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左家早料到了今日这个局面, 早在他登基之前, 便谋求着在官场急流勇退。
不,左大人, 莫时倾还没有这份眼光,手笔和魄力, 谋划这个局面的人, 应该是莫时倾背后的那个男人:曲随离。
早在谷肇寨, 莫时倾带着曲随离前来跟他摊牌, 谈结盟之时, 他就发现了, 曲随离虽然是莫时倾的赘婿,但很多事,往往是曲随离说了算。
在后来莫曲夫夫辅佐他上位的过程,他更加确定了这个看法。在登基之前, 他的行事方针策略是曲随离制定的, 他所经历的好几次危险, 也是在曲随离的指点下避开的。只是在他登基之后,曲随离基本不再给他进言了。
原来, 曲随离早防着他, 早就在把莫家左家的人分期分批撤离宜永!
这个曲随离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在皇权争夺中,有如此精准的眼光?
元武帝重新下令,直接废黜掉莫时倾的君后身份, 押回宜永, 永世幽禁。另行任命的驻边将领, 带着二万羽林军,前往北境,接管废后所率的边军,退回荣国国境之后。
然而,元武帝派出去的羽林军有去无回,用一场收编,表达了莫君后跟元武帝分庭抗礼的决心。
于是元武帝截断了边军的粮草供应,开始调征各地荣军,讨伐叛军。只是他想不到,这是一场持久战,好在主战场并不是荣国境内。
莫君后所率领的北地边军,成为了夹在荣国与安国之间的第三方势力。不过,这股势力,只占据了少量荣国土地,把大量兵力都投入跟安国的战斗中,攻城拔寨,稳扎稳打,一步步,蚕噬安国领地。
一年以后,安国明弘帝抗不住了,派了大臣想招安。那个大臣在叛军营地传回一个惊人的消息:叛军大头领乃是安国明弘帝的十五子曲随离;荣国元武帝的已废君后莫时倾只是二头领。
叛军提出接受招安的条件:让明弘帝禅位于曲随离。
“你怎么了?”近些年来,随离时常问时倾这个问题,他有感觉,觉得他们起兵不久,时倾的情绪便渐渐陷入沉闷之中,这让他心疼不已,但又找不到原因,让他充满的无力感。
时倾穿着铠甲,忽然身子一软,像泄了气似的,一头倒在营帐里毡毯上。随离以为时倾身体上舒服,赶紧上去扶他,却见时倾眼睛睁得大大的望着自己,便又问了一句:“你怎么了?”
这一回,时倾没有像往常那样,用一句「没什么」来敷衍唐塞,说道:“随离,你记不记得,在南州给五郎下葬的时候,你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
“要为活着的人,多打算一些。”
“这话有什么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