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240.第238章 独在家乡为异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侯应遴疑惑道:“贡生出身,最差也能当一地教谕,在这书院里,竟然都不能与博士相比,上堂授课?”少年讪讪笑着,“相公当是贡生出身吧?书院刚建时,贡生是行的,如今直讲之上都是举人出身的老爷了。老爷们还没领到官职,就在书院中一面授课一面进考,贡生的确不够看了。”

侯应遴愕然当场。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够努力,没想到家乡更努力,自己竟是被家乡都淘汰了。

“为何沧州城能罗网这么多的人才?”

一说起此事,少年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几分,“那自然是因为侯爷了。侯爷名声在外,想来投靠的幕僚不计其数。当然,侯爷自己就是兼有文武之能,哪用得上幕僚,便都去侯爷手下各处当差了。”

“书院是侯爷最重视的一项了,每年拨银都按万两计,如此富有还怕没人来投吗?”

“侯爷说,下一次春闱要再有功名上的突破,就算是有业师考中,侯爷也会赏赐。如此,清风书院便是自下而上都在学,学风甚厚呀。”

自这少年开始说话,侯应遴脸上的惊讶就没停过。

若真按照少年所言,这清风书院比国子监学风都浓厚,国子监作为大昌第一学府,可其中求学的学生却良莠不齐。

如他这种学政推选的,都是来路正的了,还有大量的恩贡、附贡、增贡、廪贡,只是凭借银两或关系便能在其中读书,这种当属害群之马,学了个狗屁不通。

可坏容易,学好难。这就是这一批学生,就带坏了如今国子监的风气。

致使每次科举,国子监就考不过江南出身的学生。

堪堪回转过神,侯应遴面上挤出些许笑容来,“小哥谈吐不凡,看来也是读过书的。”

少年连连点头,“读过,我去乡里的义学读过书,但是家里孩子太多了,不能人人都读,我便只能来城外做些指路的营生了。相公可是要进城?城里的好地方可就多了,我带相公走一遭?”

侯应遴又给少年三个铜板,“好,那就有劳了。”

少年喜笑颜开,讲解起来更是卖力,“要说城里,最好的去处莫过于崇正楼了,此楼旧时为黄家园林,是侯爷主张修建的城中第一景,到处亭台楼阁,鸟相随,最高的一座提名‘崇正’意思就是后来者,要以黄家的故事为鉴。”

“若是说起黄家,这故事可就多了,若是相公感兴趣,我便在路上给相公讲了。”

“不管如何,当下黄家园林大部分都被清风书院征用了,崇正楼今年修成之后,才开始对外开放,在崇正楼还能听到书院里的读书声,自是相公最好的去处了……”

侯应遴颔首,“好,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侯爷当真了得,若不说这是沧州,我还以为是什么富饶的地方。”

少年也是笑道:“那是自然,我们便是土生土长在沧州城,也难以相信沧州有今日呢,更何况是外地来的相公您呢。”

侯应遴自嘲笑笑,而后摇了摇头。

……

被沧州全城上下军民百姓所尊崇的安京侯岳凌,此刻反而就在城外。

如今正值五月,气候适宜,正是田间插秧的时候。

连年的耕耘,沧州城的荒田开垦过半,统计登记上鱼鳞册的田地,如今就有五百万亩。

沧州的粮食如今不但能自给自足了,还能反哺京城,多余的粮食都能换作银两。

而新的一年到来,岳凌自是也不敢怠慢。

虽然诸事缠身,但有些事还是要亲力亲为的。不能巡查各地,但视察沧州周边,是免不了的。

而今日,他更是带着小姑娘们来外面透透风,她们也是在房中憋得久了。

“侯爷!?”

“见过侯爷!”

田地中劳作的百姓,见得岳凌来此,都赶忙丢下了手里的活计,与岳凌问好。

岳凌抬手虚扶,“不必多礼,各自忙着就好。我也是随便看看。”

说着,岳凌在一位老农面前落了马,在他背后的箩筐中拨了拨,“今年的秧插的如何?”

“回侯爷话,没出什么差错,都是照常做事的。”

岳凌颔首,将老农身上的稻种接了过来,而后脱去了鞋子,挽了挽裤脚,手指圈着一片地道:“今日得闲,这片地我帮你种了,也是带她们体会一下种地的不易。”

老农诚惶诚恐,“侯爷,这小老儿怎么敢呢……”

第二章晚点……

(本章完)

\t\t', '\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