岩轻声一叹,只道:“我以为这鸡腿便是规矩,四弟来了便又给了他。”
张松溪却恨恨道:“五弟偏又不领情,非说自己喜欢吃鸭子,让我换条鸭腿给他!”张松溪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大笑。不一会,又各个红了眼眶。
张三丰亦是眼眶泛红,无声地念了两声“翠山”,隔了一会终是黯然一笑,又道:“为师能有你们这七个弟子,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诸弟子中翠山的悟性最佳,本能传我衣钵,不想……英年早逝。”说着,他抬头望向张无忌,向他招手道,“无忌,你过来。”
张无忌急忙走上几步,跪在张三丰的身前,轻声道:“太师父!”
张三丰怜爱地望住他,伸手轻轻抚摸他的脖颈。“你爹爹唯有你这点骨血,那时你父母双亡又身受重伤,三代弟子中我最疼你,你可明白?”
“无忌明白!”张无忌当即回道,他并非天生铁石心肠,此时也已是双眼发烫。
“如今你伤势痊愈,又已是明教教主,率领义军征战元廷,你能有这般成就,他日我九泉之下见了你爹爹也算有个交代。”张三丰望住他微笑着言道,神色间又是安慰又是欣然。
张无忌却并无得色,只含泪摇头道:“太师父何出此言?太师父一定会长命千岁,永享清福!”
哪知张三丰听闻此言却是失声一笑,打趣道:“这世上谁能活上千年不死,岂不成了乌龟王八?无忌,你的资质又在你爹爹之上,如今又习得我武当派太极拳、太极剑两门武功,将来若能由你执掌武当,定能将武当武功发扬光大!”说到此处,他又望向沉默地立在一旁的宋青书。“然而武当派,早已今非昔比。太师父虽说收了七个弟子,哪怕他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一顿饭有三五只鸡也尽够了。可如今武当派的声势,便是有五万只鸡也不够分的。至正十一年,黄河泛滥,青书提议要以行商盈利赈济灾民。眨眼七年过去,这些年来武当收容的百姓已超三十万,武当每年要做的买卖不下百万两,这家大业大,早已不是为师当年随意寻处破庙挂块牌匾,便能称开山立派自立门户的时候了。这般家业,远超为师当年心中所想,各方纠葛更加不是远桥让出一条鸡腿便能摆平的。为师自问无力打点,远桥,你也不成。”
宋远桥一阵赧然,当即躬身道:“徒儿无能,有负师父所托。”这段时日以来先是宋青书离家出走,之后又是张无忌被冯默之激走,宋远桥亲手理事方才真正意识到这些年来他的儿子身上的担子究竟有多重,绝非如他平日里与自己所说的那般轻描淡写。
张三丰闻言却是摇手大笑,只朗声道:“远桥,并非是你无能,而是你的儿子太过能干!”说着,他又向宋青书招手道,“青书……”
宋青书上前两步,向张三丰躬身一礼,神色平静地道:“太师父,青书在。”
张三丰含笑望着他,感慨地道:“这些时日以来,太师父常去山下看望百姓,他们对你交口称赞固然是在太师父意料之中,可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言谈之间说的也总是‘咱们武当派’!当年太师父想着若是能救人一命,便是要太师父亲自沿街叫卖亦无不可。不想你做的却比太师父想的更好,是你倾心相待,才使我们与他们成了一家人。青书,你身为武当三代首座,应当明白太师父与你诸位师叔全都意属你来当这武当掌门?”
宋青书低头道:“青书明白。”
“这些年来你所作所为不负武当威名,而如今的武当派,早已不再是纯粹的武林门派,要担起这掌门职责也绝非凭一身武艺便能众望所归。青书,如今这掌门之位太师父仍然意属于你,武当派的众多百姓也意属于你,你的诸位师叔……”
张三丰话音未落,武当诸侠便已同时上前,齐声言道:“师父,我等同样意属青书!”
眼见张三丰与诸位师叔这般立场坚定心向于他,宋青书不由眼眶一热,只含泪喊道:“太师父……”
张三丰满是怜爱地伸手为宋青书拭去眼底泪痕,低声笑叹:“青书,你自幼便不如你无忌师弟坚毅,遇事总爱哭闹,不想长大了这毛病还是没改。都怪你爹爹、还有你诸位师叔把你给宠坏了!”
宋青书被张三丰说得一阵面红耳热,隔了一会方不服气地小声辩解:“太师父钟爱无忌师弟,自然看什么都是他比我好。若是无忌师弟也爱哭,太师父必然更加怜惜上数分!”宋青书自幼便爱与人斗嘴,便是对着长辈,口舌上也从不吃亏。直至重生一世,方才渐渐改了脾气。不想今日难得犯病,这话一出口便又把张三丰堵了个正着!
武当诸侠见师父被堵地无话可说,早已暗自窃笑。便是张三丰自己回味了一番宋青书的话,心知他说的确也有理,也是目瞪口呆。唯有宋远桥着实看不过眼,当即一声厉喝:“青书,放肆!”
宋远桥话未说完,张三丰已然不满地皱眉嗔道:“远桥,咱们师门一家相亲,偏你扫兴,事事循规蹈矩……”
宋远桥闻言面上顿时一阵清白交错,只哭笑不得地道:“师父,青书如今这般实在是……实在……”
“上梁不正下梁歪!”冷眼旁观许久的韦一笑终于无奈叹息,他可算是知道为何宋青书有时彬彬有礼俨然名门子弟,有时又骄纵任性无人可以掣肘了。小儿子、大孙子,老爷子的命根子。他们的教主张无忌,比起宋青书终究是差了一层。
作者有话要说:
导演:一般熊孩子总会有个熊家长!
韦一笑:导演言之有理!
第127章武当之议
武当派一家相亲,俞莲舟眼见张无忌神色间略有黯然,便又正色向他言道,“无忌,你虽优秀,可武当派能有今时今日青书功不可没,他既从未行差踏错,这掌门之位非他莫属!更何况,你已是明教教主,明教同样家大业大,又身负起义抗元的重任,还望你早日带领明教义军驱逐鞑虏,恢复汉室!”
张无忌沉默良久,方正色向张三丰与武当诸侠回道:“太师父、诸位师伯师叔,无忌从未想过要夺宋师兄掌门的位置。”
周芷若此时也走上前来,与张无忌并肩跪倒在张三丰的面前,斩钉截铁地言道:“太师父,芷若愿以性命担保无忌哥哥所作所为绝无半点非分之想!如今元廷势大,咱们汉人唯有齐心协力方能赶走鞑子!”
张三丰闻言却是一声长叹,只伸手将张无忌与周芷若一同扶了起来,轻声道:“你们的意思,我明白!元廷无道,武当派以侠义立身,救世济民本是义不容辞。然而武当乃是道门,理应超然世外,这从龙之功就勿需执着了。”
张三丰此言一出,明教众人不由同时一震,周芷若却是暗自心道:这张老道厚此薄彼,未免宋青书与无忌哥哥难以相处,竟连帮忙也不肯了!想到此处,她不由更是不忿,当即抢白道:“宋师兄用兵如神,若是有朝一日他想问鼎天下,太师父也不愿相助吗?”
周芷若把话说得这样直白,殿上众人不由同时对她侧目而视。唯有殷夫人随手端起案上茶杯掩去了眼底一闪而逝的轻蔑之色,只暗自心道:周姑娘啊周姑娘,你这般为了你的无忌哥哥,可知他是否领情?
张三丰听闻周芷若有此一问亦是神色凝重,望了一会张无忌又望了一会周芷若方缓缓言道:“周掌门所言,的确有理!”
张无忌听张三丰改口称周芷若为“周掌门”已是心下一沉,正欲剖白心迹,张三丰已然又转向了宋青书,温声言道:“青书,你于民政兵法皆有天分。如今武当义军威名赫赫,这乱世之秋,你若想要再进一步也不无可能,你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
张三丰此言一出,紫霄殿上登时一阵静默,殿上众人皆目光炯炯地望住了宋青书。以他们的才智,都已明白今日便是见分晓的时候,他日这中原大地究竟是张无忌一人独霸还是与宋青书双星争辉,今日便将定夺场面!
宋濂眼见宋青书面露疑惑,沉吟许久也不知如何回答,当即插言道:“张真人,你这徒孙一路风尘仆仆舟车劳顿,这等大事,不如明日再谈?”
张三丰亦知此事事关重大,正欲点头,怎知宋青书却忽然开口道:“太师父、宋先生,青书这大半年出走在外见识了不少人情世故百姓疾苦,青书心中有几个疑惑未解。七叔说我等武人不通文墨,当回来向宋先生请教,不知宋先生如今可否教我?”
宋青书忽然提起这个,众人心中皆是万分疑惑,宋濂更是满面迷茫,只见他沉默地望了宋青书片刻,方才无奈叹道:“宋少侠有话不妨直言,你太师父是有大智慧之人,必能为你解答。”
宋青书恭恭敬敬地向宋濂深揖一礼,这才提起了他见过的那对蒙古人与汉人夫妻,还有皇宫中见过的高丽皇妃奇氏,最后言道:“奇氏所言,宋徽宗既是汉人,是天下所望,为何最终又失了江山,我竟无能答她。”
宋濂听闻宋青书的这一问如此简单,不禁暗自松了口气,当即回道:“元人以射猎为生,天性掠夺,便如庄稼地里的野草,若不及早除去,早晚害了整片庄稼。而汉人以农耕为生,顺应天时爱惜牲畜,视众生平等。是以我汉人容得下元人,元人却容不下汉人!唐时阿史那家族、宋时折氏家族皆为异族可却同样显赫,便是明证。这对异族夫妇若是在我汉人治下,一样安居乐业!徽宗皇帝乃是昏君庸主,故而失了江山。这等帝王奢侈享乐贪生怕死,不配为帝死不足惜!可叹我中原百姓受他苦毒!”说罢,又忍不住皱眉道,“早要你闭门读书,整日里打打杀杀成何体统?竟然被一介妇人给问住了,当真丢脸!”
宋濂此言一出,殿上众人顿时一阵沉默。武当派是武林门派,宋青书是武林人士,宋濂这个海内大儒不要他出去打打杀杀,却要他闭门读书,思及这些年儒林与百姓中口口相传“宋青书身负天下之望”的说法,宋濂这番责备的深意,他们还能不明白吗?
宋青书却并不在意这些,宋濂自从来到武当便时常鄙视他的文墨,每每给他布置功课。这番出走,功课落下不少,也难怪宋先生恼火。“如先生所言,若要这天下承平、百姓安居,又当如何?”
宋濂朗声道:“自然是要明君、能臣,”说到此处,他不由一阵沉默,隔了半晌方咬牙道,“强兵!”
宋青书闻言,不禁幽然一叹,缓缓道:“原本,我也这般以为。然而,唐太宗是明主,唐玄宗又如何?太祖皇帝是明主,徽宗皇帝又如何?成吉思汗一样雄才大略,如今的元顺帝又如何?甚至还有隋炀帝,未得太子位前一样谦恭下士仁义守礼,可一旦登基为帝,撕下假面,谁又能奈何得了他?民间有云,富不过三代。做皇帝,老子英雄儿子脓包,难道还少吗?”
宋濂神色一窒,又道:“所以,还要能臣,节制帝权。”
“能臣?”宋青书闻言却是一声冷笑,“熙宁变法,王相公当真是乱臣贼子?一旦为官做宰,名下便有千顷良田,这也是能臣吗?我若是徽宗皇帝,既然政令不通,臣子不忠,百姓又离得太远,当这皇帝不如一个傀儡,自然也要想尽办法寻欢作乐。我若不痛快,谁也别想痛快!”
宋青书这般所言当真是匪夷所思荒唐非常,可不知为何宋濂竟半个字都无法反驳。耳边只听得他又道:“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皆以兵事起家,谁不知道要强兵方能坐稳皇位?唐时出将入相强枝弱干,是以藩镇坐大安史之乱,唐玄宗仓惶出逃百姓却只能等死。太祖皇帝谨记教训强干弱枝,宋朝三百年江山社稷冗官冗兵,生生拖垮了百姓。蒙古人一至,千万大军望风而逃,这也是强兵之道?……宋先生,张养浩的诗做得好!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宋青书话音方落,宋濂竟放声大哭,忽然向宋青书跪下道:“宋少侠,你既然什么都明白,他日定能是一代继往开来的明君圣主!宋少侠你出身草莽却心怀天下,以武当如今的气象,再进一步易如反掌。你可记得杨维桢的爱女?你当老夫当真有那闲情逸致为你一个晚辈做冰人?那杨家女饱读诗书文采风流,其父一篇正统辩名动九州,有了她你才能收天下士子之心!你才能坐稳了那个皇位!宋少侠,请以天下百姓为重!”说罢,他便要行大礼参拜。
宋青书却不要他拜,双手扶住他的手臂将其死死架住。“宋先生,纵然我来为帝,我是明君,如何保证我的子孙后代还是明君?你是能臣,又如何保证与你同朝为官的不是安禄山、蔡京、秦桧之流?”他长叹一声,望着宋濂缓缓言道,“宋先生对青书寄予厚望,青书岂能不懂?宋先生以为青书身负天下之望,当此乱世之时当再进一步。然宋先生可知,这一步,如临深渊!”
宋濂再无话可说,只不住落泪道:“我只望你能早日明白身负重任,不想你已看地这般透彻……这千百年来王朝轮回的宿命,只是如此,不过如此!”说罢,但见他的身体摇摇欲坠目光无力涣散,竟生生喷出口血来。
“宋先生!”宋青书见状登时大叫一声,急忙将他扶住。
宋远桥同时闪身至宋濂身边,一掌抵在他背心,将一身浑厚内力缓缓注入他体内。宋濂是海内大儒饱读诗书,宋青书的疑惑,他如何不明?只是纵然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对这困境依然无能化解。只能如缩头乌龟一般,一遍遍地劝着自己,只要仔细再仔细,好好选个明君尽心辅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许便能改变这种情况。哪知纵然是宋青书这位他看中的明君,原来也不信他的幻想竟会成真。宋濂虽说激动吐血,可却并无性命之忧。有宋远桥相助,不多时他的气色便已好转,只见他拉着宋青书的手含泪言道:“宋少侠,老夫不逼你。只是我天下百姓苦难深重,求宋少侠救上一救……”
宋青书不知所措地望向宋远桥,宋远桥虽说双眼泛红,此时却是满面骄傲与欣慰,轻声言道:“青书,你没有做错!无论你要做什么,爹爹都会支持你!”
他话音未落,武当诸侠同时围了上来,向宋青书同声言道:“青书,你长大了!放手去做罢!”说罢,他们彼此紧握双手,放声大笑起来。
“谢爹爹!”宋青书向宋远桥微微点头,转身一掀衣袍,郑重其事地跪倒在了张三丰的面前,一字一顿地言道,“太师父,我不愿做皇帝!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这世上,杀人的英雄太多了。虽说乱世人命不值钱,乱世飘萍,犹若草芥,但再怎么不值钱,也毕竟不是草。青书,只想救人,救得一个是一个,粉身碎骨亦无所惜!”
自宋青书与宋濂问答起,莫声谷便一直牢牢地看着他,双目一瞬不瞬。此时听他这般所言,他的双眼霍然睁大,心中仿佛有股热流在胸臆间蠢蠢欲动,随时都能喷涌而出。半晌之后,他又了然于心地一声长叹。是的!莫声谷,正如你自己想的那般,你无耻、下流,禽兽不如!他不禁死死地闭上双眼,别过脸去,再不敢面前那个清朗湛然的身影一眼。可不知为何,他的心中却仍有一个声音轻冷而寂静地缓缓言道:是的,我陷进去了!可我绝不后悔!
宋青书此言一出,张三丰不禁仰天长叹老泪纵横。何谓侠何谓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义所应为,万死不辞。他的徒孙已然尽得深意,他是再无遗恨!他起身走下位置,伸手将宋青书扶起,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后方沉声言道:“青书,照你想的,去做罢!”他满意地拍拍宋青书的肩头,又转向了张无忌。“无忌孩儿,如今元廷节节败退,有朝一日咱们汉人当家作主,最有可能问鼎帝位的便是你。到那时,希望你不要忘了你宋师兄与宋先生的一番对答。”
张无忌闻言不禁微微一笑,只朗声道:“宋师兄要行仁义救人,无忌却是铁了心要行王道杀人。然而,太师父,无忌亦不想当皇帝!”张无忌此言一出,人皆哗然。明教义军征战天下,众人皆知能与张无忌一较长短的便唯有宋青书,唯有武当义军。如今宋青书不信帝制不愿为帝,怎么这张无忌竟也不想称帝?只见张无忌缓缓环视这殿上一周,诚挚道,“宋师兄与宋先生大才,既知这帝制弊端不愿为帝,无忌怎会不明白?列位难道不曾想过,既然这帝制并非治世良方,又为何还要再行帝制?为何要以一家一姓之盛衰决定天下之兴亡?”
宋濂本是气息奄奄萎靡不振,听闻张无忌此言,他不由双眼一亮,急忙追问:“张教主,你有办法?”
张无忌微微点头,轻声道:“我不知道我的办法是否有用,可我知道至少会比帝制好上一些。”他本不该在这个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应在立国之后慢慢改革。明教义军大都出身贫苦,未必能有武当派这般崇高的道德水平,有宋濂与宋青书这般悲天悯人的心怀。他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跟着明教义军打天下,为的只是封妻荫子,正如宋青书口中所说的那些‘能臣’一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张无忌自现代穿越而来,他已对人性太过了解,太明白为人的自私自利。然而今日宋青书与宋濂的一番话,武当派上下的决定,却让他看到原来曾经儿时所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曾经不是假的,原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曾经这般真实,教人心中激荡,直欲高歌为赞!倘若这世上还有一个地方能够让他敞开心扉,无所顾忌。那便只有一个地方,武当派,他的家!“不设帝位、三权分立,让天下百姓真正当家作主,让天下百姓来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那么即便终有一日大伙一同走上死路,想必也是愿赌服输,无怨无悔了!”
殿上众人宋濂最是饱学,当即问道:“何谓三权分立?”
张无忌见宋濂出口便抓住重点,不禁微微一笑,对他又多了几分赏识。这便将西方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分别由议会、内阁、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的政治制度,向宋濂做了简单介绍。
殿上众人大都极有学识深知百姓疾苦,听张无忌这番所言又暗中比对历朝历代的情况,发觉竟是大有可为!宋濂更是眉飞色舞豁然开朗,只连连拍着大腿道:“好!好!张教主大才!”说着便挣扎着站起身,一把扶住了张无忌。他方才吐血,身体虚弱几乎是将自己挂在了张无忌的身上。“张教主这番所言当真是开天辟地!开天辟地!你留下,留下!与我好好分说!”
第21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