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龙门 作者:时空错乱
分卷阅读106
任,到底是能者还是庸者。考核定的等次有三等,一等是优,能拿到优等的都是能力,自然要挪一个更好的位置,一般都会上升一个级别,即便级别上升不了,也会给你换一个好一点儿、大一点儿、繁华一点儿的地方做官。
二等就是平了,平者不好不坏,勉强够格,但是又没有那么好,所以就应该把自己的位置让给更加有能力的人,一般都是平级调动到一个稍微差一点儿的地方,或者是同样的地方,再看看你为官如何,到底是因为天灾人祸偶然间导致得到了“平”的评语,还是本身就能力平平。所以连续如果三界拿到平的话,就会越走越偏,再难复起了。
第三等就是劣,这个评语很严重,如果一个官员拿到了劣的评等,那么就说明了他是一个庸碌的官员,不仅不能把所辖地区做得更好,反而让所辖地区的人民日子更加苦了,这样的人会立即剥夺做官的资格,灰溜溜的回京等候吏部的复核。在复核之中,如果发现你只是庸碌,或者遇到天灾,过失导致本地情况变差,那么恭喜你,还有机会在吏部进行一个排名,等候有空缺的地方去出个缺。如果复核发现你鱼肉百姓、搜刮地皮才导致了本地的恶劣情况,那么你就完蛋了,不仅日后难以为官,还要将家产抄没以充地方库房,还要将你押如大牢等候刑部给你定罪。
这种对官员的考核制度是在大秦建国之初就确定下来了的,开始的时候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吏部监督着地方官员们,让刑部的官员也监督着地方官员们,很好地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得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升迁都好好地琢磨着要怎么才能把当地发展得更好,对大秦各县的老百姓们很有好处。
可是到了后来,这个制度就渐渐的变味了。因为大秦从来都不缺聪明人,不缺能钻制度漏洞的人。
虽然优等、中等、劣等的奖惩规定是固定死的,但是到底把这个县评为哪一个等级,还不是来考察官员一句话的事儿?何必这么辛辛苦苦地搞好一个地方的经济、生活,让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那么辛苦,如果遇到一个心里面蔫坏的吏部考核人员,说不定会给你来一个平呢?这种考核只有得到了劣的评语才会导致复核出现,他给你一个平的评语,你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岂不是白白浪费五年的时光,要等到下一届考核的时候才能再进一步,而人生中有几个五年?
倒还不如平日里在地方作威作福,勾结地方乡绅,把该收的银子收了,该得的实惠得了,等到吏部官员来考核的时候,给他看看一些表面工程,糊弄过去就得了!对于那些爱财的考核官员们,事情就更加简单了,给他钱呗?明明自己的这个地方已经变得民生凋敝了,可是皇上又看不到,远在京城的各大官员们又看不到,只要用银子封住了来考核官员的那张嘴,还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得了一个优的评语,然后换个更大更好更富裕的地方接着再贪!
因此,吏部的官员们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特别是选定成为外出参加考核的那些官员,个个都成为了大家巴结的对象,地位那是被地方捧得高得不得了,不仅年节会有礼物和银子收,就连生日等等各种时候都能收到价值不菲的礼物。
而且只要你是吏部的官员,即便你没有在今年选入考核组,也会有不少人来孝敬您,要是明年选上了您呢?那个时候再临时抱佛脚晚了怎么办?还不如早早就打好关系,经营好关系。
因此,吏部官员在京城六部之中最吃香,生活水平也最高。同时,掌管着吏部的沈相自然也成为了天底下最有权势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