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你们会不会治国啊,不会起开,我来
当问出“你是不是想造反”的时候,其实就和问“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一样。
对方怎么回答不重要。
提问者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很重要。
这其实是在宣泄一种不信任的情绪。
李世民当然懂这个道理。
他就是故意表达这个意思给李明听的。
随便换个别人,哪怕是伊尹、霍光这样的超级权臣。
在主上表达了不信任感以后,也必定是两股战战、跪地辩白。
哪怕是装,你也总得装一下,给皇帝一个面子吧?
可李明就不。
全天下也就这个李明,能眨巴着天真纯洁的大眼睛,随口一句“我没有啊”。
仿佛只是和小伙伴闹了个小误会似的。
尽管李明根本不是看起来那样、少不更事的小屁孩,这个“小误会”是分土谋反,这个“小伙伴”是能够灭国夷族、让人伴之如伴虎的皇帝。
而李明如此坦荡的态度,反而把李世民给整不自信了。
不管怎么说,他大约的确是爱朕的吧?
这臭小子挺有趣的。
一方面整天“怕死怕死”地叫嚷,好像全天下都要害他。
另一方面,又天不怕地不怕,尤其不怕朕这个皇帝。
在这小子的骨子里,就觉得自己与所有人都平等。
他能满不在乎地盘腿坐在沙地上,和工户贱户若无其事地聊天。
也能箕踞坐在两仪殿上,对着皇帝老子一顿输出。
李世民又有了之前的那种奇怪的感觉。
好像他生的不是儿子,而是某个与他平起平坐的老友一般。
“……所以是因为侯君集、韦待价生死不明,才不敢贸然与他们取得联系?”
立政殿书房,李世民继续听着李明讲述辽东事件的细节,听他亲自解释其中的疑点。
“正是如此。
“而且如长孙延所说,我当初在平州推行的一切政策都是权宜之计,后来不都开倒车……幡然改悔了嘛。”
李明继续巧舌如簧,进献谗言蒙蔽圣听。
李世民斜了这辽东小册佬一眼,捋着八字胡:
“所以,你以胥吏架空职官、以什么‘行政能力测验’架空科举,还有其他诸如‘统一调配土地’等李代桃僵的玩意儿,也是权宜之计?
“让我猜猜,房玄龄教你的?”
李明脸色一僵。
靠,我借壳上市的阴谋被父皇曝光了!
也是,李二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巅峰权力机器,对人事和土地一直保持着天然的敏感性。
官僚的这点小伎俩根本瞒不过他。
不过厚颜无耻的李明立刻恢复如常,搓起了小手手:
“哎呀阿爷哎呀阿爷,这哪儿的话,什么李代桃僵,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我这是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顺应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顺应最广大人民的……”
“不必多解释。”李世民轻巧地挥了挥手,打断了李明的吟唱:
“辽东偏远,情势复杂,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新政也是必要的。
“比辽东更偏远的高句丽等地,若你能将其纳入开化,也照此办理。”
“对对对……咦?!”李明一愣。
听李世民这意思……
这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不打算深究他“旧瓶装新酒”的无耻行径了?
默认他在辽东挂大唐羊头,卖明氏狗肉了?
这不就相当于……
实质上答应了李明最初的要求,承认辽东和整个东北都是他的势力范围,朝廷不多加干预?
李明的眼神顿时灼热起来。
皇帝居然这么爽快地让渡权力,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啊。
如果以后的日出都是如此,那我心中就只有父皇一个太阳了。
“你这是什么眼神?以为你老子我心眼很小?”
李世民哂笑道:
“我能容忍慕容燕在平州当土皇帝,能放李思摩回去盘踞长城之北,难道还容不得你分封疆土?”
事实上,李世民对分权并没有那么排斥。
在当上国家一把手以后,辽阔的幅员、暴增的人口,已经让这位古典时代的君主有点忙不过来了。
正因为精力有限、遥控远方领土的科技手段有限,他才整出了什么“世袭刺史”、“亲王兼领刺史大都督”这种绝世好活。
换作唐以后的朝代(元除外),这种操作足以让后世的皇帝发出尖锐爆鸣。
至于李世民之前为何死死抓住辽东不放,是因为,他真的怕李明这小子不安分。
在他驾崩以后,这小子为了保住小命、抵抗新皇的清算,是干得出脱离皇室、占山为王的抽象活的。
而现如今,当李明真的占山为王时。
李世民也只能及时止损,别把李明真的逼出皇室,让辽东彻底脱离大唐。
他甚至不敢把李明“调岗”到别的地方,强行“匡正”辽东的趋势。
因为这厮在那鬼地方搞的那一套,还真挺卓有成效的,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和极高的民望。
朝廷随便瞎插手,只会激化矛盾,逼反辽东。
所以,不如彻底妥协——
把辽东及以北的整块地区,完全交到李明手上。
当然,这只是李世民走出这一步的表层原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在见识了李明的治理能力、以及李承乾的作死能力后,他对储君的安排,发生了微妙变化。
不再坚持嫡长子继承制了。
大家各尽其能,唯才是举。
而既然是竞争上岗,那自然要为新选手们创造一个尽量公平的环境。
李明起点最低,所以他这个父皇还得扶一手。
辽东的那两个边远的下等州,就当做他的启动家底了,以后他能往北吃多少,就看他本事了。
而且站在皇帝的立场上分析,李世民觉得,这番对继承者的安排并不会对国家产生什么影响。
因为东北太远了。
那里就算翻江倒海,也不会干扰朝廷的正常运行,更不会给大唐的主体基本盘带来什么冲击。
何况,李明好歹还知道扯着“唐制”的裤头遮掩一下,朝臣和天下人也说不了他什么。
退一万步说,那块边远苦寒之地,就算不“分封”给李明,朝廷也没法直接统治。
还是得建个“安东都护府”什么的,让土人自治。
就像把长城以北的草原大漠,让给阿史那思摩的部落放牧那样。
而相比让权给慕容鲜卑活着突厥遗族,自己的宝贝儿子不比他们可靠得多么?
起码还是大唐的一部分,还姓李……
“阿爷……没想到你还真够大方的……”
被父皇突然慷慨了一把,反而把李明给整不会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你也别整得太过火了。记住,你治下的土地,永远是大唐的一部分。”
李世民走到李明身边蹲下,直视他双眼道:
“就像你永远是我儿子一样。”
李明喉咙动了动,点点头。
李世民看着这胖小子,放松地笑了,摸摸他的脑袋瓜,佯作严肃道:
“要是辽东治理得比慕容燕还差劲,看我不饶你!”
“你至少提个高一点的要求吧。”李明无奈地笑了。
就在这时,宦官来报:
“马周求见。”
“那你有事我先走啦拜拜~”
李明脚底一抹油刚要开溜,被李世民揪住后脖颈拎了回来:
“你留下。”
“为啥,我要找我阿娘。”
“给你看看和朝臣是怎么奏对的,学学治国理政的精髓。”
“和这群虫豸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吗?”
“马周今年刚获升迁,精通行政,是中级官僚的翘楚。让你这辽东田舍郎开开眼,体验体验朝廷大臣的真正本领。”
宦官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这个小嘴一张就是抗旨不遵、藐视朝廷的小屁孩。
被陛下亲自带着接见朝臣、学习治国,这意味着什么您不知道么……
小宦官自然是不敢多嘴的,静静退下。
不一会,治书侍御史、中书省知谏大夫马周奉令入内。
这位中青年官僚透着一股职业干练、公事公办的气息。
他原本是给玄武门事变中的开门大将常何当幕僚的。
有次李二突发奇想,给朝臣们考申论。
常何大字不识一个,是马周给代笔的,就此发掘入仕。
可以说,相比家族荫蔽或科举入仕的“大臣”,马周更偏向“公务员”,是一位事务性的职业官僚。
马周刚进书房,发现皇帝身边正没规没矩地坐着一个小孩儿,下意识地停在原地没有说话。
李世民摆摆手:
“你但说无妨。”
居然让太子以外的皇子旁听政务,这……
马周心里一下子就打起了鼓。
但他迅速调整心态,从容禀报道:
“臣以为,全国税制应做改革。
“如今的租庸调每年一征。百姓将全年应缴的粮食布帛一次性缴纳,不但需费精力储存,因鼠患虫患而折损的存粮都由百姓自己承担。
“且国家财政一年收一次赋税,收入波动巨大,而支出却每月都有,财政难以量入为出。”
李世民听着微微点头。
如今的税制,确实有让百姓代官府储藏粮食的嫌疑。
而百姓储藏条件肯定不如官府的粮仓,导致鼠患肆虐,浪费严重。
而且从国家财税的角度来看,税收收入不平滑,确实是农业社会国家财政的一个痛点。
“因此,臣以为,应将一税改为两税,征收时间就在每年粮食的两次收成以后。”
马周建言道:
“如此,便为百姓省却了额外储藏粮食的麻烦,而官府的税收收入也能更为平滑,尤其有利于官吏的禄米发放。”
李世民深以为然地点头:
“善。”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答复,马周的脸上闪过得意之色,恭敬地封上奏疏:
“臣已将具体的实施方略记录其上,一些拙见,不值一提。”
说完,便起身退下。
在退下时,他的余光不自觉地扫过李明殿下。
只见那位小殿下的微笑中,莫名带有一丝怜悯。
一眨眼后,一切如常,小殿下微笑的双瞳中古井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