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十月,尚让就曾经与黄巢合作过,那时他们共同屯兵嵖岈山(今hn遂平西),并肩与唐军作战,共保嵖岈山根据地,后来他虽然跟随王仙芝转战南方,但对黄巢的印象却一直不错:果断、刚毅、有担当,具有大将风度。
这次义军联合攻取宋州,尚让本以为也会象上次一样取得胜利,没想到王仙芝却是不顾大局,令尚让对此次宋州之战产生了很大的忧虑。
而黄巢这边连攻数日却是一无所获,将士们都是非常郁闷。朱温也感到非常疑惑:宋州刺史张蕤原先是个富商,他的官位是用钱捐来的,所以,他对用兵打仗应该不是很在行,可现在守城将领却不象是个文弱的书生,这其中难道有诈?
于是他就请来几个当地百姓一问方才明白,原来张蕤早在一年前就卸任了,现在守城的却是唐平卢节度使、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宋威,他负责指挥hn诸镇唐军,镇压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虽然不是什么名将,却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役不下百场,是个真真实实的武官,还挺有些能耐。
朱温本来也没想非要攻打宋州,只是想见张氏佳人,现在既知佳人不在,便非常失望,也放松了攻城的节奏。
此时,唐军又紧急征调平卢、宣武、忠武三节度使发兵相救宋州,与义军激战,左威上将军张自勉又亲自率领忠武兵七千向宋州进发,一时,唐军势力强盛。于是义军就放弃攻打宋州城,与王仙芝合兵一起,商议下一步的进军方向。
——————————————————————————————
左威上将军: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位次于上卿。上将军是唐代十六卫的主官,大将军为副手。十六卫制度,是卫府制的高级阶段,是隋唐府兵制的结晶。
府兵制,是一种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兵农和一、寓兵于农的制度。在天下各地设置“军府”若干,“府兵”由各地军府从所在州县的农民中挑选,年二十入役、六十免役,平时在家生产、农闲训练(在唐代,“府兵”还要到京师“番上”)。但是,“军府”只是管理“府兵”的户籍和日常训练,既不能统领“番上”的“府兵”,更没有战时指挥权。番上府兵,由十六卫大将军统领;战时指挥权,在皇帝选派的元帅手中。
卫府制,就是以“卫”统“府”。“卫”(十六卫),既是卫戍京师的禁兵,又是统领天下“府兵”的领导机构。但值得强调的是,十六卫大将军对天下军府只是“遥领”,并不具备真正的战时指挥权。战时,如前段所述,由皇帝临时派行军大元帅为最高指挥官。军府、地方州县长官、十六卫和行军大元帅互相制约,没有人能够单独控制军队。这样一来,虽然天下府兵驻地分散,仍然是皇帝能够直接控制的中央军队!
唐初沿袭开皇旧制﹐仍称十六府。龙朔二年(662)唐高宗改百官名时﹐始正式定称为十六卫。在中央设十六卫,其中的十二卫为府兵的领导机构: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又在全国范围设置“折冲府”;“十二卫”遥领天下657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是府兵和禁军的合一。另外四卫是: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