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是由司马懿亲笔所写,里面的内容很具震撼性——在司马懿的筹谋下,马岱业已成功击灭韩遂,并顺利控制凉州十郡中的七个郡,其余三郡也正在接掌之中。
附随这一封信报而来,还有一封马岱亲书的请罪疏。请罪的缘由在于他未经大哥准许,就擅自夷灭了韩遂九族。
不过,这封请罪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形式罢了。当日马岱潜回西凉时,包括大哥在内的知情人其实就已经预料到这一结果。
马、韩两家的仇恨,早已是不死不休。
章和二年九月十九日,大哥率朝中文武,于寿春英魂陵为以凌操、张南、贾华为首的六万一千名阵亡将士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
来自四面八方的百姓赶抵寿春参与此次的祭祀,十四万人将英魂陵围得水泄不通。
连上天也为阵亡将士而黯然神伤,蒙蒙秋雨伴秋风,瑟瑟秋风卷秋雨。
九月二十三日,大哥代天子书诏天下,拜右将军马岱为凉州刺史,擢征北将军,晋北原侯(县侯)。
同时,平西将军陆逊擢升右将军,晋安城亭侯;
前将军刘磐晋孱陵亭侯;
扬威将军吕蒙擢平西将军;
廖化擢中坚将军;
鉴于部分朝臣的反对,以我和二哥为首,赵云、黄忠、刘磐、魏延、陆逊、文聘、甘宁等六十六位将军、中郎将联名上书,奏请天子颁行“功民制”!
九月二十九日,朝廷诏告天下,推行功民制。北伐的六万名阵亡士卒成为第一批功民。
十月初四,荆、扬两州颁募兵令,宣布于即日起征募兵员五万。诸郡震动,应者如潮。
十月初九,汉宁太守张鲁赶抵庐江,觐见天子。
第四卷潜龙出渊震九州第一百六十一章(下)
刚刚结束的这场为期七月的北伐大战,加速了天下大势的转变。
天灾、人怨导致战事不利,战事不利又加剧了人心的浮动。面对此情此景,饶是身为一代豪雄的曹操,也不得不将总体战略转为防御,主动放弃部分土地,开始收缩军力。而汉中,就是其中之一。
若以位置而言,衔荆、益、司、雍、凉五州的汉中,绝对可称是战略重地。而且,汉中户出十万,人丁旺盛(注:初平年间关中大乱,曾有多达五万户流民逃入汉中,张鲁全部收留),又有汉水纵横,土地肥沃,加之四面险固,易守难攻,是当之无愧王霸根基。为了这块宝地,曹操也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原本他还想以此跳板,南叩西川、东袭荆州……
不过,在北伐之后,尤其是西凉的归属权也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汉中对曹操的重要性已经大大减弱,甚至变得有些尴尬,形同鸡肋
由于在前段时间里连遭重挫,损兵失地,迫使曹操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必须将他大部分的军力用来构建起一道东起青州,西至凉州,含括青、兖、豫、司、雍、并六州在内的漫长防线,以防范我军的威胁。相比起其他州郡,位置过于突前的汉中,不但需要屯扎大量军力,而且还要同时面对荆州、西凉两面的威胁。坚守的代价实在太大,一个不好,甚至可能会成为陷人于不复之地的无底沼泽。
权衡利弊之后,曹操也只能忍痛放弃了这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这也正是当日议和谈判时曹操肯让步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曹操毕竟是曹操,就算他自己无法据有。也不会让大哥轻易地得到汉中。我那泰山大人还没有撤出汉中,曹操的鬼把戏便已经玩弄了起来——就在张鲁动身前来庐江的前几日,业已叛投曹操的汉中权臣杨松。”秘密”联系上了张鲁之弟张卫。杨松痛陈前非之后,表示愿意举汉中、巴西、巴中诸地献还张鲁,以求宽恕。一向贪财好利的杨松,甚至还愿意将家中财物尽数献上。以充张鲁军资。
杨氏是汉中第一门阀,拥有相当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张鲁当年所以能够容忍杨松兄弟种种贪赃枉法的劣迹,正是顾及到杨氏的实力。曹操能够异常顺利夺下汉中,靠的也是杨氏的内应。可以想见,如果杨松当真肯配合,乘着曹军撤退的机会,张鲁一举收复汉中,将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
第586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