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隋唐之乱世攻略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3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穿越隋唐之乱世攻略作者:公子越

第43节

李元吉抬头看了眼李渊,目光坚定,随即原地叩拜,起身平静道:“儿臣对那个位置没有兴趣,儿臣还是那句话,儿臣只忠于父皇。”

李渊头一回这般注重地上下打量着底下跪着的人,稍许,哈哈大笑起来,起身双手将其扶起,朗声道:“好,好。”

不管之后,李渊在书房里又和李元吉说了什么,反正第二天李元吉如愿出现在了征讨高句丽的大军中,而且还是以监军的身份。

朝中纷纷有人开始质疑,这是置太子殿下于何地啊?

太子殿下统帅,齐王殿下监军——区区一个王爷,能监得了太子殿下的军?但是这位王爷还真可以!因为临行前,皇帝将原来太原城的五十万兵权又重新交回到了齐王殿下手上。

皇上这一招,让许多人措手不及,原本看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之争就已经够乱了,怎么现在还杀出个齐王殿下,着实让人猜不透。

大军整装待发,李建成拐眼看到不远处元吉身着黑盔紫袍,与罗成银盔白袍交相呼应,心中越发坚定所想。

李元吉压根没注意到李建成这边,他还在为终于能又和罗成并肩作战了而洋洋得意,凑近罗成身边道:“怎么样,小爷说到做到吧,你别想甩开我,和那个奸臣之子两人独自逍遥。”

罗成听到奸臣之子心中不舒服,皱着眉头反驳道:“齐王殿下,末将是去征讨高句丽的,不是去逍遥的。”

李元吉挑眉,酸溜溜地嘀咕道:“是不是去逍遥,你自己心里清楚,我不在的时候,还不知道你俩怎么亲密呢。”

罗成被他孩子气的话羞得没边,脸颊微红,怒瞠了眼李元吉:“齐王殿下……”

李元吉赶紧伸手妥协道:“行,行,咱们是去办正事。”

突然,罗成感觉到肩膀上力道微重,就见李元吉正一手搭在自己肩膀上,拉近了两人的距离,颇为亲密地做状拍了拍自己的肩膀,笑眯眯道:“罗将军,此行一去,短则半年,长则数年,你我还需互相照顾。”

罗成正要挣脱,李元吉已经松手,转身离开。

罗成正纳闷李元吉这没头没尾的一番作为,扭头就看到混迹在士兵之中的宇文成都正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想起刚才李元吉的所作所为,罗成气得跳脚,他要是走得慢些,直接拎出来揍一顿。

摆了宇文成都一道的李元吉心情颇好地回到自己的阵营中,惹得李安一阵唉声叹气,顿时好心情被打击殆尽,不耐烦道:“你这狗奴才,折腾什么劲?爷是去出征,不是去送死,你在这哭鼻子丢不丢人?”

李安抹了抹眼泪道:“奴才不在王爷身边,王爷可要好好保重。”

李元吉摆摆手道:“行了,你在爷身边也没什么用。”

李安一噎,继而恍若没听到般继续抹眼泪。

“行了行了,不是不带你去,你——我另有用处!附耳过来。”

李安凑近,就听李元吉嘀嘀咕咕地轻声吩咐了一遍,李安颇为为难地看向后者:“王爷,她要是真干出什么事,奴才也不敢对她下手啊,毕竟她还是太子妃。”

李元吉冷嗤了一声道:“什么太子妃?不过是亡国之女罢了。”

李安哭丧着脸:“那奴才也不敢啊,要是太子殿下回来知道奴才对太子妃不利,奴才就是九条命也不够赔的。”

李元吉凶相毕露:“你这狗奴才,是不是爷最近太好说话了,我的命令你都胆敢违背了?我告诉你,你可别忘了,就算你不怕死,你的弟弟妹妹可还年幼。”

李安心中警觉,这些天李元吉心情好,对手下人都宽容多了,以至于他都忘了自己的处境了,这会儿被他一提醒,背后都吓出了一身薄汗,险些都忘记他是什么人了,赶紧表忠心道:“奴才唯齐王殿下马首是瞻,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得得,谁要你肝脑涂地了,记住我的话了?要是收到我的回信,就直接冲进太子府,把杨如意给绑了。”李元吉说完,总觉得不太保险,以他对大哥的了解,怕是一个杨如意还不够牵制大哥,于是又斟酌道,“把我那小侄子也给绑了。”

李安冷汗淋漓,齐王殿下,这么大逆不道,诛杀九族的事,我真的干不来啊!

幸而李元吉之后又补充了一句:“杨如意杀不杀都无所谓,我那小侄子千万动不得,就是吓吓大哥,能牵制住他对罗成动手就行。”

李元吉见李安不应声,侧过头就见到他一脸惨白地站在一旁,也不知道神游到哪去了,顿生不满:“我说的你都听明白没有?”

李安赶紧连连点头:“听到了听到了。”李安心说,你就是不特别嘱咐,我也不敢动太子殿下的长子啊!

李元吉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自言自语道:“我也不想走到这一步,只希望大哥不是我想的那样,他并不想要罗成的命。”

送行队伍之中,李世民见到李元吉在列,胸中长舒了一口气,惹得一旁的徐茂公侧目:“秦王殿下,似乎心结已解?”

“确实。”李世民心情大好。

自打罗成被太子殿下保举征讨高句丽为将,秦王殿下便愁眉不展,众人只当秦王殿下是因为遭皇上猜疑而心生郁气,殊不知李世民是担心罗成的安危。而如今见李元吉随行,当下放心不少,元吉虽然莽撞,但绝不会容罗成有事。

罗家罗松见随行将领之中,竟然有李元吉那厮,恨李元吉阴魂不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同时,又暗自庆幸,至少于成儿的安危多了层保障。

就在众人各怀心事之时,唐军也踏上了平定高句丽之行,揭开了之后向北扩张,将现如今的俄罗斯绝大部分版图归为大唐;向东推进,漂洋过海,一统倭国的第一步。

也让罗家罗成这个名字毋庸置疑地写在了大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第154章

高句丽其实不难攻打,因为死去的隋炀帝杨广虽然劣迹斑斑,但是总算做了几件好事。

隋朝第一次攻打高句丽时,还得追溯到杨广老爹杨坚那。公元598年,高句丽先发制人突袭辽西的营州,激怒了当时的隋文帝杨坚,他派海陆大军30万攻打高句丽,结果因为不熟悉海上作战,还没到到人家地盘,就死伤过半,可谓损失惨重。

所以,等到第二次作战时,已是杨广即位。他深知海上作战的难度,吸取了上回他老爹大败的经验,直接在辽河上架起了三座大桥,虽说期间遭到了高句丽大军的偷袭,隋朝死了不少战将,但总算那三座大桥是修好了,直通辽东城。按理说这回总能胜了吧,无奈战线拉的过长,杨广稳居长安城内,大将们又都惧怕杨广反复无常的性格,但凡大小决策都回禀,这一来一去,耽误了不少时间,也延误了军情,隋军攻打了一年,依旧没能拿下高句丽。

第三回再战,杨广倒是争气了,直接御驾亲征,这回应该没问题了吧。可当时的隋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动乱四起,这边刚跟高句丽开打,那边运往高句丽的粮草就不知道让哪路反王给截了,补给跟不上,朝堂,宇文化及等佞臣当道,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谁愿意给他卖命?这不才打出去没多久,就说西边又有人造反了,杨广只得无奈回撤,要不然,还没等攻下辽东城,自个老窝都快被人给端了。

这一来二去三回的,杨广每回都号称几十万大军,第三回甚至号称逾两百万大军,也没能奈高句丽如何,这就大大助长了高句丽的胆子,才想着在李唐天下尚不稳定之时,分一杯羹。

此刻,罗成站在大桥之上,遥望桥的另一端,大批的陆军已经自桥上而过,而海军此时也早已经出发,统领海军之人还跟隋朝有点关系,乃是杨家旧臣杨义臣——想当初镇守东岭关,一夫当关,众反王均无可奈何的前朝名将!

当日,罗松破东岭关时,东方伯好言相劝,劝得杨义臣投唐,后来李渊下旨要攻打高句丽,杨义臣想起隋朝时,屡次攻打高句丽无功而返,损兵折将,心中怨恨,难不成我泱泱大国,竟比不上一个弹丸小国?杨义臣将此看作耻辱,而如今新朝建立,百废待举,正是发挥所长之时,尽管他年纪老迈,依然老骥伏枥。

这不,主动请缨,成为了此行征讨高句丽的海陆大军中海军统领,与罗成这个陆军统领遥相呼应。

“怎么了?海陆大军都已出发,你怎么还一筹莫展?”

罗成微蹙着眉,看了眼不知何时来到身旁之人,眼底有了些温度,低叹道:“我在想,隋朝当时兵强马壮,却没能将小小的高句丽打下,必然是有原因的。我想了很久,在想还有哪些漏洞是我没想到的,我这边想得越全面,前线的士兵就少一份伤亡,宁愿按兵不动,也好过盲目出兵,死伤无数。”

宇文成都沉静的眼眸深深地看到他眼底,却只字不语,直看得罗成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摸了摸鼻子,笑道:“怎么了?我这个统帅是不是太不称职了,这会儿才开始想着有没有什么漏洞可补。”

宇文成都摇摇头,声音略显沙哑道:“没有人比你更称职。”

“嗯?”

“你是从心底里珍惜他们的生命。”

罗成抬起头,笑着回忆道,“以前在北平府的时候,就经常听父王说起宇文成都这个名字,乃大隋第一好汉,威猛罕匹,拥有文韬武略,勇猛过人的大将之才,十几岁时,便已经手持凤翅鎏金镗打遍天下,威名远扬,九州之内,无人匹敌,南征北战,东讨西伐,运筹帷幄……”

宇文成都看着罗成扫过来毫无掩饰的晶晶亮的眼神,脸颊微烫,幸而古铜色的皮肤看不太出,一双深幽的眸子不知道该放哪里,早没了刚才镇定自若的模样:“罗成,别说了……”

罗成难得瞧见他这幅模样,耍着坏心眼子地偏要说下去:“我当时年少气盛,虽说嘴上不服气,但是心里却是暗暗记下了。后来少有的几回出门,我有意无意间总能从坊间听到一些关于你的事迹,平南陈,灭北齐……处处都有你的身影,以少胜多战绩数不胜数,我当时就在想,这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罗成一眼不眨地盯着宇文成都,看得后者不自在地轻咳了一声。

“所以,那晚在杨坚的晚宴上,我听到宇文成都这个名字,异常兴奋,我是真的想跟你比试一番。”

宇文成都突然想起那晚他吃着宫宴上的甜点,全神贯注的模样,心头不由得一软,看着他的眼神仿佛能柔得滴出水来。从那时起,他的眼神就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跟着他流转了,但一想到如今的他这般耀眼,自己却是这副残破的模样,狼狈的身份,又如何能拖累他?心中不免感伤,脸上的沮丧显而易见。

突然,肩膀上多了一重力道,宇文成都蓦然抬起头,就见罗成双手搭在他的双肩上,由于身高问题,微微仰头,收敛了脸上的笑容,从他那清澈无暇的眼眸中,宇文成都看到无比的认真,似是看透了他心中所想。

“以前你我各为其主,各司其职,即便你我对立,我依然理解你的无奈。”罗成微微停顿,放缓了语速,“你能为我在杨广面前隐瞒身份,数次违背你的君臣忠义,几乎已经颠覆了你毕生的信念,你为我做的够多了。”

罗成的目光一寸寸地细细打量眼前之人,看到那不可磨灭的伤疤时,心中一痛,好端端的一张脸却是这么毁了,如果宇文成都早早地将他已经投靠瓦岗之事告知杨广,那么是否还会有他罗成的四明山围剿杨广?如果没有四明山之围,他还不会摔落悬崖,由此毁容伤重……

“无论你变成什么模样,你依然是我心目中那个不可一世,让敌军闻风丧胆的天宝大将军。”

宇文成都心底酸涩,竟无言以对。

不想在他面前露出狼狈的模样,宇文成都扯开话题道:“你让杨义臣将军的海军先行一步,联络新罗,是想里应外合一起攻打高句丽?虽说新罗已经依附李唐,但涉及自身利益,怕是不会全力出击。”

罗成见他扯开话题,也顺其自然接道:“新罗和高句丽实力悬殊,让他们攻打高句丽,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之前杨广强行命新罗率军打前锋,惹得新罗上下怨言颇多,也影响了新罗与朝廷的关系。而如今,我吩咐杨将军前去,并非让新罗出兵,而是让新罗出粮草。”

罗成又道:“我倒不担心我李唐精锐大军,抵不过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只是攻打高句丽,却也有难度。最大的难度便是战线太长,若是从长安城内输送补给,环节太多,怕是会耽搁行程,而且万一其中一个环节出错,那么前线的将士温饱都得不到解决,就算再精锐的军队,饿着肚子,受着寒冻,也是打不赢战争的。所以,我就吩咐杨老将军海军先行,不着急攻打高句丽,而是先去新罗,让新罗备足粮草,以供我李唐大军攻打高句丽之用。”

宇文成都凝眉一想道:“这倒可行,相比死伤无数,如今只是让他出粮草,想必新罗不会有意见,大不了事后奏明李唐皇帝,让他减免新罗来年的供奉。”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两人对视一眼,心意相通,有些事根本不用明说,便了然于心。

“三弟倒是好耐心,不如大哥帮你一把?”不远处,李氏兄弟俩正往罗成和宇文成都所站的位置看去,距离虽不近,但依然可以感受到两人之间融洽的氛围,李建成见李元吉双手握拳,眉头都快拧到一起了,忍不住开口道。

李元吉的视线总算从不远处那两人身上挪到了身边李建成身上,阴测测道:“大哥什么时候有成人之美之心了?我还以为此番大哥力荐罗成为将,是别有企图,难不成我想错了?”

李建成脸上一片铁青,并不好看:“元吉!”

李元吉咬牙道:“相比较宇文成都,我更不放心大哥。”

等到李元吉转身离开,李建成若有所思,今日见着那两人,倒是给他提了个醒,宇文成都若是时时跟在罗成身边,他还真不好下手了。

这时候,原本在不远处静候吩咐的幕僚杨文干走上前,见太子殿下盯着罗成的方向,以为太子殿下正在寻思如何除掉罗成。

自打李世民的势力越发壮大之后,李建成心底也是慌了,于是在杨如意的枕边风下,他也大肆招揽幕僚,这杨文干和杨家也有些关系,是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要不是杨如意推荐给李建成,怕是他压根没机会翻身,毕竟杨家除了杨如意,多半都已斩首或流放。

这杨文干倒是有些小心机,也为李建成拉拢了不少人脉,比如新帝登基,百废待举,李渊后宫那群妃子的亲戚们挤破脑袋也想争个一官半职,而长安城的事务,李渊又交给了李建成分担,于是在这些外戚任用方面,李建成听从杨文干的意见,给予小小的好处,便将李渊身边人拉拢了过来,得到了不少消息,李建成因此非常受用,越发信任起杨文干来,这不,这回征讨高句丽,也将他带在身边。

李建成的幕僚中分为两派,一派是支持将罗家拉拢过来,为其所用的,还有一派便是以杨文干为首的,站在既然拉拢不了,便杀了罗成的队列的。杀罗成等于断秦王双臂,私底下杨文干还劝李建成,既然秦王有兵权,太子也可以招募兵将,李建成初听时,冷汗淋漓,赶紧摆手道:“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切莫再提。”但前线不断传来李世民如何了得,如何深得将士爱戴的消息时,李建成也按捺不住心情了,便宽慰自己道:我也只是防患于未然,并非谋反。于是,便放纵手下私底下招募兵将了。

李建成的手下私下已经招揽不少兵将,这不,此行征讨高句丽大军中,就有不少太子府的私兵。既然是私兵,就是只听从太子殿下的命令,关键时刻,大有用途,比如杀罗成,比如对付秦王李世民。

眼下,李建成和杨文干都为自己这个后招而感到庆幸的时候,殊不知一切都逃不过李渊的视线。

李渊早就从旁人那听到此消息,当下勃然大怒,他原以为二儿子世民野心勃勃,殊不知连一向温和的太子建成竟然私底下背着他招募私兵!私自征兵,他想要干嘛?想要造反么?他还没死呢!

李渊本来是要当即叫来李建成问个究竟的,还没等他召见李建成,就发生了宴席上李建成主动请缨出征高句丽之事,并且要借用李世民旗下的罗成!李渊有些摸不准这个大儿子的想法了,他是真的只是想挣军功,对抗李世民?还是想趁机夺兵权,联合私兵逼宫……

于是,才有了这么一出,李渊顺其自然地直接收了李世民的兵权,又允了李建成的请求,他倒要看看这两个儿子究竟有何打算。

原本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只是李元吉突然进宫,要求一道前往时,事情便发生了变数。

李渊才正视起来,原来他还有个能干的儿子!虽然这个儿子谋略不足,冲动易怒,绝不是当皇帝的料,但却不容小觑,李元吉两不相帮的立场也让李渊放心,总算还有个儿子是一心一意对自己的。

父子俩一番深谈之后,李渊便将李元吉安在了征讨大军中,这是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

李渊如何想,李建成等人一概不知,而眼下杨文干见李建成望着罗成的方向,便以为太子殿下想着如何对罗成下手,心中一动,凑上前出谋划策去了。

李建成眼眸深幽:“他身旁能人无数,就算他落了单,也有人替他挡刀,又该如何?”宇文成都之事,李建成谁也没说,即使是自己太子府的幕僚,杨如意知道,也是因为上回无意中偷听到的。

杨文干以为太子口中的能人就是陪伴在罗成身边,罗家的子弟,便低声轻笑道:“这有何难?我听闻高句丽听说我朝联合新罗攻打平襄城,正派人接触新罗那边,殿下,你说要是新罗那边出了点问题,是不是需要有人去摆平?”

李建成凝眉,他自然也知道这个消息,要不然罗成也不会特地让杨义臣前去稳住新罗了。要知道杨义臣杨老将军威名远扬,最重要一点是当初收了新罗,就是当初还是隋将的杨义臣给一手促成的。

如今杨文干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建议,却是让李建成心中一动,有了主意将李元吉支开。

☆、第155章

新罗皇城半月城内的大殿上,群臣要么低垂着头,默不作声,要么三三俩俩,窃窃私语,面上表情皆是仓皇不已,大位上真平王自上而下,一眼望下去,竟找不出一个出谋划策之人。

“这李唐海军如今兵临城下,众卿有何高见?”真平王终是耐不住了,打破僵局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目光落在前列的神虎卫大将军南洪允身上。文臣们心说,打仗这事,我们不擅长啊!武官们想的是,要打仗也轮不上我等。所以,作为新罗能将的南洪允就出挑了。

南洪允顶着众人烁烁的目光,尤其是皇位上那个,只觉得头皮发麻,他是能打仗,那得看对谁而言。抵御抵御高句丽,打打百济还可以,要是打李唐真没什么把握,尤其此番统帅还是有名的能将杨义臣。

南洪允沉吟片刻,出列道:“王,依臣下看,李唐这回未必就是针对我们而来,这大唐的使臣不也说了,是为了征讨高句丽么?我等只需筹备粮草,以供前线征战所需,臣觉得此话可信。要知道,隋朝时高句丽就一直与之做对,昔日杨家父子就曾三番几次讨伐,不过都无功而返。今日李渊建“唐”,自是要立威。而向来不服的高句丽便首当其冲。”

南洪允话音刚落,都统史大人便反驳道:“南大人,虽说高句丽和前隋朝,李唐朝素有间隙,但你可别忘了,当初李渊平定天下时,曾书信求助于我新罗,当时出于种种考虑,我朝并未出兵援救,谁知道这回他是不是以攻打高句丽为借口,妄想趁机吞并我新罗,以此报复。”

此话一出,原本已经安静的大殿,呼吁声四起。怕就怕这个呢!

连真平王听到这话,也不淡定了,心里别提多后悔。

当初为何没有出兵支援李渊?

不就是看李渊建“唐”没多久,就懦咪小言兑言仑土云传出被刘武周等反王围攻,连京都长安都频频传出陷落的消息,真平王当时也是不看好李渊的,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按下了长安来的求援书信,置盟友于不顾。所以,这会儿,一听说李唐出兵攻打高句丽,绕道他新罗城下,不但没责怪他之前不出兵之罪,反而好声好气让他准备粮草,还不需要他出兵攻打,李渊这么好说话,反倒让他心里犯嘀咕了,主要是他心虚啊。

打开城门吧,就怕李唐趁虚而入,人家那可是二三十万大军齐聚城门下,为首的还是战功煊赫的前朝老将杨义臣,骁勇善战,鲜有人能匹敌,李唐大军虎视眈眈自是不用多说;不开城门吧,那摆明了就是与李唐做对,要人家李渊真的只是征集粮草,没别的心思,他们这么做,就直接把人给得罪狠了,加上之前没有出兵平定长安之乱一事,前仇新恨一并算,他们决计好不了。

于是,大殿内,唉声叹气有余,出主意的却一个没有。

而此刻兵临城下的李唐军队也烦躁不已。

我说你新罗也太不是东西了,当初见我势强,便依附了过来,一见有个风吹草动,立马就做墙头草。皇上宽宏大量,还没跟你计较上回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之罪呢,你们倒好,这回让你们出个粮草也磨磨蹭蹭,各种不乐意,你们想咋滴?真想开战不成!

李唐大军摩拳擦掌,个个手痒着呢。

东方伯进帐的时候,杨义臣正正襟危坐在书案前,手持笔墨,正要书写,见他进来,抬起头问道:“真平王那可有回复?”

东方伯皱着眉头摇摇头:“依然没消息。将军,再这么下去,怕是会耽误罗将军那边的进程。”

“可恨那新罗两面三刀,之前长安城被围一事,皇上既往不咎,找了个台阶让他们下,他们竟然不知好歹,难不成真起了异心,想和高句丽一样不成?”东方伯越说越气,“要我说,咱们直接开打吧,先打新罗,后打高句丽,咱们还怕他不成?”

杨义臣瞪了眼自己的得力干将:“说什么胡话?打不打新罗,是你我说了算的么?”随即又摇头道,“再说,要打下新罗不难,但打下了又如何?还不是得派人驻守,你能保证驻守之人不会让新罗变成第二个高句丽?新罗既是盟友,扶持他,用他来牵制蠢蠢欲动的百济和高句丽再合适不过。”

“不过,确实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两军开战,粮草先行,我们这迟迟不动身,罗家军那边纵然金戈铁马,也无可奈何。这样,新罗那边,你继续去城门口喊话,把皇上的意思再传达一遍,我现在就书信一封给太子殿下,把这里的情况与他说一说。”

“给太子写信?”东方伯不解。

“我估摸着新罗迟迟没有动静,是怕我们趁机夺城,他们是心虚作祟。长安城路途遥远,既然太子是主帅,有太子印章也是一样的。我现在就书信一封给太子,请他说明情况,你派人快马加鞭送去,务必带回盖有太子印章的文书。”

“好,我这就去。”

李建成收到书信的时候,正愁没办法支走李元吉,这封书信倒是来的及时。

李建成当下将人都叫到了大帐内,把杨义臣书信中列明之事一说,便将问题抛给了在座其他人。

很快就有人接茬:“殿下,新罗有这等顾虑也在情理之中,不若这样,派个有权威的人带着太子殿下的文书前去,若是新罗见了文书,依然不开城门,不筹粮草,再派人回长安城禀告皇上,由皇上定夺。”

李建成踌躇片刻道:“好,就这么办。只是这人选?”目光在罗成身上流转。

瞌睡就有人递枕头,一名将军出列道:“末将举荐罗小将军,罗小将军乃是我大唐的战神,威名远扬,怕是还没到新罗城下,真平王等就吓得够呛,乖乖打开城门。”

“罗将军,你说呢?”

被太子殿下点名了,罗成自然不好再沉默下去,思忖片刻道:“不是臣推诿,但杨老将军战名煊赫,也不能让新罗打开城门,罗成去了,怕也是无功而返。眼下新罗要的是个心安,而不是威胁。”更重要的一点的是他是陆军统帅,他去一趟倒是无妨,但若是高句丽得了消息,趁此机会偷袭,怕是大军会乱成一团,罗成没有小看这位太子殿下的意思,但能治理好长安城内务,不一定就能打仗。

李建成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把眼神投向下手处,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道:“不若就劳烦三弟走一趟。”

李元吉嘴角微撇,半笑不笑的模样:“原来太子殿下在这等着我呢。”

李建成被人看穿也不恼,慢条斯理道:“其实本殿下还是比较中意罗将军前去。”

李元吉眼底一暗,一口回绝:“不用了,本王去就是了,好歹我也是大唐的齐王,说一句话可比罗成管用多了,料他新罗也不敢怀疑,不用多说了,臣弟这就去准备。”说罢,也不管太子面子上挂不挂的住,转身离开。

如此失礼,若放在旁人身上,少不得一顿责罚,但这人是性格暴虐,喜怒无常的齐王殿下,也就没人质疑了,他李元吉要是哪天懂规矩了,那才奇怪了。

等到罗成等人商讨完事务,走出营帐时,远远地就看到李元吉稳坐战马之上,身后还有数人跟随,遥望着这边,见到罗成出来,便驱马上前。

众人见这架势,自是万分识趣地纷纷告别,其实也没人愿意和李元吉待太久,不一会儿,就留下罗成与李元吉两人了。

李元吉勒住缰绳,居高临下道:“在我回来之前,不许你进攻高句丽,哪怕对方一再挑衅,也不许出兵,你就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等我回来再做打算,听到没?”

李元吉说完,又觉得自己语气重了,表情惴惴的,偷偷瞧了眼罗成,见他脸上无恙,才稍松了口气,又自相矛盾地补充道:“要是必须出兵,先去我的营帐找长孙无忌,他是二狐……李世民的人,自会为你谋划,我已经将事情都安排好了。”

罗成冷不丁听到这话,茫然间抬起头,眸中带着困惑,他自是知道长孙无忌是谁的人,但李元吉明知道长孙无忌是谁的人,还将他留在自个军营任用,这就匪夷所思了。

李元吉见罗成久久没有回应,原本焦虑的心更显焦虑了:“你长点心吧!真是急死我了。让你去新罗,我不放心,让你留在这,我也不放心。”

罗成满头黑线,你那操心死人的语气是怎么回事?我才不是小孩子!爷揭竿起义,逼上瓦岗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李元吉见罗成压根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烦躁地抓了把头发,嫌弃地看了眼他:“跟你说也是白搭,你怎么就这么老实。算了,不跟你说了,你这么好的人,哪里懂得那些歪歪道道,不懂也好,有我呢。刀疤脸呢?把他叫来,我有话跟他说。”

见罗成疑惑地看向自己,李元吉只得又压低了声音道:“宇文家那个余孽呢?”

罗成怔了半天,这会儿才意识到李元吉说的是宇文成都,张嘴就要反驳。

“就知道你会替他说话。”李元吉话里酸溜溜的,还带着赌气成分,“以后就叫他刀疤脸好了,反正他那名字也不能用了,这个我看挺合适。”

“我自己去找他。”李元吉说罢,压根不给罗成替那个人说话的机会,一溜烟地跑的没影了。

从李元吉来,到李元吉走,罗成也没闹明白他到底是来干嘛的。

☆、第156章

说来这新罗上下也是贱的可以,你说人杨义臣好心解释给你听,你不听,惴惴不安,防人家跟防贼似的。等到李元吉轻骑前来,还没拿出太子的文书,站在城楼下,噼里啪啦一顿骂,从新罗软弱无能,主动与大唐结盟说起,又谴责长安城之危,新罗背信弃义,违背盟约,不施以援手,最后终于说到了这回攻打高句丽的事上来了。

什么给脸不要脸,给你挑个轻松的活,筹备个粮草罢了,又没人让你出兵打仗,你这副死了爹娘的表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紧闭城门?乌龟王八蛋儿子,你有本事就一直躲在城门内别出来,惹毛了我李唐,你也别开城门了,高句丽我也不打了,直接先打你新罗……到时候,城破之日,屠尽全城,让你血流成河,掠尽粮草,金银财宝,到时候要什么没有?我粮草充足,好好休整了再去打高句丽也一样。

别问我敢不敢这么干,别人敢不敢我不知道,我李元吉就敢,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今这大军里,老子说了算!

李元吉还没骂完呢,那边半月城的城门就开了。

真平王心安了,李元吉这样合盘骂出来了,他反而就相信了李渊是真的只是攻打高句丽,让其筹备粮草,而不是伺机夺他新罗,要不然能这么气愤么?好话坏话的,一股脑全骂出来了,看来他们这回是真冤枉李唐,冤枉李渊了。人李渊是真的有大肚量,不与他们计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