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番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1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元稹。”杜甫默念这名字,没有听过,天幕说是几十年后的诗人。

他有点遗憾,想和对方和诗来着。

嗯,唐朝诗人碰见欣赏的人就喜欢和诗。

李一:要不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杜甫的名气甚至能压过李白,中唐的韩愈、李贺学他的字;白居易、元稹学他的通俗;晚唐的李商隐学他的七律技法。

到宋代时,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都受他的影响,就连两宋最大的诗派“江西诗派”更是尊称为他诗派之祖。“李一感叹道:“这难道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吗?明明杜甫也不走这路线啊。”】

元稹歪了一下重点,“乐天,居然是你给我写的墓铭志。”

白居易笑道:“不用谢。”

元稹给了他一胳膊肘,他们之间当然不用谢,不过...“这李商隐谁啊?居然让他给你写墓铭志。”

白居易摊手,“不知道,大约是以后才认识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毕竟你都不在了,自然是别人给我写。”总不会是隔几十年吧?他不确定的想。

【“很多人都说少年时爱读李白,人人都想活成那个不问红尘,仗剑天下的“谪仙人”;

步入中年后才读懂杜甫,因为大多数人都如同他一样,于尘世的平凡中努力开出自己的花。”

李一摊手,“我年纪不到,还不能体会这么复杂的感悟,不过诗好不好还是能品味一二的。

“而比起杜甫的诗,我其实更欣赏他的人生态度。

杜甫的人生经历坎坷,但他却永远少年,总是不断调节自己,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落寞没有打倒他,他走出去这些困境,在人世间寻找更多可能。”

“大部分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自然是对的,可是杜甫比普通人要伟大的地方却是他哪怕身处困境也依然心怀天下。

谁能不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动容呢?哪怕是住在草屋里,他想的也不是换到更好的住处,而是想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到时候,哪怕他草屋被风吹破,他被冻死也心甘情愿。”】

此诗一出,不知道多少人被杜甫的大志向所震撼。

“好一个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无愧诗圣之名。”

“我不如。”

李世民深深叹息,国有贤才而君王不能识,李隆基这个蠢货!

李白品味这首诗,然后动容道:“子美,我不如你远甚。”

今时的杜甫其实没有那么深刻的理解这首诗后来自家人所做的诗的感情。

他摇头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不知道未来自己会经历什么,成为怎样的人,但纵使此路漫漫,他也愿意去求索。

“与君共勉。”李白心有所悟。

良师益友,大抵如此。

【“安史之乱后,大唐俨然是大厦将倾,不复盛世。

此时的杜甫已经辞官,人生就更惨淡了,而且他一直没能回到家乡,而是辗转于各地。

杜甫到成都时,已经47岁,他在这里有一个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