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做什么?老人告诉“身上衣裳口中食。”也就是说他就靠卖碳维持自己的生存。
所以哪怕他身上衣正单,也还是“心忧炭贱愿天寒。”明明自己还不能够保暖,却还希望天气更冷一点把碳卖出一个好价钱,实在不能不让人心酸。
“可就是生活这么艰难还突遭横祸。
此时,两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宦官来了,他们说是奉了命令,就拉着这一千斤的碳走了,只留下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
李一深深一叹,“然而这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却是晴天霹雳,因为这个价格太低了,低到不知道能不能渡过这个寒冷的冬日。”
“这说是交易,可实际上就是强取豪夺,没有了炭的老翁,他的生活后来又该怎样?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并没有为我们描写结局,也没有说什么讽刺的话语,但是越是这样,越是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李一低落道:“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卖炭老翁,他卖炭所得的钱只能维持自己的生计,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勉强生存。
分明已经年老,却还要大冬天的出门卖碳,获取过冬的财货,可是人生已经艰难至此,命运还不放过他,他最大的资产被抢走了,只留下些许微不足道的纱绫。
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
白居易这首诗真的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255章
【“无论是观刈麦还是卖炭翁都通俗易懂,令人心酸。这就是白居易为老百姓写的诗。
而他的诗一向又是写给老百姓看的。“李一悠悠道:“白居易为什么可以成为继李白杜甫之后唐朝第三大诗人,我觉得这就是最基本的原因。”
一个愿意写让老百姓能听懂的诗,为老百姓发声的诗人。
他同样足以称之为伟大。】
白居易轻轻一叹,可是他写的这些诗,哪怕流传大江南北,也没有传进皇帝的心里。
盛唐啊,何时能复得见你呢?
【“其实相比绝大多数诗人,白居易的仕途之路倒也还不错,他做过杭州和苏州的刺史,也当刑部侍郎。
刺史是一地长官,而皇帝之下就是三省六部,侍郎是六部的二把手,这已经称得上高官了。”
“可是他依然改变不了什么。”皇帝不是明君,白居易的官做得再好,诗写得再动人,又能如何呢?】
元稹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声安慰好友,这种无力的感觉,太懂了。
假如皇帝一开始就没有作为就也罢了,可他明明也曾经想过要做出一番成就,重振大唐,可现如今……大家总是想要唤醒皇帝曾经的豪情壮志,可是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李一觉得气氛又变得沉重了,她换个话题,道:“说起来白居易的代表作那才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无论是长恨歌还是琵琶行都是必读古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首都是长篇叙事诗,说起白居易就不得不说他的叙事诗,堪称一绝。”李一兴致勃勃道:“其中琵琶行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只是借着描述琵琶女的事情来暗示白居易本人的遭遇,这是诗人们很常见的写作手法,一切作品最终的目的都是抒发作者的感想。”
“但是,琵琶行千古传唱,到现在我依然整首都会背诵,自然是因为其行文如流水一般流畅优美,其中描写琵琶那一段简直绝了好吧。
当时白居易送别友人,忽然听到琵琶声,问是谁在弹奏,于是重开宴席请琵琶女相见。
正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李一笑吟吟道:“名句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