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综同人)我爹爹是和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清综同人)我爹爹是和珅第17部分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怎得林妹妹与宝哥哥如此有缘无份呢。”

“老佛爷,这有缘无缘乃天注定,而这二人的故事虽无个美满结局可这其中的情真意切也不枉我们为其感伤一场,只道情深缘浅……老佛爷您别为此伤了身子才好。”皇后拿出素来理性的作风,当然,其实是事实上她根本就不相信有什么爱情。

“好一个‘情深缘浅’,皇后你这话可是说到哀家心里去了,也难得皇后你看得透彻。”

“臣妾不敢当。”

“皇额娘,你确实要保重身体啊。”乾隆跟那拉一左一右地劝着老佛爷。

“难得你们都如此关心哀家,罢了,也就是个故事……对了,听了这么久还不知道这故事叫什么名儿呢,敏敏丫头你现在该揭开谜底了吧。”

敏敏走向前行了个礼“回太后,此书名叫《石头记》,乃曹雪芹先生所作。”

太后恍然大悟,也是屋里少数最后知道真相的人“难怪你会让史姑娘来为哀家说这最后的故事了……这书确是好书啊……皇上,依我看说这《石头记》是反书的人是存心污蔑,这案子……”

毫无疑问,《石头记》被定为反书一案最终是平冤昭雪了,不过太后倒也为该书的内容提了些改动建议,例如宝玉不爱读书、不重三纲五常等内容希望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略作改动,并且也为《石头记》赐了新名——《红楼梦》。

“红楼”和“朱门”一样,是古代王侯贵族住宅的代称,不言而喻,“红楼梦”就是说红楼贵族的显赫无非南柯一梦,以应和原著结局。

而《红楼》案顺利敲板后,接下来则是与该案相关人员的赏罚问题,首先要赏的自然是和珅与敏敏,父女协作使得经典著作得以流传于世,钱财官爵的加赏自然不少,太后更赐了敏敏一道令牌,说是日后可以凭该令牌自由入宫,畅通无阻。

父女二人叩谢恩典后,退到一边。

稍后,有赏自然有罚,首先要罚的就是纪晓岚最初办理此案时的疏忽怠慢,以及看管重要证人时的失职,小月第一时间冲出来为她家先生求情,而乾隆原本也没怎么预备罚纪晓岚,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事其实压根老纪也是受牵连的,所以也就意思一下地扣了纪晓岚半年俸银。

最后,轮到史湘云了。

鉴于先前她女扮男装扰乱科举,加之后来袭击朝廷命官家眷,但念在她是个忠义女子,这些日子又进宫为太后品书说书……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责令即日离京返回原籍。

“太后开恩啊。”史湘云扑通跪倒在地。

“原本你条条都是死罪,如今哀家免了你的死罪只是让你离京返回原籍,已经是对你莫大的恩典了,你还敢有何异议?”

不知是史湘云真的胆大还是太天真了,太后动怒之时她竟还当场跪求太后为她做主摆脱不幸的婚姻,还她自由之身,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此等拂逆三纲五常的女子,她怎会一开始念着她可怜想着网开一面呢,看来她真是老糊涂了。

见着太后不为所动,史湘云有点想要放弃了,但是事到如今她已没有了退路,于是她决定再为自己将来的幸福豁出去一回。史湘云开始向太后诉说在草堂之时纪晓岚、小月等人是如何对她照顾有加的,而她在家中却是如何遭受婆婆小姑子欺凌的,再谈纪晓岚是何等的谦谦君子,饱读诗书的良人,而她的夫君却是个贪图谋利粗俗商人……

听得太后是越来越气当场迁怒了纪晓岚“纪晓岚,听来你与史湘云算是郎情妾意啊,是否哀家该为你们做个媒啊?”

现在换纪晓岚扑通跪倒在地了“臣冤枉啊,臣与史姑娘纯属君子之交,而纪某对她的照顾也是出于……臣与史姑娘绝对是清白的啊。”

“可是她方才口口声声赞你,那便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了?”

纪晓岚看向史湘云期待她能出言澄清,却不知史湘云在太后妄下定论后便闭口不言,许是想借着他这个冤大头断了与原来夫家的关系。

“太后,我家先生真是冤枉的。”小月虽然有点看不明白这史湘云想怎样,但是她绝不信她家先生是薄情寡义之人,他可是有夫人有女儿的人了。

于是,小月一激动将纪晓岚原本有妻有女的事给说了出来,听得在场各位眼睛瞪得是比铜铃还大,尤其是听了那段十六年来纪晓岚未娶,夏姓女子独自抚养女儿未再嫁,而两人又终于再相遇并的情节后,太后忽然觉得这t才是真爱啊。

“纪晓岚,小月说得可属实?”

“回太后,句句属实。”

太后点点头凌厉的目光直逼史湘云“你还有何好说的?”

事实证明,得罪穿越党的一般都没有神马好下场,反之,穿越党的良师益友总交好运气,例如不久后敏敏便听说太后亲自为她师傅和老纪赐婚了,还封了她师傅一个什么xx夫人,至于那个炮灰史湘云嘛……

最后虽然没落得电视剧里自刎的下场但情况也不容乐观,据说是返回原籍后知道丈夫在她离开这段日子纳了两个小妾,硬生生地是给气病了,而他的丈夫则是更趁着这次机会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由将她给休了,史湘云由此如愿以偿地成了自由身,随后出嫁削发为尼。

47、同窗情

《石头记》案尘埃落定,敏敏又开始了她人生最为之骄傲的事业——打酱油,经常是打着关心群众的旗号,流窜于群众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而首当其冲被马蚤扰的群众则是非阿德莫属了。

屋里,阿德正在整理一些旧时的物件。

“哥哥,我们好久不见了啊。”敏敏坦荡荡地从正门进来。

阿德抬头瞧了眼,嘴角含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继续低头整理“妹妹,这话该是我说才是,这些日子你早出晚归,出入皇宫,我都快以为你把我们都给忘了呢。”

“哪里的话,我这也算公干。”

“倒是听说有你帮忙《石头记》的案子已经结了。”阿德手上的动作停了停,再抬头只见敏敏已经进屋坐在桌子前喝上茶了“是吗?”

“本以为在翰林院消息闭塞呢……对了,哥哥你到底每天在翰林院都做些什么啊?”

如果是按照现代公务员的标准来说,敏敏大抵可以猜到是每日读读报纸,泡泡茶,挂挂扣扣……但是放到这古代嘛,似乎各种作案条件都不足啊。

由此,本着好奇的心理,敏敏向阿德发问了。

而阿德却出人意料地来了句反问“妹妹你以为呢?”

什么叫她以为啊,难道她以为的就一定是真相吗?不过既然这么考她了,她猜猜也无妨。

敏敏思考了几秒说道“好歹给点提示吧。”

“当然。”阿德应得也不含糊“需要什么提示啊?”

“嗯……每天闲不闲,担差吗?”

“担差是自然,不然我去那儿做什么,至于闲不闲嘛……偶尔也是会有闲的时候。”

“那担的算是闲差吗?”

“不算,倒还是有些重要了。”

不算闲差倒还有些重要……翰林院里有神马比较重要的事吗?敏敏暗忖。

“与《四库全书》编纂有关,对吧?”

“妹妹果然聪明!”

拜托,哪里是她聪明,翰林院一直以来就没什么能称得上重要的差事,除了那《四库全书》的编修。一直以来也听说编修《四库全书》的人手不是很足,现如今难得科举捧出了那么几个新鲜的优质劳动力,往那里调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当然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往那里去的。

例如那祝君豪虽为状元可现如今怎么着也还轮不到进入《四库全书》的修编队伍吧,而阿德能在编修《四库全书》的队伍中有名,除了榜眼的名声有关之外,大抵也是与他们的阿玛联系,谁叫他们阿玛是堂堂的《四库全书》总裁官呢,所谓裙带关系,所谓走后门,就是这么个理啊!

“哥哥,你在忙什么啊?”

“整理一些陈年旧物。”

“陈年旧物?”能有多陈年,明明放在现代他也就刚成年的年纪,不过敏敏倒也是好奇到底是什么陈年旧物让他大晚上的费时间来如此认真整理,莫不是女子给他的情书?

八卦心思一来,神马都挡不住,敏敏即刻化身狗仔突袭了阿德的整理现场。

“怎么?”对于敏敏偶尔抽抽的行为,阿德经过十几年的适应已经习惯了,于是当敏敏以分外八卦的嘴脸凑近他时,他已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淡定。

敏敏眨巴眨巴杏仁眼,向阿德凑近了些再凑近了些,嘴角挽着抹极为八卦的弯度。

“信?”敏敏指着桌上的信封。

“空的。”

敏敏不信,伸手就顺走了信封,打开一看“真是空的?”

“不然你以为呢?”

“我以为有情书啊。”

“我怎么会有情书?”阿德不可置疑地张大了眼睛,俨然做出副乖小孩的模样来。

把玩着手中的信封,敏敏忍不住开始碎碎念了“哥哥你这个年纪是该谈谈恋爱了,阿玛和额娘也没说不准你谈啊。”

十八岁神马虽然早恋的末班车估计是赶不上了,但敏敏还是由衷的希望阿德能把握一下青春时光,轰轰烈烈爱一场,不然可能真的就晚了啊!

据敏敏了解虽然目前她阿玛和额娘在这方面暂时是还没什么动作,但是如果有动作那必定就是大动作啊,回想不久前阿德刚取得探花的那段日子,上门道贺的人都是有女儿就带着女儿来的,没女儿就带侄女外甥女来,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哥哥,要恋爱就赶紧的,否则随便给你绑个不喜欢的,吃亏滴就是你啊。

“恋爱?”阿德好半晌才怔怔地开口,毕竟这个词语对于土生土长的古代人还是有点陌生的,虽然知道敏敏嘴里经常会冒出比较新奇的词儿可这词儿倒还真是第一次听,本着读书人好问的品质,谦虚的阿德开始求教了“何为恋爱?”

呃……要怎么解释呢,似乎在这个时代“恋爱”一词还未流传开来吧。

“《诗经》中不是有‘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这么一句吗,哥哥你应该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吧?”

“表达对心仪女子的喜爱之情。”

“嗯,而恋爱就是两人对彼此都产生了这样的感情,近而想要相互频繁来往,增进对彼此的了解,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叫恋爱,明白否?”

“明白倒是明白,只是鲜少听闻这个词。”

“既然是明白了,那哥哥你准备什么时候寻个心仪之人啊?”

“心仪之人岂是寻来的,万般皆是缘,强求不来。”

“这么说倒也在理,但是如果遇见了喜欢的人就一定要努力争取哦,即使是前面有艰难险阻。”

“就像梁山伯和祝英台那般?”

“自然!哥哥,你那时在学堂读书时是否也会有男扮女装的同窗,只是你未曾发现,或许你们是一起同床共枕、苦读寒窗数载的……”敏敏承认她yy了。

“你是说瑶林吗?”阿德疑惑的眼神里带着无限纯良与敏敏的八卦猥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初念书的时候我跟瑶林同屋,所以一定没你说的那种可能性。”

其实如果你们在一起我是一点都不会介意的……

只是,当年他们住一起的吗?她怎么不知道,敏敏头顶顿时冒出n个问号。本来之前听阿德说他们是同窗的时候她就已经够惊讶的了,现在闹半天原来他们还是舍友,难怪瞧着就是关系匪浅的样子,原来还有这么一层原因在里面。

“同屋的事怎么以前没听你提过?”

“没有吗?”阿德不太记得清了“没关系吧,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怎么不是大事了!如果他们的关系更亲一些,那么就意味着她可以从某人那里捞更多福利了,要求的时候可以更狠一点,拜托的时候可以更无礼一点,哈哈。

没错,她就是个见缝插针,坚决不浪费资源的小商人。

“瑶林在女孩子中很受喜欢吧?”

敏敏极快地点头“哥哥你也知道啊?”

“当然,也许你还只是听说,而我却是亲眼见识过……”阿德不紧不慢地从旧物里翻出一卷画来,递给了面前的敏敏“这个,瞧瞧吧。”

敏敏接下画卷,展开,画中少年——富察瑶林。

抚琴少年,彩蝶翩翩。

惊艳如斯,恍若如见。

敏敏脑中蓦然浮现初见瑶林时的场面,繁花似锦、姹紫嫣红里走来的美少年,轻而易举地让盛景成为背景。一如这副画中灵动的翩翩彩蝶本该是画中惊艳之笔,怎料在画中多了他后惊艳沦为寻常,而他则成了惊艳无双。

“这是三年前轰动京城的一件事,而自这以后瑶林便成为了京城万千女子的魂牵梦绕的心仪之人……”

三年前?她还在江南一带随着师傅学习呢,而她回来的时候怕是富察侍卫早已经入宫当值许久,与哥哥他们的交往也淡了,所以相比常来串门子的多隆,她对他与他们之间的事才会知道的那么少吧。

敏敏将画卷再合上交回阿德手中,心底顿然有种错失好戏的遗憾,更是不由得感慨出声“似乎错过了很多精彩的事啊……”

“人生不可面面俱全,难免会有错过的遗憾。”

“可我很不喜欢遗憾的感觉,不如你给我讲讲你们当年在学堂的事吧。”敏敏一时兴起缠着阿德不放了“不好好,好不好,好吧,讲啦。”

阿德倒也没拒绝,反倒是认认真真地开始回忆着当年的故事,那是他此生再无法感受的一段故事与经历,因为那至留存于他们年少时没有纷争的岁月,他和他,他和他们的故事。

阿德与瑶林初识于舞勺之年,那时的瑶林五官还没有完全张开,远没有如今这般惊艳的容貌,倒也是生得分外标致,而阿德那时倒却隐隐已有了成年时的轮廓,也是一枚标致粉嫩的小正太。

那一年,同样出身显贵的两位少年同期入学就读京城里最赫赫有名,当然也一度被称为最严苛的学堂。

说它赫赫有名,一是因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二是因它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当朝许多重臣名臣几乎皆是从该学堂走出来的。

而说它严苛,一是因它入学条件苛刻,非八旗子弟,非成绩上上等,想踏入此学堂难于登天,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靠关系进来的特例;二是因它教学严守纪律,不管学生家世何等显耀在此人人一律平等,触犯学堂纪律者依规受罚,严重者将作退学处置。

然而这里却是八旗子弟挤破头都想就读的地方,正如现代的重点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虽然规矩多规矩严,但是从这里出来之后身价都是倍涨的,于是在古代也就成就了这么一所调子颇高的重点学堂。

阿德和瑶林都是通过选拔考试入学的,同年入学的还有多隆、皓祥以及皓祯,显然多隆就是传说中靠关系进来的,因为学堂的创办者之一正是他的曾外祖父。

初入学,除了阿德和多隆在之前就认识了十几年,皓祥和皓祯是恩怨说不清的兄弟外,大家基本是处于完全不熟悉的状况。而真正将大家联系在一起的则是该从分屋说起,在这里本着人人平等原则,学生都是两人共用一屋子,可各带随从或书童一名照料日常起居。

阿德和瑶林是一开始就被分到一间屋子的,由于屋子是按入学成绩的排名来安排的,于是分别为第一、第二名的两人顺利成章地被捆绑了。初次见面,由于两人自小家教都很好,心态也很正,加上那时两人的年纪也根本还不怎么懂什么朝堂争斗,两人很快就彼此欣赏地交上了朋友,而瑶林也由此认识了没什么上进心的多隆。

事实上,多隆虽然没什么上进心,也没什么文化水平,但是正因为他

(清综同人)我爹爹是和珅第17部分阅读

欲望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